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浣纱 -- 浣纱河的故事

在杭州生活的知友们,你们是否知道上城区有一条“浣纱路”?浣纱路北起庆春路,往南到西湖大道,北向南单向通行。如果你走过这条路,我告诉你浣纱路下面其实是空心,整条路都是空的,你信吗?

我相信,大多数和我年龄相仿的知友听到一定会觉得惊讶,浣纱路又没有规划地铁,怎么可能空心。其实,在40年前,杭州并没有这条路,当时是一条浣纱河。后面这张截图来自文革时期的一张杭州交通图。如果你对杭州熟悉,你会发现从现在的杭州大厦西面开始往南,沿武林路,穿过凤起路、庆春路和龙翔桥,在现在市一医院的位置折转沿现在的浣纱路,到开元路折西流入西湖这样一条河道。这就是老底子的浣纱河。你们看看这条河,从涌金门把西湖的水引出来,弯弯折折穿过城区,在武林门外和运河相连。

生于80年代末的我是没有机会看到浣纱河的,但是据老辈人讲,当年的浣纱河是最美的城河。据考证,古浣纱河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古时人工挖出的引水水系,也是老杭城的骨架之一。浣纱河是西湖的泄水河道,每当涌金门启闸放水,西湖内鱼虾也随水进入河道,这里常见青少年手持鱼叉、网兜在河边奔走抓鱼,嬉戏玩乐。浣纱河又是运河通往市区的河道,虽不能行大船,但扁舟小船进出十分方便。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天清晨还可见武林门外菜农、渔民驾着小船,装着蔬菜、水产运进城来,在武林桥、龙翔桥菜场交易,市面十分热闹。解放初的浣纱河,有绿荫覆盖,有古旧石桥,有石坎入水,有捣衣声声。夏日河边凉风习习,河水悠悠流去,女人们赤裸着通红的小腿站在水边捣衣,柳丝飘拂。

如果你坐公交车路过解放路、延安路、浣纱路,你会听到一些站名,比如“井亭桥”、“丰乐桥”、“水漾桥”、“龙翔桥”、“众安桥”,多么诗情画意的名字,他们就是当年横跨浣纱河或者其支流的桥。但是,可惜啊可惜!60年代末,毛爷爷提出 “备战,备荒,为人民”,“准备打仗”,顿时,全国各地都积极备战,全民动员开挖防空洞。60年代末的浣纱河,浣纱河的水质已经不行了,河水越来越臭,也越来越黑,于是计划填掉,底层做排污沟,中间做成防空洞,上面又可以铺马路,开汽车,不就一举多得了吗?1969年3月珍宝岛中苏开战后,浣纱河防空洞修筑工程开始付诸实施。1970年初,市里成立了“浣纱河工程指挥部”,规划局、电力局、水厂等单位以及军队都派人参加。一场轰轰烈烈的“填没浣纱河,改建防空隧道”的群众运动开始了。浣纱河从涌金门流入,最后从武林门流出城外,填没浣纱河的工程,也是从西湖边的涌金门开始,一直延伸到武林门为止。一声令下,全市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成千上万的人来到浣纱河工地,参加义务劳动。除了义务劳动者,还有一些临时工,每天八角钱工资,俗称“八角头”。到1973年初,工程基本完工。浣纱河不见了,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浣纱路。

原来杭城四大水系钱塘江、大运河、西湖和西溪纵横交错,互连互通,可以发挥重要的调节气候作用;但自从30多年前浣纱河被填没,浣纱河变成浣纱路后,这四大水系的“气”就被“断”掉了。水断了,一方面西湖的排水不畅。现在的西湖水主要靠六公园北面的涵管从少年宫边上的那条水渠(新开河?我想不起来了)排往运河,相比当年的浣纱河,流量大大减弱。所以,一场暴雨就会让西湖的水往城区倒灌。另一方面,河道填埋,水面积反而由于堵塞、淤积在减少,代之而起的是林立的高楼,不断崛起的高架桥、立交桥,满眼都是玻璃幕墙和钢筋混凝土。城市严重缺乏具有调节小气候的绿叶流水,导致城区气候恶劣。杭州夏季气温一年比一年高,全城犹如蒸笼一般。

写到这里,莫名想起了“西子浣纱城”。。。已经40年过去了,不知有朝一日,浣纱河能否重新开始流淌。

这里附几篇《杭州日报》和杭州网有关浣纱河的报道:
记忆中最美的城河 杭州浣纱河能否重新流淌?
浣纱河追忆
70年代初,填没浣纱河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aive/p/3568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