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常用命令

Linux 常用命令

(1)命令ls——列出文件

ls -l  列出文件的详细信息

ls -la 给出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的一个长列表,包括以句点开头的“隐藏”文件

ls a* 列出当前目录下以字母a开头的所有文件

ls -l *.sh 给出当前目录下以.sh结尾的所有文件

(2)命令cp——复制文件

cp afile afile.bak 把文件复制为新文件afile.bak

cp afile /home/bible/ 把文件afile从当前目录复制到/home/bible/目录下

cp * /tmp 把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未隐藏文件复制到/tmp/目录下

cp -a docs docs.bak 递归性地把当前目录下的docs目录复制为新目录docs.bak,保持文件属性,并复制所有的文件,包括以句点开头的隐藏文件。

(3)命令mv——移动和重命名文件

mv aflie bfile 将afile重命名为bfile

mv afile /tmp 把当前目录下的afile移动到/tmp/目录下

(4)命令rm——删除文件和目录

rm afile 删除文件afile

rm -rf domed 删除domed目录以及它所包含的所有内容

其中:

-r:向下递归删除

-f:直接强行删除,且没有任何提示

(5)命令cd——更改目录

cd ~ 切换到主目录

cd /tmp 切换到目录/tmp

cd dir 切换到当前目录下的dir目录

cd / 切换到根目录

cd .. 切换到到上一级目录

cd ../.. 切换到上二级目录

(6)命令mkdir——建立目录

mkdir phots 在当前目录中建立名为photos的目录

mkdir -p a/b/c 在当前目录下建立指定的嵌套子目录

mkdir -m 777 test3 创建权限为777的test3目录

mkdir -p a/{a,b,c} 在a目录下同时创建abc三个子目录

(7)命令grep——搜索文件内容

grep bible /etc/exports 在文件exports中查找包含bible的所有行

tail -100 /var/log/apache/access.log|grep 404 在WEB服务器日志文件access.log的后100行中查找包含“404”的行

(8)命令find——查找文件

find -name test 在当前目录中查找test文件夹,返回其路径

find |grep test 在当前目录及其子目录中查找文件名包含test的文件

locate test 在系统的任何地方查找文件名包含test的文件

(9)命令cat——显示文件内容

cat a.txt  显示a.txt中的内容

(10)命令ps——查看进程

ps [options] 

DESCRIPTION(描述):ps命令显示运行程序选项的一些信息。如果你想显示选项的一些重复信息,请使用top命令替代。

用标准语法查看系统上的每一个进程。

ps -e

ps -ef

ps -eF

ps -ely 

(11)命令top——查看cpu、内存

(12)命令pwd——查看当前路径

(13)命令tar——打包、解包rar

tar -cvf  ab.tar a.jsp b.java      将a.jsp和b.java打成ab.rar

tar -xvf **.tar a.jsp b.java      将**.tar 解包

(14)命令tail——查看文件详细信息

tail -f aaa.txt          看aaa.txt文件的详细信息

tail -n x aaa.log        x:最后几行

(15)命令ln——建立连接

ln source_path target_path 硬连接

ln -s source_path target_path 软连接

(16)命令touch——创建一个空文件

touch  aaa.txt  创建一个空文件,文件名为aaa.txt

(17)vi

一、vi打开编辑文件

示例:vi  test.conf,vi  /tmp/test.conf,...

如果指定的filePathAndName存在则会自动载入该文件内容,如果不存在则会自动创建。

注:每行前显示波浪符号的表示该行为空行。

二、vi进入输入模式

vi工作于两种模式:指令模式和输入模式。指令模式是打开文件后的默认模式模式,此时输入任何字符均被视为控制指令。输入模式就是普通的编辑模式,此时输入字符默认为输入内容。

三、vi编辑指令

1、屏幕翻页

Ctrl+u: 向上翻半屏

Ctrl+f: 向上翻一屏

Ctrl+d: 向下翻半屏

Ctrl+b: 向下翻一屏

2、移动光标指令

移动光标普遍使用的是方向键,考虑兼容问题,vi定义太多的方向指令,下面只是一小小部分(常用的几个):

space: 光标右移一个字符

Backspace: 光标左移一个字符

Enter: 光标下移一行

nG: 光标移至第n行首

n+: 光标下移n行

n-: 光标上移n行

n$: 光标移至第n行尾

0: 光标移至当前行首

$: 光标移至当前行尾

3、插入删除指令

常用插入、删除指令如下:

i:在当前光标前插入,光标后文本向后移

a:从当前光标后插入,光标后文本后移

I:在光标所在行首插入(第一个非空白字符前)

A:从光标所在行末插入

o: 在光标所在行下面新增一行(并进入输入模式)

O: 在光标所在行上方新增一行(并进入输入模式)

x: 删除光标所在字符,等同于[Delete]功能键

X: 删除光标前字符,相当与[Backspace]

dd: 删除光标所在的行

r: 修改光标所在字符

R: 替换当前字符及其后的字符,直到按 [ESC]

s: 从当前光标位置处开始,以输入的文本替代指定数目的字符

S: 删除指定数目的行,并以所输入文本代替之

do: 删至行首

d$: 删至行尾

四、vi退出

退出输入模式,先按一下[ESC]键(有时要多按两下),然后执行:

:w ——保存当前文件

:wq —— 存盘退出(与指令 :x 功能相同)

:q —— 直接退出,如已修改会提示是否保存

:q! ——不保存直接退出

(18)命令uname——查看系统版本

uname -R 显示操作系统内核的version

(19)命令reboot、shutdown——关闭和重新启动计算机

reboot   重新启动计算机

shutdown -r now  重新启动计算机,停止服务后重新启动计算机

shutdown -h now  关闭计算机,停止服务后再关闭系统

halt   关闭计算机

一般用shutdown -r now,在重启系统是,关闭相关服务,shutdown -h now也是如此。

(20) 命令su——切换用户

su -  切换到root用户

su - test 切换到test用户,

注意:- ,他很关键,使用-,将使用用户的环境变量

(21)命令free——查看内存和swap分区使用情况

Sarge:~# free -tm

(22)命令uptime——现在的时间 ,系统开机运转到现在经过的时间,连线的使用者数量,最近一分钟,五分钟和十五分钟的系统负载

Sarge:~# uptime

(23) 命令vmstat——监视虚拟内存使用情况

# vmstat

(24)命令iostat——磁盘吞吐量

   -c      只显示CPU行

   -d      显示磁盘行

   -k      以千字节为单位显示磁盘输出

   -t       在输出中包括时间戳

   -x      在输出中包括扩展的磁盘指标

(25)命令clear—— 清屏

(26)启动服务

service 服务名 start

(27)资源

查看内存使用量和交换区使用量

free -m

查看各分区使用情况

df -h

查看指定目录的大小

du -sh <目录名>       

查看内存总量

grep MemTotal /proc/meminfo  

查看空闲内存量

grep MemFree /proc/meminfo  

查看系统运行时间、用户数、负载

uptime                

查看系统负载

cat /proc/loadavg

(28)磁盘和分区

查看挂接的分区状态

mount | column -t     

查看所有分区

fdisk -l              

查看所有交换分区

swapon -s            

查看磁盘参数(仅适用于IDE设备)

hdparm -i /dev/hda    

查看启动时IDE设备检测状况

dmesg | grep IDE

(29)网络

查看所有网络接口的属性

ifconfig

查看防火墙设置

iptables -L

查看路由表

route -n

查看所有监听端口

netstat -lntp

查看所有已经建立的连接

netstat -antp         

查看网络统计信息

netstat -s

 

(30)进程

查看所有进程

ps -ef                

实时显示进程状态

top

 

(31)服务

列出所有系统服务

chkconfig --list

列出所有启动的系统服务

chkconfig --list | grep on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hpfans/p/4711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