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缓存

说起缓存相关技术,老多了, memcache、redis、squid、varnish、web cache、 CDN等等。缓存技术五花八门,但这些技术间有什么共性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答案肯定是有的,这次为大家分享及整理一下缓存方面的技术,主要分为三个系列展开:

缓存随谈系列之一:数据库缓存

缓存随谈系列之二:静态缓存

缓存随谈系列之三:动态缓存

一、什么是数据库缓存 

我们知道常见的数据库,比如oracle、mysql等,数据都是存放在磁盘中。虽然在数据库层也做了对应的缓存,但这种数据库层次的缓存一般针对的是查询内容,而且粒度也太小,一般只有表中数据没有变更的时候,数据库对应的cache才发挥了作用。但这并不能减少业务系统对数据库产生的增、删、查、改的庞大IO压力。所以数据库缓存技术在此诞生,实现热点数据的高速缓存,提高应用的响应速度,极大缓解后端数据库的压力。

以下为memcache数据库缓存为例,以图说明一下什么是数据库缓存:

022f6d6489e6facab3ee148f0150bdc7aa5bfe32

二、数据库缓存的技术特点

性能优越

数据库缓存的第一个技术特点就是提高性能,所以数据库缓存的数据基本上都是存储在内存中,相比io读写的速度,数据访问快速返回。而且在mysql 5.6的版本开始,已经把memcache这种跟数据库缓存直接挂钩的中间件直接集成进去了,已经等不及我们自己去单独部署对应数据库缓存的中间件了。

应用场景

 

针对数据库的增、删、查、改,数据库缓存技术应用场景绝大部分针对的是“查”的场景。比如,一篇经常访问的帖子/文章/新闻、热门商品的描述信息、好友评论/留言等。因为在常见的应用中,数据库层次的压力有80%的是查询,20%的才是数据的变更操作。所以绝大部分的应用场景的还是“查”缓存。当然,“增、删、改”的场景也是有的。比如,一篇文章访问的次数,不可能每访问一次,我们就去数据库里面加一次吧?这种时候,我们一般“增”场景的缓存就必不可少。否则,一篇文章被访问了十万次,代码层次不会还去做十万次的数据库操作吧。

数据一致性

 
在很多应用场景中,当一个数据发生变更的时候,很多人在考虑怎么样确保缓存数据和数据库中数据保存一致性,确保从缓存读取的数据是最新的。甚至,有人在对应数据变更的时候,先更新数据库,然后再去更新缓存。我觉得这个考虑不太现实,一方面这会导致代码层次逻辑变得复杂,另外一方面也真想不明白还要缓存干什么了。在绝大多数的应用中,缓存中的数据和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不一致的。即,我们牺牲了实时性换回了访问速度。比如,一篇经常访问的帖子,可能这篇帖子已经在数据库层次进行了变更。而我们每次访问的时候,读取的都是缓存中的数据(帖子)。既然是缓存,那么必然是对实时性可以有一定的容忍度的数据,容忍度的时间可以是5分钟,也可以是5小时,取决于业务场景的要求。相反,一定要求是实时性的数据库,就不应该从缓存里读取,比如库存,再比如价格。
 
高可用
 
自从有了缓存,代码每天快乐的去缓存中愉快的玩耍。为什么说高可用呢,我们知道缓存为数据库抵挡了很多压力,同时也为应用提供了良好的访问速度。但同时有没有想过缓存的感受,如果当数据库缓存“罢工”了,这会出现什么后果?特别在一些高并发的应用中,数据库层肯定是“消化不良“,最终导致应用全面崩溃。所以缓存的高可用显得非常重要。
 
三、数据库缓存常见开源技术
 
要说用于数据库缓存场景的开源技术,那必然是memcache和redis这两个中间件。
 
74ba1c9a1c6cd0a7d59872b5b8e77f366ff6ce50
 
因为都是专注于内存缓存领域,memcache和redis向来都有争议。比如性能,到底是memcache性能好,还是redis性能更好等。同样都是内存缓存技术,它们都有自己的技术特性。没有更好的技术,只有更合适的技术。个人总结一下,有持久化需求或者对数据结构和处理有高级要求的应用,选择redis。其他简单的key/value存储,选择memcache。所以根据自身业务特性,数据库缓存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

 

暂不说用不用数据库缓存,见过有人把session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也见过把视频/文件转化成二进制存储在数据库的,这种行为无疑是逆天的。合理应用数据库缓存技术,且行且珍惜,切勿走向误区。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iuniu0108/p/7451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