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基础开胃菜

文章内容来自王晓华老师

常用技巧


哨兵位
设置哨兵位是程序设计中常用的技巧之一,常用在线性表的处理过程中,比如查找和移动数据操作。哨兵位通常起到两个作用,一个是作为一个临时存储空间使用,另一个是减少不必要的越界判断,简化算法代码复杂度。比如环形链表通常会设置一个表头节点,无论向前或向后遍历,均以这个表头节点为遍历越界(重复)的依据,这样维护链表的时候就不需要专门存储一个表头指针,这个表头节点可以理解为哨兵位。

//带哨兵位的插入排序,ls[0]是哨兵位,数据从 ls[1]开始存放
void insert_sort(int *ls, int n)
{
    for (int i = 2; i <= n; ++i)
    {
        if (ls[i] < ls[i - 1])
        {
            ls[0] = ls[i];//i位置的数存入哨兵位,因为 i 位置会被后面的移动数据操作覆盖
            int j = i;
            while(ls[j - 1] > ls[0])//不用再判断 j 是否越界,直接判断当前位置的值是否大于哨兵位
            {
                ls[j] = ls[j - 1];
                j--;
            }
            ls[j] = ls[0];
        }
    }
}
--lua 带哨兵位的插入排序,ls[0]是哨兵位,数据从 ls[1]开始存放
function insert_sort(list, pos)
    for i = 2, pos do
        if(list[i] < list[i-1]) then
            list[0] = list[i]

            local j = i
            while(list[j - 1] > list[0]) do
                list[j] = list[j - 1]
                j = j - 1
            end
            list[j] = list[0]
        end
    end
end

巧用数组下标
数组的下标是一个隐含的很有用的属性,巧妙地使用这个属性,对简化算法实现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将阿拉伯数字转换成中文数字的算法,就使用了这种定义中文字符数组:
const char *chnNumChar[CHN_NUM_CHAR_COUNT] = { “零”,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

利用数组下标只需一行代码就可找到阿拉伯数字对应的中文数字,比如数字 5 对应的中文数字就是:
const char *chn_five = chnNumChar[5];

已知数列由 n 个最大值不超过 32 的正整数组成,请统计一下数列中各个数字出现的次数

int count[33] = { 0 };
    for (int i = 0; i < n; i++)
    {
        count[ numbers[i] ]++;
 }

取余的用法
取余运算基本上还是一个除法运算,如果仅仅是判断奇偶数,判断(number & 1)是否等于 0 是更好的方法。更一般的情况,当取余运算的除数是 2 的 n 次方的时候,用 & 运算符代替取余会更高效。比如当 x=2n 的时候,a % x 的结果与 a & (x - 1) 的结果是等价的。(&位操作)

计算机没有环形数据存储方式,只能用线性表模拟,类似这样的模拟环形数据结构中,取余运算也常常用于下标计算。比如用数组模拟环形数组的情况,从任意位置开始遍历数组,当到达数组最后一个元素时,需要回绕的数据的第一个元素继续遍历,可以这样处理:

    int elements[N];

    int pos = x; //遍历起始位置
    for (int i = 0; i < N; i++)
    {
        if (pos < N)
        {
            //使用element[pos]
        }
        else
        {
            pos = 0;//回绕到开始
            //使用element[pos]
        }

        pos++;
    }

如果对 pos 位置做取余操作,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而且循环结构内的代码可以简化:

    for (int i = 0; i < N; i++)
    {
        //使用element[pos]

        pos = (pos + 1) % N;
    }

一重循环遍历二维数组
二维表的遍历一般需要两重循环来实现,但是两重循环的代码不如一重循环的代码清爽,很多情况下用一重循环遍历二维表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用一重循环遍历二维表关键是对下标的处理,对于一个 M × N 的二维表,可用以下方法解出对应的二维下标:
int row = i / M
int col = i % M
反过来,也可以用以下公式将二维坐标还原为一维坐标:
int i = row * M + col
很多九宫格类型的游戏棋盘的初始化就是用的这种方法。

for(int i = 0; i < 9; i++)
{
  int row = i / 3;
  int col = i % 3;
  game->cells[row][col].fixed = false;
}

棋盘(迷宫)类算法方向遍历
二维棋盘和迷宫的搜索常常是沿着与某个位置相临的 4 个或 8 个方向展开,对这些方向的遍历就是搜索算法的主要结构

如果从 i 行 j 列开始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搜索,则这四个方向可转换为以下行、列坐标关系:
• 向左搜索:行坐标 i 不变,列坐标 j-1
• 向上搜索:行坐标 i-1,列坐标不变
• 向右搜索:行坐标 i 不变,列坐标 j+1
• 向下搜索:行坐标 i+1,列坐标不变
根据以上关系,首先定义二维数组下标偏移量,然后定义一个偏移量数组,分别表示向四个方向的数组下标偏移量:

typedef struct 
{
int x_off;
int y_off;
}OFFSET;

OFFSET dir_offset[] = {{0,-1},{-1,0},{0,1},{1,0}};

假设当前位置的二维数组下标是 x、y,则对此位置开始向四个方向搜索的代码可以如此实现:

for(int i = 0; i < count_of(dir_offset); i++)
{
int new_x = x + dir_offset[i].x_off;
int new_y = y + dir_offset[i].y_off;
……
}


这种算法实现避免了对每个方向都进行下标计算,即便是增加两个斜线方向,从 4 个方向搜索扩展到 8 个方向搜索,只需调整dir_offset数组即可,摆脱了冗长的 switch-case 代码结构。

单链表
单链表有很多有意思的问题,比如“判断单链表是否有环”、“如何一次遍历就找到链表中间位置节点”、“单链表中倒数第 k 个节点”等问题,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使用双指针的技巧,

比如第一个问题,设置一个“慢指针”和一个“快指针”,从链表头开始遍历,慢指针一次向后移动一个节点,快指针一次移动两个节点。如果链表没有环,则快指针会先到达最后一个节点(NULL),否则的话,快指针会追上慢指针(相遇)。

第二个问题同样设置一快一慢两个指针,慢指针一次移动一个节点,快指针一次移动两个节点,当快指针移动到结尾时,慢指针指向的就是中间节点。

第三个问题也是双指针,其中一个先移动 k 个节点,然后两个指针以相同的速度一起移动,当先移动的指针移动到结尾的时候,后移动的指针指向的就是倒数第 k 个节点。

单链表逆序

递归方法的核心就是确定递归子问题,链表类的问题找递归子问题的方法基本固定,就是每次除去链表头部第一个节点,剩下的序列作为分解的子问题。

主要的算法实现思路是先将当前的表头节点从链表中拆出来,然后对剩余的节点组成的子链表进行逆序,最后将当前的表头节点连接到新链表的尾部。

如图(2)所示,每一轮递归都是先对子链表逆序,然后将拆出来的 head 节点附加到新的子链表的尾部。虽然递归调用的顺序是从 a 到 c 的顺序,但是递归逆序的实际操作过程需要从 c 到 a 反着来理解。

图(2-c)就是递归符合退出条件时的状态,此时子链表只剩一个节点,直接返回这个节点作为子链表的 new_head 节点。随后的递归操作将子链表的 head 节点附加到new_head节点的尾部,如代码所示:

LINK_NODE *reverse_link(LINK_NODE *head)
{
    LINK_NODE *newHead;

    if ((head == nullptr) || (head->next == nullptr))
        return head;

    newHead = reverse_link(head->next); /*递归逆转子链表部分*/
    head->next->next = head; /*回朔部分*/
    head->next = nullptr;

    return newHead;
}
-- lua
function
reverse_link(head) local newHead if(not head or not head.next) then return head end newHead = reverse_link(head.next) head.next.next = head head.next = nil return newHead end

这段代码的关键点是头节点 head 的下一个节点 head→next 将是逆序后的新链表的尾节点,也就是说,被摘除的头接点 head 需要被链接到 head→next 才能完成整个链表的逆序。

利用英文字母的 ASCII 编码特点
ASCII 表中 26 个英文字母是连续的,小写字母 a-z 对应的 ASCII 码值是 0x61-0x7A,大写字母 A-Z 对应的 ASCII 码值是 0x41-0x5A。如果将字母'A'以整数看待,它就是 0x41,同样,将整数 0x41 当作字符看待,它就是字母'A'。
判断一个 char 是大写英文字母还是小写英文字母,就可以利用这种连续的特点,直接做范围判断:

ASCII 码表中小写字母和对应的大写字母之间的 ASCII 码值相差 0x20,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进行大小写的转换,小写字母减 0x20 可以得到对应的大写字母,大写字母加上 0x20 可以得到对应的小写字母

常见问题


数组链表
数组的特点是存储空间固定,数据存取高效,但是缺点是数据插入和删除需要移动数组元素,不适合插入和删除比较频繁的场合。

链表的特点恰恰是插入和删除比较高效,但是缺点是需要动态申请存储空间,在一些系统上,内存申请和释放的开销比较大,使用链表存在性能问题。

如果存储的数据元素的个数是固定或总数是受限的,可以考虑用数组链表这种存储方式。数组链表的存储空间是数组,但是每个元素的指针域存放的不是指针,而是链接元素对应的数组下标,依靠数组下标形成链式关系。

用数组存储二叉树
根据二叉树的特点,二叉树父子节点的数组下标关系有以下规律:
• 父节点 i 的左子节点是 2∗i+12∗i+1
• 父节点 i 的右子节点是 2∗i+22∗i+2
• 子节点 i 的父节点是 ⌊(i−1)/2⌋

//先序遍历数组存储的二叉树
void pre_order(char array_tree[], int root)
{
  if ((root >= MAX_TREE_NODE) || (array_tree[root] == -1))
  {
    return;
  }

  std::cout << array_tree[root];
  pre_order(array_tree, 2 * root + 1);
  pre_order(array_tree, 2 * root + 2);
}
-- lua
function order(tree_list, root)
    if(root >= #tree_list or tree_list[root] == -1) then
        return
    end

    print("==========root", tree_list[root])
    order(tree_list, 2 * root + 1)
    order(tree_list, 2 * root + 2)
end

topN 问题和最小堆
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出符合条件的 n 个数据就是所谓的 topN 问题,

常见的问题比如:从 N 个无序的数中找出最小的前 k 个数(或最大的前 k 个数)。

对这种问题,如果 N 的规模不大,可以考虑先对 N 个数进行升序排序(或降序排序),然后输出前 k 个数。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最好就是 O(nlg(n)),这个方法基本上也是 O(nlg(n)) 的时间复杂度。但是当 N 的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时,完整的对 N 个数进行排序仍然是个很大的开销,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用一个小的有序数据结构维护前 k 个被选出来的最小数,依次遍历 N 个数,如果某个数比选出来的前 K 个数中最大的那个数小,则将这个数插入到这个小的有序数据结构中,同时淘汰掉最大的那个数。当 N 个数都处理完,这个有序数据结构中的 k 个数就是最小的前 k 个数。这个方法的主要处理就是维护前 k 个有序的数需要的比较操作,有序表的比较操作次数是 lg(k) 次,因此这个方法的时间复杂度是 O(nlg(k))。一般情况下,k 都是远远小于 N 的,因此这种方法大大优于直接排序的方法。


常用的 hash 算法(字符串比较)


常用设计原则与策略


程序设计的一致性原则


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
  预先准备好这些结果,避免每次都计算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orxx/p/10950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