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

什么叫重构?

百度百科上说:重构就是通过调整程序代码改善软件的质量、性能,使其程序的设计模式和架构更趋合理,提高软件的扩展性和维护性。

改代码是行为,质量性能的提高是愿望。

实际上改代码未必能使软件变得更好,也可能软件大规模改动之后,反而变得更差了

故重构的也的将就方法和技巧

1.不懂重构,为了重构而重构

那么重构是什么,它解决什么问题呢?

所谓重构是对软件内部代码及其结构的调整,期望改善代码质量,促使程序设计架构更趋合理。说白了,重构解决的就是代码和代码结构的问题,它开始自坏味道,其目标就是要消除坏味道,消除那些“不合我意”的因素,让代码的意图更清晰。

Martin在《重构》一书中提到了22个常见的代码坏味道,都可以作为我们重构的目标,来指引我们的重构。如:

  • 消除同一类两个方法之间的重复代码

  • 消除某一类中的长方法

  • 重命名

  • 删除A类中的死代码

  • 简化复杂的条件语句

同时,重构的范围也应是那段坏味道的代码,在重构过程中对其,也仅对其进行修改。

2.一些常用的技巧

。在《重构》一书中Martin明确提出了68个代码级别的重构手法,这些手法都是等价的。在重构的过 程中即使错了也没关系,都可以安全回退,重新开始。其中比较常用的手法就是桥接,如当我们要删除一个方法的时候,会新添加一个方法,然后将它的引用逐一的 迁移过去,直到旧方法成为孤岛,就可以将它删除了。它能保证重构前与重构后的程序代码功能完全一致,从而实现安全重构。

3.不要没有策略,一味地追求完美主义

重构过程中,经常出现为了消除一个坏味道,改了A类的方法,又改了B类的变量,不得不改了C类;最后发现这三者之间还有依赖,导致进行不下去了,波及面越来越广,时间越来越长,项目经理在催,最后不得不放弃所有的代码。

调整一个正在运行中的系统也如治国,不要期望一次性调整到漂亮的代码或架构,而是要遵循“小步前进”的方法。从问题着手,每次重构一小步。针对一个 问题有目的修改,修改完后测试,测试通过后提交代码,再进入下一轮重构。如果在改动过程中发现了其他需要修改的地方,不要顺便重构,你可以把它记下来,作 为下一轮重构的内容。

这种做法在代码和模块层面都是相对比较容易实践,而针对架构层次的调整就相对比较复杂。这也是很多架构师需要去思考的问题,如何渐进式重构。不搞一下子半年一年的重构,而是以周以月为单位,快速的迭代,能够很快的验证结果获得收益。

4.结果品测于评估

一个可以衡量重构的指标就体现它的价值:能时刻检验我们的成果,确认我们的重构还在解决当初的问题。目前常见的量化指标有如下四类,可供参考。

  • 数量:代码的行数

  • 质量:代码复杂度、重复读、缩进等级、架构依赖复杂度等

  • 时间:花费的天数

  • 成本:投资回报率

同时也可以借助于Sonar、Structure101这样的一些成熟工具度量和管理这些结果。

4.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提过自身的修养

《重构》是Martin和Kent对他们多年以来整理代码的实践的总结,然这背后体现的是他们对软件技术的深层次思考和经验。很多新人执着于学习重构手法而疏于学习背后的心法,有些可惜。

Robert C Martin的《代码整洁之道》和《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设计模式》、Eric的《领域驱动设计:软件核心复杂性应对之道》、《架构之 美》等都是帮助大家修炼心法的不错选择,他们可以让你更深层的了解代码,更高层面看待系统,锻炼你的嗅觉,提升你的代码能力。

5.不了解上下文,不与团队沟通

   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代码的重构是有风险的,尤其是模块或架构级别。这段代码的业务是什么,为什么当时这么设计,测试覆盖率是多少,如果这样改会不会影 响到其他模块?对其他角色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都要逐一回答。在风险相对较大的改动更要如此,需要和团队成员,各个角色,包括项目经理和客户进行沟通,谈 论这次重构的好处和风险,获得足够的评估,从而能够做出合适的重构决策,将风险降到最低。

       重构和做其他事情一样,要有目标有方法有策略有结果。我们在进行的时候需要以终为始,不忘本心。最重要的 是要提升技术能力,学习安全重构手法,小步前进,渐进式的重构,不断验证重构的收益,才能迎接一个一个的重构任务,真正的成为清理代码的高手。

希望有帮助!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ucdy/p/5682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