世界观和方法论写给学弟学妹的

世界观:

不记得是谁说的了:事物只有内化为语言,你才能进行有效思考。

当然,较真的家伙会讲啊,如果猪肉不叫猪肉,我们就不会记住它好吃了吗?。。。或者这么说,不管你叫它pig,还是叫它豚,当然,你也可以叫它神仙姐姐。。。你总会找一个词来记住它,把它和牛羊鸡区别开来。

语言对思维的影响我说不上来有多大,我不专业,可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亚马逊丛林里面有个部落,语言中没有数字的概念,因此,当地说这个语言的人只能够分辨两框苹果哪个多哪个少,却不能数出这框苹果比那框苹果多多少。

非洲也有一个部落,语言里面没有左和右的概念,只有东南西北。他们也就没有“右手”这个词,只能根据身体的朝向说你“东边的手”或者“西边的手”等等。因此当地人方向感特别强,到什么地方先要分清楚东南西北,否则没法表达一些意思。

阿拉伯人常常和骆驼打交道,因此有几十个关于大骆驼小骆驼公骆驼母骆驼等等的不同的词。

 爱斯基摩人天天出门见雪,因此有地上蓬松的雪,结了冰的雪,刚下的雪,屋子上的雪等等十几个不同的词。假如他们看到一副画,就要先思考这个画里面的骆驼或者雪是什么属性的,如果不知道属性(比如卡通画里面的骆驼或者雪),他们就不知道怎么说才好。这些都是语言对思维的限制的例子。”

想做更深入的研究的话,在学校里应该会比我有更多空余时间吧。有一个叫Sapir-Whorf的猜想。google关键词:“Sapir-Whorf 是”(小技巧,加个“是”就把英文给过滤了,神奇的效果,呵呵;这些高深的理论,还是母语看起来方便,英语在这些上面专业性要求太高了)

很早很早的过去,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只有实践,自己经历了多少,就知道多少,哪种果子甜,哪种小动物会比较好猎取。

然后有了语言,口口相传,知道哪种果子甜,哪种小动物好猎取。

再然后,就有了书。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说读书无用。

为了区别,用英语里面的一个词“knowledge”来解释世界观,也许会更容易理解一点。噢,对了,隐约觉得英语比我们的语言有更强的表达能力,这可能和它使用范围广有很大关系。


方法论:

有了上面世界观的讨论,我们理解方法论就可以轻松些了。

与“knowledge”相区别的,这个叫做“skills”更恰当些。

先解决一个纠结的问题,不管你会不会觉得这两个概念不好区分。同样的,“skills”也会遇到上面提到“语言障碍”,如果“skills”没有一个合适的名字,它也很难被重现。

那它到底和“knowledge”有什么区别呢?很简单的,初中背诵的那句话,世界观是认识世界,方法论是改造世界。你可以想象“knowledge”就是你的玩具积木,方法论就是你怎样拿这些积木搭建出一个城堡来。“skills”更多的表现为一个行为指南。

明显的,skills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一个微笑,两三句客气话,就可以赢得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是一种skill;那个把恐龙画成猫咪的视频大家也都看了,不可思议,但是那也是一种skill;就连最简单的把面粉变成面条也是一种skill。

 
很多人抱怨不好找工作,你掌握了多少“knowledge”和多少“skills”呢?首先,你要掌握足够多的“knowledge”;其次,雇你的那个人希望你能掌握更多的“how”,而不仅仅是“what”。

当然,学校里没告诉你这些。

关于这个,有另外一个故事。我被问到过一个问题,“如果你走在斑马线上,当时是绿灯,你被车撞了,医治无效挂了,这是谁的责任?”。不要急着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分析下,这个里面谁收到了更大的惩罚?对司机的惩罚再明白不过了,罚款,哪怕是监狱,但是罪不至死;而你却被判了死刑!你没错,为什么被判了死刑?朋友告诉我,不要因为司机错更大,你就可以过马路不用小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原始人,应该没人教过他们把石头扔向小动物,来获取食物。

学校没告诉你是学校的问题,你没学到是你的问题。这是两码事。

——————
无论在哪里做什么,只要坚持服务、创新、创造价值,其他的东西自然都会来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ied/p/1798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