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痛经的认识

痛经属按摩的特效病之一,但往往不为人所知。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等症,并且随着月经周期发作,故称为痛经,或经行腹痛。因子宫过度前倾或后倾、子宫颈口或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内膜增厚、盆腔炎及子宫内膜异位等病症所引发的痛经,均属此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发生的主要原由在于气血的运行不畅。经水为血所化,血随气行,气充血沛,则气行血和,经行畅通,自无疼痛之患;若气滞血瘀或气虚血少,则会导致经行不畅,不通则痛。引起气血不畅的原因可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损等,其病患部位在胞宫。

痛经在年轻女孩子中的发病率很高,且大多为功能性的,其疗效最为理想。按摩治疗时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对伴有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者,认为它与颈椎错动引发的交感神经功能障碍有关,错动多发生于颈椎中、上段;对于痛经因子宫肌层痉挛性收缩、子宫缺血所致者,认为与腰、骶椎小关节的错动(肾与膀胱水液区)引致下焦的功能障碍有关,错动多发生在腰椎中、下段及骶椎。

临床表现:本病的特点是经行小腹疼痛,并随着月经周期发作。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疼痛的性质,辨别其寒热虚实。一般在经前、经期痛者属实,多以寒凝气滞为主;经后痛者为虚,多以肝肾亏虚为主。若痛时拒按多属实,当按揉腹部时,可有小腹部的皮下组织紧张,脐周胀满、且压痛,甚则腹部中、下段皮下组织的紧张感较明显,脐侧方之小腹或少腹可有硬结等反应物,若寒凝明显者,则腹部的皮下软组织久按不温;喜按属虚,腹部松软无力,按之即下陷,脐周胀满或压痛,可有脐下动气明显的现象。

注意事项

1 在经期注意保健,避免寒冷,保持经期卫生。

2 适当休息,不要过度疲劳,并适当的进行针对腹肌和腰背肌的的功能锻炼法,以便加强痛经者的肌力强度和柔韧性。

3 情绪应保持舒畅、安宁,避免暴怒、忧郁。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oop/p/249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