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过去的2018以及不能颓废的2019(上)

2018年的第一秒

我在西安乐华城外的大巴乘车点感动哭了,那一次的倒计时着实终生难忘。

考完了大学里的最后一门考试,迎接寒假。


寒假

看了西电的很美的雪景,很开心的度过了一段假期。

得知了2018年考研分数,指导小朋友们打完了美赛(在实验室别人每天肝题目而我每天打游戏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

回到老家,在村子里住下。晚上九点左右村子就没什么人在外边了,路都很黑,我倒是喜欢打着手电筒去村子那头的叔外婆家拿烤红薯吃…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意外的接到了白起的真实电话,十分惊喜。

回到学校差不多就开始准备毕设了。


三月

三月初又去了一次乐华城,为了弥补上一次没有坐上闪电的遗憾吧。

三月底外婆去世了,又回了一次老家。


四月

四月份,春天到了,学校的蒲公英也开了,很美。另外两个室友一个出国一个实习,我开始了和岚包包的二人同居生活。我记得那时我最喜欢在兼职群里接代课的活,学妹在信远楼上课,我也就跑到信远楼去代课。 还有的做实验,第一次体验别的院的实验课,也挺有趣。

四月底最后带新人做了一次数模,算是退役重游?


五月

五月份是准备毕业的一个月,班里一起定了毕业纪念品。我也开始做做毕设。

五月底笑爷回来了,我们一起看了很美的日落——在那天以后再也没看到过那么美的日落。

毕业季的六月

六月初答辩,答辩结束以后大学生活就几乎结束了。最后还有十几天的时间,每天逛逛跳蚤市场,自己也想去摆摊(虽然没去)。和朋友们拍毕业照,吃“最后一顿饭”。
我一直很想去毕业旅行,但一直也找不到人一起去,最后凑巧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说毕业旅行缺一个女生拼房,就立马加入了。旅行的那几天,虽然很累(行程很赶,每晚改论文终稿到两三点,第二天六点多又要起来启程),但也是很美好的回忆。第一次触碰到了真正的佛教,第一次看到了像Windows壁纸一样的草原和蓝天(啊我爱祖国的辽阔土地),第一次体会原来可以和本来不太熟的朋友以及之前完全不认识的人玩在一起。我在大巴上带着大家一起唱了西电校歌,也算是毕业纪念吧。

回来以后就只剩下了寥寥几日,留给我收拾东西。毕业那段时间,和曾经失去的朋友和解了,收获了很多个拥抱,算是圆满的毕业了。

要离开的前一天,我特别不舍,抱着岚包包哭喊“我不想毕业,我想回到大一”然后,把第二天的票退了,买了再晚一天的。
当然,再怎么不舍,学校还是要赶人的。

呆在家的789月

789月三个月重拾书本开始备考,在家旁边的大学里弄了个小会议室,然后每天跑去自习。

现在想起来时间过得真快,那三个月在我记忆里很短暂,可能因为每天都是重复的日子吧。养了两只小乌龟,每天给它们换水喂食,倒也乐在其中。

嗯,然后转折点来了。

九月底去上海参加开发者大会,没想到到上海的第一天就生病了。半夜跑去吊水,然后第二天早晨又爬起来去看开幕式。那两天收获很多,认识了一些新朋友,和群里的大佬们一起吃饭(有点像圆桌会议233),很可惜的是最后一天下午的展子没看完,一直咳个不停,就告别了大佬,独自去打针。第一次一个人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第一次一个人去医院,第一次知道没打完的药可以退23333。

鬼知道我有多后悔没有备份手机里的图片,从上海回来手机就坏了,从18年4月开始的所有照片都没有了,只剩下一些发过说说存在相册里的图片。

然后修整了几天,就又独自出发前往西安。我想我可能爱上了西安这座城市,或者说我已经习惯了它,它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我习惯了西安的生活节奏,走遍了西安的钟楼,大雁塔,回民街,小寨,南稍门……我听惯了西安话,甚至吃饭时的习惯都变成了见到汤就想就馍,吃腻的东西就想来瓣蒜。

但这次去西安不一样啦,我已经毕业啦。

在经历了借住,租房,还住了两天宾馆后,我去了ep。
我觉得,去ep可能是我2018年最幸运的一件事,也是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刚开始去的时候我还怕室友同学会不好相处,后来才发现,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自习室的氛围实在太好了,不论是学习还是团建,让失学儿童重新体会了读书的乐趣。

10-12月

10,11,12这三个月,我才感觉到我真正的在准备考研(而不是吃喝玩乐)。这个过程感触颇多,有空(等考上了)单独写一篇吧。

考完以后才发现,考前想做的很多事都因为不在备考而变得没那么有意义了,比如说回学校综合楼吃个遍,比如说坐兴庆宫公园的摩天轮,比如说把王者荣耀打上王者,比如说和同学约一顿海底捞。考完以后感受更多的是若有所失,窝在宿舍里,好像跟没考完没什么区别。但随着离开的期限越来越近,我又越来越不舍得离开西安。我从来没想到再一次来西安会是这种情况,要离开时对它的不舍比毕业时又多了几分,大概是因为这段时间创造了太多的美好回忆,美好到让我想重来一遍。我只能安慰自己:我明年还会再回来的,所以不用太执着于这一次。

每一天都是美好的独一无二的有意义的,珍惜每一天吧。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anf/p/20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