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教程16-服务器常用命令使用参考1

1.BGSAVE

在后台异步(Asynchronously)保存当前数据库的数据到磁盘。

BGSAVE 命令执行之后立即返回 OK ,然后 Redis fork 出一个新子进程,原来的 Redis 进程(父进程)继续处理客户端请求,而子进程则负责将数据保存到磁盘,然后退出。

客户端可以通过 LASTSAVE 命令查看相关信息,判断 BGSAVE 命令是否执行成功。

可以在 持久化文档 查看更多相关细节。

可用版本:>= 1.0.0

时间复杂度:O(N), N 为要保存到数据库中的 key 的数量。

返回值:反馈信息。

127.0.0.1:6379> bgsave
Background saving started
127.0.0.1:6379>

2.CLIENT GETNAME

CLIENT GETNAME

返回 CLIENT SETNAME 命令为连接设置的名字。

因为新创建的连接默认是没有名字的, 对于没有名字的连接, CLIENT GETNAME 返回空白回复。

可用版本>= 2.6.9

时间复杂度O(1)

返回值

如果连接没有设置名字,那么返回空白回复;
如果有设置名字,那么返回名字。
# 新连接默认没有名字

redis 127.0.0.1:6379> CLIENT GETNAME
(nil)

# 设置名字

redis 127.0.0.1:6379> CLIENT SETNAME hello-world-connection
OK

# 返回名字

redis 127.0.0.1:6379> CLIENT GETNAME
"hello-world-connection"                   

3.CLIENT KILL

CLIENT KILL ip:port

关闭地址为 ip:port 的客户端。

ip:port 应该和 CLIENT LIST 命令输出的其中一行匹配。

因为 Redis 使用单线程设计,所以当 Redis 正在执行命令的时候,不会有客户端被断开连接。

如果要被断开连接的客户端正在执行命令,那么当这个命令执行之后,在发送下一个命令的时候,它就会收到一个网络错误,告知它自身的连接已被关闭。

可用版本>= 2.4.0

时间复杂度O(N) , N 为已连接的客户端数量。

返回值当指定的客户端存在,且被成功关闭时,返回 OK 。

# 列出所有已连接客户端

redis 127.0.0.1:6379> CLIENT LIST
addr=127.0.0.1:43501 fd=5 age=10 idle=0 flags=N db=0 sub=0 psub=0 multi=-1 qbuf=0 qbuf-free=32768 obl=0 oll=0 omem=0 events=r cmd=client

# 杀死当前客户端的连接

redis 127.0.0.1:6379> CLIENT KILL 127.0.0.1:43501
OK

# 之前的连接已经被关闭,CLI 客户端又重新建立了连接
# 之前的端口是 43501 ,现在是 43504

redis 127.0.0.1:6379> CLIENT LIST
addr=127.0.0.1:43504 fd=5 age=0 idle=0 flags=N db=0 sub=0 psub=0 multi=-1 qbuf=0 qbuf-free=32768 obl=0 oll=0 omem=0 events=r cmd=client

4.CLIENT LIST

CLIENT LIST

以人类可读的格式,返回所有连接到服务器的客户端信息和统计数据。

redis> CLIENT LIST
addr=127.0.0.1:43143 fd=6 age=183 idle=0 flags=N db=0 sub=0 psub=0 multi=-1 qbuf=0 qbuf-free=32768 obl=0 oll=0 omem=0 events=r cmd=client
addr=127.0.0.1:43163 fd=5 age=35 idle=15 flags=N db=0 sub=0 psub=0 multi=-1 qbuf=0 qbuf-free=0 obl=0 oll=0 omem=0 events=r cmd=ping
addr=127.0.0.1:43167 fd=7 age=24 idle=6 flags=N db=0 sub=0 psub=0 multi=-1 qbuf=0 qbuf-free=0 obl=0 oll=0 omem=0 events=r cmd=get

可用版本>= 2.4.0

时间复杂度O(N) , N 为连接到服务器的客户端数量。

返回值

命令返回多行字符串,这些字符串按以下形式被格式化:

  • 每个已连接客户端对应一行(以 LF 分割)
  • 每行字符串由一系列 属性=值 形式的域组成,每个域之间以空格分开

以下是域的含义:

  • addr : 客户端的地址和端口
  • fd : 套接字所使用的文件描述符
  • age : 以秒计算的已连接时长
  • idle : 以秒计算的空闲时长
  • flags : 客户端 flag (见下文)
  • db : 该客户端正在使用的数据库 ID
  • sub : 已订阅频道的数量
  • psub : 已订阅模式的数量
  • multi : 在事务中被执行的命令数量
  • qbuf : 查询缓存的长度( 0 表示没有查询在等待)
  • qbuf-free : 查询缓存的剩余空间( 0 表示没有剩余空间)
  • obl : 输出缓存的长度
  • oll : 输出列表的长度(当输出缓存没有剩余空间时,回复被入队到这个队列里)
  • omem : 输出缓存的内存占用量
  • events : 文件描述符事件(见下文)
  • cmd : 最近一次执行的命令

客户端 flag 可以由以下部分组成:

  • O : 客户端是 MONITOR 模式下的附属节点(slave)
  • S : 客户端是一般模式下(normal)的附属节点
  • M : 客户端是主节点(master)
  • x : 客户端正在执行事务
  • b : 客户端正在等待阻塞事件
  • i : 客户端正在等待 VM I/O 操作(已废弃)
  • d : 一个受监视(watched)的键已被修改, EXEC 命令将失败
  • c : 在将回复完整地写出之后,关闭链接
  • u : 客户端未被阻塞(unblocked)
  • A : 尽可能快地关闭连接
  • N : 未设置任何 flag

文件描述符事件可以是:

  • r : 客户端套接字(在事件 loop 中)是可读的(readable)
  • w : 客户端套接字(在事件 loop 中)是可写的(writeable)
为了 debug 的需要,经常会对域进行添加和删除,一个安全的 Redis 客户端应该可以对 CLIENT LIST 的输出进行相应的处理(parse),比如忽略不存在的域,跳过未知域,诸如此类。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o-celery/p/13740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