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asticsearch分布式机制和document分析

1. Elasticsearch对复杂分布式机制的透明隐藏特性

1.1)分片机制

1.2)集群发现机制

1.3)shard负载均衡

1.4)shard副本,请求路由,集群扩容,shard重分配

2. Elasticsearch的垂直扩容与水平扩容

垂直扩容:采购更强大的服务器,成本非常高昂,而且会有瓶颈;

水平扩容:普通服务器组织在一起,就能构成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3. 分布式架构

ES中节点时平等的,每个节点都能接受请求,他会自动路由请求到对应的node上,在获取到数据的时候,在把接受到的数据返回;

master节点:他是负责管理ES中元数据,维护索引的元数据和集群的元数据;默认情况下,会自动选择一台节点,作为master节点,master节点不承载所有的请求,所以不会单点瓶颈;

4.shard & replica机制

1)index包含多个shard;

2)每个shard都是一个最小工作单元,承载部分数据,lucene实例,完整的建立索引和处理请求的能力;

3)增减节点时,shard会自动在nodes中负载均衡;

4)primary shard和replica shard,每个document肯定只存在于某一个primary shard以及其对应的replica shard中,不可能存在于多个primary shard;

5)primary shard的数量在创建索引的时候就固定了,replica shard的数量可以随时修改;

6)primary shard的默认数量是5,replica默认是1,默认有10个shard,5个primary shard,5个replica shard;

7)primary shard不能和自己的replica shard放在同一个节点上(否则节点宕机,primary shard和副本都丢失,起不到容错的作用),但是可以和其他primary shard的replica shard放在同一个节点上;

5. 索引创建时的设置

PUT /test_index
{
       "settings" : {
            "number_of_shards" : 3,
            "number_of_replicas" : 1
       }
}

6. Elasticsearch的容错机制

1)master node 宕机,一个primary shard就没了,此时就不是所有的primary shard 都active了,所以status=red;

2)容错第一步:master选举,选择另一个节点为新的master;

3)容错第二步:新的 master将丢掉的primary shard的节点的replica shard提升为primary shard, 此时的cluster status=yellow。因为primary shard 全部是active了,但是少了一个replica shard;

4)容错第三步:重启故障的node,new master 将缺失的数据copy一份到该node上,该node还是会使用之前的数据,只是同步一下宕机之后发生的修改;

7. Elasticsearch的元数据

1) _index元数据

    1.1)代表一个document存放在哪个index中

    1.2)类似的数据放在一个索引,非类似的数据放不同索引

    1.3)index中包含了很多类似的document:类似是什么意思,其实指的就是说,这些document的fields很大一部分是相同的,你说你放了3个document,每个document的fields都完全不一样,这就不是类似了,就不太适合放到一个index里面去了。

    1.4)索引名称必须是小写的,不能用下划线开头,不能包含逗号;

2)  _type元数据

   2.1)代表document属于index中的哪个类别(type)

   2.2)一个索引通常会划分为多个type,逻辑上对index中有些许不同的几类数据进行分类:因为一批相同的数据,可能有很多相同的fields,但是还是可能会有一些轻微的不同,可能会有少数fields是不一样的;

   2.3)type名称可以是大写或者小写,但是同时不能用下划线开头,不能包含逗号;

3) _id元数据

   3.1)代表document的唯一标识,与index和type一起,可以唯一标识和定位一个document;

   3.2)我们可以手动指定document的id(put /index/type/id),也可以不指定,由es自动为我们创建一个id;

   3.2.1 手动指定document id

            根据应用情况来说,是否满足手动指定document id的前提:

           一般来说,是从某些其他的系统中,导入一些数据到es时,会采取这种方式,就是使用系统中已有数据的唯一标识,作为es中document的id。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开发一个电商网站,做搜索功能,或者是OA系统,做员工检索功能。这个时候,数据首先会在网站系统或者IT系统内部的数据库中,会先有一份,此时就肯定会有一个数据库的primary key(自增长,UUID,或者是业务编号)。如果将数据导入到es中,此时就比较适合采用数据在数据库中已有的primary key。

          put /index/type/id

        PUT /test_index/test_type/2
       {
        "test_content": "my test"
       }

     3.2.2、自动生成 document id

        post /index/type

        POST /test_index/test_type
          {
        "test_content": "my test"
         }

          自动生成的id,长度为20个字符,URL安全,base64编码,GUID,分布式系统并行生成时不可能会发生冲突;

4) _source元数据

put /test_index/test_type/1
{
  "test_field1": "test field1",
  "test_field2": "test field2"
}

get /test_index/test_type/1

{
  "_index": "test_index",
  "_type": "test_type",
  "_id": "1",
  "_version": 2,
  "found": true,
  "_source": {
    "test_field1": "test field1",
    "test_field2": "test field2"
  }
}

_source元数据: 我们在创建一个document的时候,使用的那个放在request body中的json串,默认情况下,在get的时候,会原封不动的给我们返回回来。

定制返回结果: GET /test_index/test_type/1?_source=test_field1,test_field2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tbww93/p/9798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