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周学习提升:测试理论及功能测试------测试用例

测试基础【第五篇】测试用例要素及其设计方法

阅读目录

1.测试用例的要素

2.用例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的要素

测试用例编号

测试标题

所属模块

测试需求项编号

案例状态

预置条件

优先级

测试输入

操作步骤

预期输出

实际结果

案例设计者

设计日期

案例性质

用例设计方法

等价类

找出发现bug效果一样的一个组合。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步骤:1.划分等价类;2.确定测试用例

举例:输入三角形三边应为正整数,分别构成非三角形、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需求分析:1.正整数;2.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两边相等;4.三边相等。

等价类设计

条件 有效等价类 编号 无效等价类 编号
正整数 a边正整数 A01 小数 B01
0 B02
空(相当于少了一条边) B03
字符 B04
b边正整数 A02 小数 B05
0 B06
B07
字符 B08
c边正整数 A03 小数 B09
0 B10
B11
字符 B12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a+b>c A04 a+b<c B13
a+b=c B14
a+c>b  A05 a+c<b B15
a+c=b B16
b+c>a A06 b+c<a B17
b+c=a B18
两边相等 a=b且b≠c A07 (注:无效是其它的有效)
b=c且c≠a A08
a=c且a≠b A09
三边相等 a=b=c A10 (注:无效是其它的有效)

  

边界值

大量bug集中在输入的边界上,边界值和等价类互补。

边界值:

  上点:边界上的点,不管是开还是闭区间

  离点:距离上点最近的点,闭区间离点之外,开区间离点在内

  内点:边界内的任意一点,可以采用折中的方法确定内点

步骤:1.划分等价类(可选);2.分析样点;3.确定测试用例。

判定表

增强条件与结果之间的逻辑性,弥补等价类的不足,判定表无法直接生成测试用例,而且条件得到什么结果需要手工处理。

步骤:1.标识输入和输出;2.构造判定表;3.逐列分析条件项组合,填入其动作项;4.简化判定表(可选);5.生成测试用例。

如果想对文件进行修改,输入的第一列字符必须是A或B,第二列字符必须是一个数字,如果第一列字符不正确,则给出信息L;如果第二列字符不正确,则给出信息M。 

条件桩   1 2 3 4 5
  第一列字符是A  1  0  0  0
  第一列字符是B 0  0  1  1  0
  第二列字符是数字  1  0  1  0  x
动作桩 修改文件  1      
  给出信息L          1
  给出信息M    1    1  

更多判定表相关解释,查看此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nly666/p/14344842.html 

因果图

 因果图,得到条件和条件、条件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可以通过与或非运算直接得到测试规则,然后合并,最后通过等价类、边界值抽取测试用例。

步骤:1.标识输入和输出;2.画出因果图;3.将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4.简化判定表(可选);5.生成测试用例。

 条件与结果:恒等、非、或、与

 条件与条件:异、唯一、要求、或

1.E约束(异):所有输入中至多一个输入条件发生。(<=1,也可以没有)

2.I约束(或):所有输入中至少一个输入条件发生。(>=1)

3.O约束(唯一):所有输入中有且只有一个输入条件发生。(=1)

4.R约束(要求):所有输入中只要有一个输入条件发生,则其它输入也会发生。

 

 正交试验

 确定需求中因子及所对应的状态的个数。

因子与水平相等:直接查找正交表,使用正交表进行替换;

因子不等:查找比因子稍大的正交表,选取行数最小的,将最后多出的因子空出,不做替换;

水平不等:查找水平稍大的正交表,选取行数最小的,将多余的水平留着,在抽取用例的时候根据均分原则替换;

因子和水平都不相等:查找比因子、水平都稍大的正交表,选取行数最小的,根据上述方法选取判定表。

最后,其他根据经验补充用例。

 

   8=7*(2-1)+1

操作步骤如下:

1.提取功能说明,构造“因子—状态”表;

2.加权筛选,生成因素分析表(删除重要性较小的因子或状态);

3.利用正交表构造测试数据集;

4.利用正交表每行数据构造测试用例。 

流程分析

涉及流程的,都可以用流程分析,能将系统功能进行串联,但是流程没问题不表示功能没问题

流程分为正常流程和异常流程

步骤:

1.画出业务流程图;

2.定义状态节点和条件分支;

3.确定测试路径(每个流程构成一个测试用例);

4.选取测试数据,构造测试用例。 

异常分析

断电、断网、硬件故障等。

步骤:1.针对系统罗列可能的故障;2.针对每种可能故障设计测试用例。

内容转自:https://www.cnblogs.com/uncleyong/p/10967497.html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ly666/p/14343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