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结构服役安全及力学基础创新团队在Wiley出版英文专著(转载)

      近日,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康国政教授与阚前华副教授受邀由John Wiley & Sons Ltd公司出版了英文专著

      “Cyclic plasticity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Experiments and models”,分七个章节,共538页(ISBN: 9781119180807)。

      John Wiley & Sons Ltd于1807年在纽约创办,是全球历史最悠久﹑最知名的学术出版商之一,享有世界第一大独立的学协会出版商和第三大学术期刊出版商的地位。此次出版的专著汇聚了“结构服役安全及力学基础”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循环塑性实验、理论、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范围涉及37种材料,包括金属、高性能聚合物、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生物组织材料和形状记忆合金合金等几大类。共发表SCI论文159篇,引用1200余次。包括力学主流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14篇),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2篇),

      Mechanics of Materials (13篇),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12篇),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8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8篇)。

      循环塑性研究关注机械/热机械循环载荷作用下工程材料率相关或率无关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响应,包括实验和本构建模,其对工程结构的疲劳分析和可靠性评估至关重要。循环塑性行为影响因素众多,诸如单轴和多轴加载路径、加载速率/频率、环境温度和加载模式等。该专著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开展宏观和微观循环塑性变形实验,建立了宏观唯象和细观/微观层次的循环本构模型,结合有限元模拟,实现对工程结构循环塑性行为的预测。全书分为七个章节:

      第一章介绍了非弹性本构模型的基本概念,包括连续介质力学、经典弹塑性和弹粘塑性模型、晶体塑性模型、细观平均化方法等简介;

      第二章关注了传统金属材料,如奥氏体不锈钢、普通碳钢和低合金高强钢等的循环塑性行为宏观和微观实验观测;

      第三章介绍了如何建立循环塑性模型来描述实验观测到的循环塑性特征,包括时相关和时无关的宏观唯象循环塑性模型、晶体塑性基循环塑性模型、位错基循环塑性模型和多机制循环塑性模型,并展示了宏观唯象循环塑性模型的应用案例;

      第四章介绍了有限变形下热机械循环塑性行为的实验和本构建模,重点考虑塑性和温度之间的耦合作用;

      第五章讨论了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循环粘弹塑性行为实验和本构建模;

      第六章介绍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室、高温棘轮行为的实验、有限元模拟和细观本构模型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第七章介绍了形状记忆合金的热机械循环变形宏观实验,重点介绍单轴和多轴加载情形下超弹性和形状记忆效应的退化现象,并在宏观和微观层次建立了率相关和率无关循环本构模型。

  

封面                                                                     封底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anscience/p/6798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