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C++中不能声明为虚函数的有哪些函数

传送门

C++中不能声明为虚函数的有哪些函数

常见的不不能声明为虚函数的有:普通函数(非成员函数);静态成员函数;内联成员函数;构造函数;友元函数。

1.为什么C++不支持普通函数为虚函数?

普通函数(非成员函数)只能被overload,不能被override,声明为虚函数也没有什么意思,因此编译器会在编译时邦定函数。

多态的运行期行为体现在虚函数上,虚函数通过继承方式来体现出多态作用,顶层

函数不属于成员函数,是不能被继承的2.为什么C++不支持构造函数为虚函数?

这个原因很简单,主要是从语义上考虑,所以不支持。因为构造函数本来就是为了明确初始化对象成员才产生的,然而virtual function主要是为了再不完全了解细节的情况下也能正确处理对象。另外,virtual函数是在不同类型的对象产生不同的动作,现在对象还没有产生,如何使用virtual函数来完成你想完成的动作。(这不就是典型的悖论)

1)构造函数不能被继承,因而不能声明为virtual函数

(2)构造函数一般是用来初始化对象,只有在一个对象生成之后,才能发挥多态

作用,如果将构造函数声明为virtual函数,则表现为在对象还没有生成的情

况下酒使用了多态机制,因而是行不通的。

3.为什么C++不支持内联成员函数为虚函数?

其实很简单,那内联函数就是为了在代码中直接展开,减少函数调用花费的代价,虚函数是为了在继承后对象能够准确的执行自己的动作,这是不可能统一的。(再说了,inline函数在编译时被展开,虚函数在运行时才能动态的邦定函数)

inline函数和virtual函数有着本质的区别,inline函数是在程序被编译时就展开,在函数调用处用整个函数体去替换,而virtual函数是在运行期才能够确定如何去调用的,因而inline函数体现的是一种编译期机制,virtual函数体现的是一种运行期机制。此外,一切virtual函数都不可能是inline函数。

4.为什么C++不支持静态成员函数为虚函数?

这也很简单,静态成员函数对于每个类来说只有一份代码,所有的对象都共享这一份代码,他也没有要动态邦定的必要性。不能被继承,只属于该类。

5.为什么C++不支持友元函数为虚函数?

因为C++不支持友元函数的继承,对于没有继承特性的函数没有虚函数的说法。友元函数不属于类的成员函数,不能被继承。

eg:

 1 /*
 2  * main.cpp
 3  *
 4  *  Created on: 2012-11-17
 5  *      Author: china
 6  */
 7 #include <iostream>
 8 using namespace std;
 9 class B {
10 public:
11     B() {
12         cout << "基类构造" << endl;
13     }
14     /*在类的继承中,如果有基类指针指向派生类,那么用基类指针delete时,如果不定义成虚函数,派生类中派生的那部分无法析构。
15      * 你可以吧virtual去掉试一下
16      * 因此在类的继承体系中,基类的析构函数不声明为虚函数容易造成内存泄漏。所以如果你设计一定类可能是基类的话,必须要声明其为虚函数。
17      * */
18     virtual ~B() {
19         cout << "基类析构" << endl;
20     }
21     virtual void func() {
22         cout << "基类的func()" << endl;
23     }
24 
25 private:
26 };
27 class D :public B{
28 public:
29     D() {
30         cout << "派生类构造" << endl;
31     }
32     ~D() {
33         cout << "派生类析构" << endl;
34     }
35     void func() {
36         cout << "派生类的func()" << endl;
37     }
38 
39 private:
40 };
41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42 
43     D d; //调用构造先有对象
44     B*p = &d;
45     p->func(); //再体现多态机制
46     p = new D(); //再调用构造
47     p->func(); //再体现多态机制
48     delete p;
49     return 0;
50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jczy2010/p/5773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