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命令整理-2

  • 矩阵算法
    cross(x,y)      %得到向量x和y的叉积。
    cross(A,B)      %得到一个3×n矩阵,其中的列是A和B对应列的叉积。矩阵A和B必须具有相同的维数3×n。
    cross(A,B,dim)      %在dim数组中给出向量A和B的叉积。A和B必须具有相同的维数,size(A,dim)和size(B,dim)必须是3。
    conv2(A,B)      %返回矩阵A和B的二维卷积
    conv2(hcol,hrow,A)      %矩阵A与向量hcol列方式和向量hrow行方式的卷积。
    conv2(…,format)      %得到一个卷积的特殊形式。参数format必须是下列字符串之一:‘same’返回最接近中心的部分卷积,其维数与A相同。‘valid’仅返回不考虑边缘补零计算的部分卷积。
    convn(A,B)      %返回矩阵A和B的多维卷积。
    convn(…,format)      %得到卷积的一个特殊形式,如上所示。
    kron(A,B)      %得到A和B的Kronecker张量积。
    expm(A)      %使用Pade近似法计算eA,这是一个内部函数。
    expm1(A)      %使用一个M文件和与内部函数相同的算法计算eA。
    expm2(A)      %使用泰勒级数计算eA。
    expm3(A)      %使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计算eA。
    logm(A)      %计算A的对数。
    sqrtm(A)      %计算A1/2。当A是对称正定阵时,平方根是唯一的。
    funm(A,fcn)      %计算由字符串fcn指定的A的矩阵函数,字符串fcn可以是任意的基本函数,如sin、cos等等,
    A&B      %返回一个与A和B相同维数的矩阵。在这个矩阵中,A和B对应元素都为非零时,则对应项为1;有一个为零的项则为0。
    A|B      %返回一个与A和B相同维数的矩阵。在这个矩阵中,A和B对应元素只要有一个为非零,则对应项为1;两个矩阵均为零时,则为0。
    A ̃      %返回一个与A和B相同维数的矩阵。在这个矩阵中,A是零时,则对应项为1;A是非零时,则对应项为0。
    xor(A,B)      %返回一个与A和B相同维数的矩阵。在这个矩阵中,如果A和B均为零或均为非零时,则对应项为0;如果A或B是非零但不是两者同时为非零时,则对应项为1。
    
    find(x)      %返回一个x中包含非零元素的下标的向量。如果所有的元素都是零,那么返回一个空矩阵,即[]。
    find(A)      %返回一个长的列向量,表示A中包含非零元素的下标向量。
    [u,v]=find(A)      %返回向量u和v,它们包含A中的非零元素的下标,即A中元素(uk,vk)为非零。
    [u,v,b]=find(A)      %返回包含A中非零元素的下标向量u和v以及一个包含对应非零元素的向量。A中元素(uk,vk)为非零并且能在bk中找到。
    any(x)      %如果x中的有一个元素为非零值,那么返回1;否则,返回0。
    any(A)      %对A进行列运算,根据相应列是否包含非零元素,返回一个带1和0的行向量。
    all(x)      %如果所有的元素都是非零值,返回1;否则,返回0。
    all(A)      %对A进行列操作,根据相应列是否所有元素都为非零值,返回带1和0的一个行向量。
    isnan(A)      %返回一个维数与A相同的矩阵,在这个矩阵中,对应A中有‘NaN’处为1,其他地方为0。
    isinf(A)      %返回一个维数与A相同的矩阵,在这个矩阵中,对应A中有‘inf’处为1,其他地方为0。
    isempty(A)      %如果A是一个空矩阵,返回1;否则返回0。
    isequal(A,B)      %如果A和B是相同的,即有相同的维数和相同的内容,则返回1。
    isreal(A)      %如果A是一个不带虚部的实矩阵,则返回1;否则,返回零。
    isfinite(A)      %返回一个与A维数相同的矩阵。在这个矩阵中,A中元素是有限的,则对应元素为1;否则,为零。 
  • 创建新矩阵
    ones(n)      %建立一个n×n的1矩阵。
    ones(m,n,...,p)      %建立一个m×n×...×p的1矩阵。
    ones(size(A))      %建立一个和矩阵A同样大小的1矩阵。
    zeros(n)      %建立一个n×n的0矩阵。
    zeros(m,n,...,p)      %建立一个m×n...×p的0矩阵。
    zeros(size(A))      %建立一个和矩阵A同样大小的0矩阵。
    eye(n)      %建立一个n×n的单位矩阵。注意eye命令只能用来建立二维矩阵。
    eye(m,n)      %建立一个m×n的单位矩阵。注意eye命令只能用来建立二维矩阵。
    eye(size(A))      %建立一个和矩阵A同样大小的单位矩阵。
    
    rand      %产生在0~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每调用一次给一个新的数值。
    rand+i*rand      %产生一个复数随机数。
    rand(n)      %产生一个n×n的矩阵,其元素为0~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rand(m,n,...,p)      %产生一个m×n×...×p的矩阵,其元素为0~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rand      %产生零均值、单位方差的正态分布随机数。
    randn(n)      %产生一个n×n的矩阵,其元素为零均值、单位方差的正态分布随机数。
    randn(m,n,...,p)      %产生一个m×n×...×p的矩阵,其元素为零均值、单位方差的正态分布随机数。
    
    
    rand(‘state’)      %返回一个有35个元素的向量,其中包含随机状态发生器的当前状态。
    rand(‘state’,s)      %设置随机种子发生器的状态为s。
    rand(‘state’,0)      %设置随机种子发生器为它的原始状态。
    rand(‘state’,j)      %设置随机种子发生器为它的第j种状态,j为整数。
    rand(‘state’, sum(100*clock))      %使用clock命令(见命令集15),使得随机种子发生器在每个不同时刻都设置为一种不同的状态。
    rand(‘seed’,arg)      %使用MATLAB4中的随机种子发生器,见帮助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randn(‘state’)      %返回一个有两个元素的向量,其中包含正态随机种子发生器的状态。
    randn(‘state’,arg)      %根据arg设置正态随机种子发生器,见rand。
    
    diag(A)      %生成一个由矩阵A主对角线元素组成的列向量。主对角线总是从矩阵左上角开始。对于方阵来说它结束于矩阵的右下角
    diag(x)      %生成一个n维的方阵,它的主对角线元素值取自向量x,其余元素的值都为0。
    diag(A,k)      %生成一个由矩阵A第k条对角线的元素组成的列向量。k=0为主对角线;k<0为下第k对角线;k>0为上第k对角线。
    diag(x,k)      %生成一个(n+abs(k))×(n+abs(k))维的矩阵,该矩阵的第k条对角线元素取自向量x,其余元素都为零。关于参数k可参考上个命令。
    
    triu(A)      %生成一个和A大小相同的上三角矩阵。该矩阵的主对角线及以上元素取自A中相应元素,其余元素都为零。
    triu(A,k)      %生成一个和A大小相同的上三角矩阵。该矩阵的第k条对角线及以上元素取自A中相应元素,其余元素都为零。命令triu(A,0)等同于命令triu(A)。
    tril(A)      %生成一个和A大小相同的下三角矩阵。该矩阵的主对角线及以下元素取自A中相应元素,其余元素都为零。
    tril(A,k)      %生成一个和A大小相同的下三角矩阵。该矩阵的第k条对角线及以下元素取自A中相应元素,负数k表示主对角线下的对角线。其余元素都为零。命令tril(A,0)等同于命令tril(A)
    
    squeeze(A)      %返回没有空维的矩阵A。
    sum(E)      %返回0。
    prod(E)      %返回1。
    max(E)      %返回E。
    min(E)      %返回E。
    
    linspace(a,b)      %在区间[a,b]上创建一个有100个元素的向量,这100个数把整个区间线性分隔。
    linspace(a,b,n)      %在区间[a,b]上创建一个有n个元素的向量。这个命令和冒号表示形式相近,但是它直接定义了数据的个数。
    logspace(a,b)      %在区间[10a,10b]上创建一个有50个元素的向量,这50个数把整个区间对数分隔。特例:如果b=pi,则函数返回一个在区间[10a,pi]上服从对数分布的向量。
    logspace(a,b,n)      %在区间[10a,10b]上创建一个有n个元素的向量,这n个数把整个区间对数分隔,特例情况同上。
    
    A(i,j,...,k)      %返回多维数组A中下标为(i,j,...,k)的元素值,
    A(:,j)      %返回二维矩阵A中第j列列向量。
    A(i,:)      %返回二维矩阵A中第i行行向量。
    A(:,j:k)      %返回由二维矩阵A中的第j列,第j+1列,直到第k列列向量组成的子阵。
    A(i:k,:)      %返回由二维矩阵A中的第i行,第i+1行,直到第k行行向量组成的子阵。
    A(i:k,j:l)      %返回由二维矩阵A中的第i行到第k行行向量和第j列到第l列列向量组成的子阵。
    A(:,:,...,:)      %返回矩阵A本身。
    A(:)      %将矩阵A中的每列合并成一个长的列向量。
    A(j:k)      %返回一个行向量,其中的元素为A(:)中的从第j个元素到第k个元素。
    A([j1 j2...])      %返回一个行向量,其中的元素为A(:)中的第j1、j2...元素。
    A(:,[j1 j2...])      %返回矩阵A的第j1列、第j2列等的列向量。
    A([i1 i2...]:,)      %返回矩阵A的第i1行、第i2行等的行向量。
    A([i1 i2...], [j1 j2...])      %返回矩阵第i1行、第i2行等和第j1列、第j2列等的元素。
    
    hilb(n)      %生成一个n×n的希尔伯特矩阵。
    invhilb(n)      %生成一个n×n的希尔伯特矩阵的逆矩阵,其元素都为整数。
    
    toeplitz(k,r)      %生成一个非对称的托普利兹矩阵,将k作为第1列,将r作为第1行。其余的元素与左上角相邻元素相等
    toeplitz(c)      %用向量c生成一个对称的托普利兹矩阵。
  • 字符串和其他数据类型
    abs(str)      %返回一个向量,其元素是字符串str中字符的ASCII码值。
    char(x)      %根据指定的字符集将向量x中的整数转换成字符。
    num2str(f)      %将数值f转换成浮点格式的字符串。
    num2str(f,k)      %将数值f转换成带有k位数字的浮点格式的字符串。
    num2str(f,format)      %将数值f转换成由format设定格式的字符串
    int2str(n)      %将整数n转换成整数字符串表达式。
    rats(x,strlen)      %将浮点小数x转换成含有对x的有理逼近的字符串
    hex2num(hstr)      %将字符串hstr中的十六进制数转换成相应浮点数(IEEE双精度)。
    hex2dec(hstr)      %将字符串hstr中的十六进制数转换成相应整数。
    dec2hex(n)      %将整数n转换成相应的十六进制数字符串。
    base2dec(str,base)      %将字符串str中从基数base开始的元素转换成十进制数。
    dec2base(n,base)      %将整数n转换成基数base。
    bin2dec(str)      %将字符串中的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dec2bin(n)      %将整数n转换成二进制数。
    mat2str(A,n)      %将矩阵A转换成字符串。如果给出了n值,它就代表正确数字的个数。
    str2num(str)      %返回字符串str的数字形式,字符串可以包含数字、小数点,开始的符号表示10的幂的e,还有复数虚部的i。
    blanks(n)      %返回有n个空格的字符串。
    deblank(str)      %返回没有后续空格的字符串str。
    lower(str)      %将str中所有字母转换为小写字母。
    upper(str)      %将str中所有字母转换为大写字母。
    ischar(s)      %如果s是字符数据类型,则返回1;否则返回0。
    isletter(str(i))      %如果str中的第i个字符是字母,则返回1。
    isspace(str)      %返回一个和str大小相同的向量。如果在str中的字符是空格、制表符或者换行符,则向量的相应位置的元素为1;否则为0。
    strcmp(str1,str2)      %比较串str1和串str2,如果相等返回1;否则返回0。
    stricmp(str1,str2)      %和strcmp一样,但是在比较时不区分大小写。
    str2mat(str1,str2,...)      %用str1、str2等创建字符串矩阵。如果字符串stri的大小不同,MATLAB自动在较短的字符串后添加空格。函数最多可以带11个参数,但是它们本身也可以是字符串矩阵。
    findstr(str1,str2)      %返回一个向量,它包含str1中子串str2的起始位置。
    strrep(str1,str2,str3)      %在字符串str1中含有str2的所有位置用str3来代替。
    strtok(str1,str2)      %返回在str1中含有str2的第一个标记前所有的str1的部分。如果str2没有指定,MATLAB使用空格,那么就找出str1中不含有空格的第一个序列。
    [outstr,rstr]=strtok       %字符串outstr等于strtok(str1,str2)返回值,字符串rstr(str1,str2)等于字符串str1余下的部分。
    lasterr      %返回上一个错误信息的字符串。
    lastwarn      %返回上一个警告信息的字符串。
    strcat(str1,str2...),      %将字符串str1和str2连接起来,它不同于对细胞矩阵操作的cat命令。
    strvcat(str1,str2,...)      %将str1和str2连接成一个列向量。str1和str2必须要有相同的字符个数,行数可以不相等,最后结果的总行数是它们的行数之和。
    strmatch(key,strs)      %检查strs中的各行,返回一个向量,它包含了行以字符串key开头的行号。
    strncmp(str1,str2,n)      %比较str1和str2中前n个字符,如果相等返回1;否则返回0。
    strncmpi(str1,str2,n)      %和命令strncmp一样,但是在比较时不区分大小写。
    disp(A)      %显示矩阵A的内容,如果A是字符串,则显示出它的文本。
    input(out,in)      %在屏幕上显示出字符串out的文本并等待终端的输入。如果变量in是‘s’,则输入的内容以字符串的形式进行保存,通常MATLAB在保存前要尽可能地求出表达式的值。如果使用格式控制符号如‘
    ’,字符串out可以是若干行。
    eval(str)      %执行str中包含的MATLAB命令并返回结果。
    eval(str1,str2)      %执行str1中的MATLAB命令,如果没有错误就和执行eval(str1)一样;如果在对str1求值中第一个字符串是一个错误,则对字符串str2进行求值,给出一个错误信息或者其他内容。
    [x1,x2,...]=evalin(aa,str)      %和eval一样,决定在什么样的工作区中如读/写变量来对str求值。aa字符串可以是‘caller’(在evalin调用的工作内进行求值),也可以是‘base’(在MATLAB命令执行区来求值)。结果数据存储在x1,x2,...中。
    evalin(aa,str,alt)      %在工作区aa(见上)中试着对字符串str求值。如果不成功,则对字符串alt求值。
    assignin(aa,name,val)      %把值val赋给变量name,如果变量不存在,则新建。参量aa表示工作区,见命令evalin。
    g=inline(str,arg1, arg2,...)      %从字符串str中建立一个叫内联的函数g,如存储在工作内存中的函数,可以用g(val1,val2...)来调用。函数中参数的名字可以在字符串arg1,arg2,...中给出,如果没有给出,MATLAB将从str中找出小写字母作为参数的名字。
    g=inline(str,n)      %用n+1个参量x,P1,P2,...,Pn来建立一个内联函数。
    argnames(g)      %用内联函数g中的参量名字创建一个细胞矩阵。
    vectorize(g)      %为了满足元素操作,在*、/和^前加一个点‘.’,建立一个向量化的内联函数g。
    formula(g)      %把内联函数g作为字符串返回。
    char(g)      %等同于formula(g)。
    
    mod(a,b)      %返回a,b相除后的余数。
    factor(a)      %返回a的素数因数。
    primes(a)      %返回一个由不大于a的素数组成的行向量。
    isprimes(a)      %如果a是一个素数,则返回1。
    nextpow2(a)      %返回最小的整数n,满足条件2n>a。
    perms(c)      %返回向量c的所有可能的排列。
    nchoosek(A,k)      %返回一个每行有k个元素的矩阵,并列出了矩阵A中k个元素的可能每种组合
    
    bitand(a,b)      %返回a和b按位与操作后的值。
    bitor(a,b)      %返回a和b按位或操作后的值。
    bitxor(a,b)      %返回a和b按位异或操作后的值。
    bitget(a,bit)      %返回在整数a中位置bit的位值。
    bitset(a,bit,newbit)      %将值newbit赋于整数a中在位置bit的位。
    bitshift(a,n)      %对a进行n步移位操作,如果n为整数则左移;否则右移。
    bitcmp(a,n)      %返回n位a的补码整数。
    bitmax      %返回机器的最大浮点整数。
    
    intersect(a,b)      %返回集合a和b的交集。
    ismember(a,s)      %返回一个和a一样大小的0-1向量。当a的元素包含在s中时,该向量中相应位置为1;否则为0。
    setdiff(a,b)      %返回存在集合a中但不存在集合b中的值。
    setxor(a,b)      %返回存在集合a中但不存在集合b中和存在集合b中但不存在集合a中的所有的值。
    union(a,b)      %返回集合a和b的并集。
    unique(a)      %去掉集合a中重复的值,保证每个值在集合中只出现一次。
    cell(m,n)      %创建一个m×n的空细胞矩阵。
    cell2struct(cell, posts,dim)      %用细胞矩阵cell的元素和域posts创建一个结构,根据dim来决定挑选元素。dim=1是就是将cell中的第1列作为结构数1;要取出元素,dim应该为2。
    celldisp(cell)      %逐个显示cell的每个元素的值。还可以用该命令来显示cell中的细胞矩阵的元素。
    cellplot(cell)      %显示出cell的结构图。
    cellstr(s)      %用s中每一行作为一个细胞来创建一个细胞向量,命令char是这个函数的逆操作。
    iscellstr(cell)      %如果cell中只含有字符串,则返回1;如果cell中既有细胞矩阵又有字符串,则返回0。
    num2cell(A,dim)      %返回一个和矩阵A一样大小的细胞矩阵。如果给出了参量dim,在它自己的细胞中将dim维作为一个向量,这样得到的矩阵就和A的大小不一样。
    [out1,out2,...]= deal(in1,in2,...)      %将输入拷贝到输出中,如out1=in1,out2=in2等;参见helpdesk中有关细胞矩阵和结构的例程。
  • 数据分析和统计
    max(x)      %返回x中最大的元素值,如果x是复数,则返回max(abs(x))值。
    max(A)      %返回一个含有A中第1维最大值的1×n×...×p矩阵。对于二维矩阵来说,返回一个行向量,它的第1个元素是A中第1列的最大的元素;如果A为复数时,则返回max(abs(A))值。
    [y,ind]=max(A)      %返回一个含有A中第1维最大值的1×n×...×p矩阵y,并在行向量ind中保存每列的最大数的行下标。
    max(A,B)      %返回一个和A、B相同维数的矩阵,每一元素都是在A和B中的相同位置上是最大的元素。
    C=max(A,[],dim)      %给出在指定的dim维内A的最大分量。如max(A,[],1),则给出A中最大的行向量。
    min(x)      %返回向量x中最小的元素。该命令关于矩阵的操作和max一样,如果x是复数,则返回min(abs(x))值。
    
    sum(x)      %返回向量x所有元素的和。
    sum(A)      %返回一个包含矩阵A各列元素之和的1×n×...×p矩阵。
    cumsum(x)      %返回一个x中元素累计和的向量,也就是第2个元素是x中前两个元素之和,以此类推。
    cumsum(A)      %返回一个与A同样大小的矩阵,它的列是A中列的累计和。
    cumsum(A,dim)      %给出A中dim维的元素累计和,命令cumsum(A)和命令cumsum(A,1)相同。
    
    prod(x)      %返回x中各元素乘积。
    prod(A)      %返回一个元素是列乘积的多维矩阵。
    prod(A,dim)      %给出dim维内的元素乘积。
    cumprod(x)      %返回一个x中各元素累计积的向量,也就是第2个元素是x中前两个元素的累计积,以此类推。
    cumprod(A)      %返回一个矩阵,其中列元素是A中列元素的累计积。
    cumprod(A,dim)      %给出在dim维内的累计积。
    
    diff(x)      %给出一个长度为n-1的向量,它的元素是长度为n的向量x中相邻的元素的差。
    diff(A)      %在A的第一维内计算相邻元素的差分。对于二维矩阵来说,就是diff(A)=A(2:m,:)-A(1:m-1,:)。
    diff(x,k)      %求出第k次差分,diff(x,2)和diff(diff(x))等价。
    diff(A,k,dim)      %在dim维内求出第k次差分。
    
    mean(x)      %求出向量x的算术平均值。
    mean(A,dim)      %给出一个1×n×...×p的矩阵,它包含A中第1维的各个平均值。如果给出了dim,就在dim维内计算。
    median(x)      %求出向量x中元素的中值。
    median(A,dim)      %给出一个1×n×...×p的矩阵,它包含A中第1维各列的中值。如果给出了dim,就在dim维内计算。
    std(x)      %求出向量x中元素的标准差。
    std(A,dim)      %给出一个1×n×...×p的矩阵,它包含A中第1维的各列标准差。如果给出了dim,就在dim维内计算标准差
    cov(x)      %求向量x的协方差。
    cov(A)      %求协方差矩阵,对角线元素是A中各列的方差。
    cov(x,y)      %等同于cov([xy]),x和y是列向量。
    corrcoef(A)      %求相关矩阵。
    corrcoef(x,y)      %等同于corrcoef([xy]),x和y是列向量。
    
    sort(x)      %返回一个向量x的元素按递增排序的向量。如果元素是复数,则使用绝对值进行排序,即sort(abs(x))。
    [y,ind]=sort(x)      %返回下标向量ind。就是y=x(ind)。另外向量y是x中元素按递增排序得到的。
    sort(A,dim)      %对A中各列按递增排序,注意矩阵的行已被改变。如果给出了dim,则在dim维内进行排序。
    [B,Ind]=sort(A)      %返回矩阵Ind和矩阵B,矩阵B的列为矩阵A中按递增排序的列,矩阵Ind的每列相对应于上面提到的向量中列ind。
    sortrows(X,col)      %对矩阵A的各行按递增排序。如果行的元素是复数,它们以abs(x)为主,以angle(x)为辅进行排序。如果给出col,则根据指定的列数对行进行排序。
    
    hist(x)      %在10个等分点内画出x中数据的统计频数直方图。
    hist(x,n)      %在n个等分点内画出x中数据的统计频数直方图。
    hist(x,y)      %在由向量y定义的等分点内画出x中数据的统计频数直方图,向量y中元素按递增排序。
    bar(x)      %画出x的棒图。
    bar(z,x)      %在由向量z定义的位置上画出x的棒图,z中的值必须是递增的均一分布。
    bar(x,...,str)      %画出如上的棒图,但可根据字符串str来设定颜色和形状。有关str的值,可参见13.1节。
    bar(A)      %画出以行分组的二维矩阵A的棒图。
    stairs(x)      %画出阶梯图,也就是内部没有线条的棒图。
    stairs(z,x)      %在由向量z定义的位置上画出储存在x中数据的棒图。
    barh(x,A,format)      %把m×n矩阵A画成m组n个棒图,可以通过字符串format来指定颜色,或者用字符串‘stacked’表示把同一列的数据画在一个直方条上。
    barh(A)      %和barh一样,但是x=1:m。
    stem(y)      %在x轴上画y的离散火柴杆图,以小圆代表数据,并以其为结束。
    stem(z,y)      %在x轴上由向量x指定的位置上画y的离散火柴杆图,以小圆代表数据,并以其为结束。
    pareto(y,x)      %按递减顺序画出向量y的棒图。给出的向量x可作为x轴的坐标。如果x坐标没有给出,则可用向量y中元素的下标。该命令也是用元素的累加和来画直线。
    pie(x,extract)      %画向量x的饼图。如果sum(x)<=1,则画出的是一个不完整的饼图,向量extract的大小和x一样;从x中取出与extract中每个非零的元素相同的元素。
    
    [m,y]=hist(x)      %在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等分成10个区间,在这个区间上画出统计频数直方图。向量y的元素为将min(x)和max(x)之间分成10个等间距的值,向量m为在每个区间内值的个数。这个直方图也可用命令bar(y,m,’.’)来画。
    [m,y]=hist(x,n)      %在n个等间距区间上画统计频数直方图。
    [m,y]=hist(x,y)      %在由向量y指定的区间上画统计频数直方图。
    [xb,yb]=bar(y)      %画y的棒图,这个棒图可以用命令plot(xb,yb)来画。
    [xb,yb]=bar(x,y)      %在由向量x指定的位置上画y的棒图
    [xb,yb]=stairs(y)      %画y的阶梯图。
    [xb,yb]=stairs(x,y)      %在向量x定义的区间上画y的阶梯图。
    
    TRI=delaunay(x,y,’sorted’)      %画一个三角形将向量x和y连接起来。如果给定参数‘sorted’,则假定没有重复数据,对y中的数据按递增排序。如果y的数据相同,则对x中的数据按递增排序。
    voroni(x,y,TRI)      %画集合x和y的Voronoi图形。如果给定TRI,则画出集合x和y的Delaunay三角形图形。
    dsearch(x,y,TRI,px,py)      %找到最接近(px,py)的由向量x和y定义的点的下标,矩阵TRI是x和y的三角矩阵。
    tsearch(x,y,TRI,px,py)      %找到由向量x和y形成的集合定义的三角形下标和最接近点(px,py)的三角矩阵TRI,它是x和y的三角矩阵。
    
    polyarea(x,y)      %画一个由A和B的列组成的集合定义的多边形。如果给定dim,则画出定义在dim维内的多边形。
    polyarea(A,B,dim)      %画一个由A的第1维组成的集合定义的多边形。如果给定dim,则画出定义在dim维内的多边形。
    IN=inpolygon(x,y, px,py)      %返回一个和x,y大小相同的向量IN。如果点(x,y)在由px和py定义的多边形内,则将IN中相等元素赋值为1;如果点在多边形上,则赋值为0.5;在多边形外,则赋值为0。
    rectint(x,y)      %画由向量x和y定义的矩形。
    rectint(A,B)      %从rectint(A(i,:),B(j,:))中返回所有可能组合的n×m矩阵,如果A是一个n×4的矩阵,B是一个m×4的矩阵。
    convhull(x,y,TRI)      %返回由x和y定义的点的下标,这个点在集合的凸起的位置上。如果给定了TRI,则用它;否则计算三角形。
  • 线性方程系统
    det(A)     %求方阵A的行列式。
    rank(A)     %求A的秩,即A中线性无关的行数和列数。
    inv(A)     %求方阵A的逆矩阵。如果A是奇异矩阵或者近似奇异矩阵,则会给出一个错误信息。
    pinv(A)     %求矩阵A的伪逆。如果A是m×n的矩阵,则伪逆的大小为n×m。对于非奇矩阵A来说,有pinv(A)=inv(A)。
    trace(A)     %求矩阵A的迹,也就是对角线元素之和。
    orth(A)     %求A空间的正交基,它的列数等于A的秩。
    null(A)     %求A的零空间的正交基,它的列数等于零空间的维数。
    subspace(x,y)     %求列向量x和y的夹角,向量的长度必须一样。
    subspace(A,B)     %求由矩阵A和B的列划分的子空间的夹角,列的长度必须一样。
    
    [L,U]=lu(A)     %求上三角矩阵U和交换下三角矩阵L。L是一个带有单位对角线的下三角矩阵和交换矩阵,即P的逆矩阵的乘积,见下个命令。
    [L,U,P]=lu(A)     %求上三角矩阵U、有单位对角线的下三角矩阵L和交换矩阵P,满足LU=PA。
    
    [Q,R]=qr(A)     %求得m×m的矩阵Q和上三角矩阵R,Q的列形成了一个正交基,Q和R满足A=QR。
    [Q,R,P]=qr(A)     %求得矩阵Q、上三角矩阵R和交换矩阵P。Q的列形成一个正交基,R的对角线元素按大小降序排列,它们满足AP=QR。
    [Q,R]=qr(A,0)     %求矩阵A的QR因式分解。如果在m×n的矩阵A中行数小于列数,则给出Q的前n列,因此Q的大小和A相同。也能得到交换矩阵,见上或输入helpqr可获得帮助。
    [Q1,R1]= qrdelete(Q,R,j)     %求去掉矩阵A中第j列之后形成的矩阵的QR因式分解,矩阵Q和R是A的QR因子。
    [Q1,R1]= qrinsert(Q,R,b,j)     %求在矩阵A的第j列前插入一列向量b后形成的矩阵的QR因式分解,矩阵Q和R是A的QR因子。如果j=n+1,那么插入的一列放在最后
    
    norm(A)     %求欧几里得范数||A||2,等于A的最大奇异值,参见8.3节。
    norm(A,1)     %求列范数||A||1,等于A的列向量的1-范数的最大值。
    norm(A,2)     %求欧几里得范数||A||2,和norm(A)一样。
    norm(A,inf)     %求行范数||A||∞,等于A的行向量的1-范数的最大值。
    norm(A,’fro’)     %求Frobenius范数,|A|_r=√(Σ_i Σ_j |a_ij |^2 )这不能用矩阵p-范数的定义来求。
    normest(A)     %求欧几里得范数的估计值,相对误差小于106。
    normest(A,tol)     %求欧几里得范数的估计值,相对误差小于tol。
    
    cond(A)     %求A的欧几里得范数的条件数。
    cond(A,p)     %求p-范数的条件数,p的值可以是1、2、inf或者’fro’;见norm。
    condest(A)     %求矩阵A条件数的1-范数中的下界估计值。
    [c,v]=condest(A)     %求A的1-范数中条件数c的下界估计值,同时还计算向量v,使得它们满足条件。
    [c,v]= condest(A,tr)     %求如上的c和v,同时显示出关于计算的步骤信息。如果tr=1,则计算的每步都显示出来;如果tr=-1,则给出商c/rcond(A)。
    rcond(A)     %求矩阵A定义的方程组的敏感度的另一个估计值。对于差条件矩阵A来说,给出一个接近于0的数;对于好条件矩阵A,则给出一个接近于1的数。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iaoyangz/p/9583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