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观影心得

  赶上周末踢完球回去休息,翻开手机无意间看到这部电影简单介绍,就好奇在网上搜到了资源,原来在五一就已经放映了,只记得五一期间被妇联四占据着热搜,也是十分有幸能够观看到如此佳作

  手表上的秒针滴答的跳动着,此刻刚刚跨过零点,窗外微风拂拂,显得格外宁静,但是电影中的一帧一帧的情节却在脑中翻腾着,还是决定写点东西一方面表达对这部电影工作者的敬意,也是顺便记录自己的理解以便日后能够有所参考有所回忆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相比较其他方式来说更具有感染力,而艺术更多的可能是揭露现实,暴露问题,从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推动问题的解决,从这个 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完全做到了,从它揭露的社会问题,引起的反响来说,导演无疑尽到了自己的责任。看下历史背景,关于黎巴嫩这个国家,从地理来看一下

                                                         https://ss0.baidu.com/6ONWsjip0QIZ8tyhnq/it/u=2066657544,1389093358&fm=173&app=25&f=JPEG?w=600&h=882&s=A482B258400AC6E8DA1D20540300C0F6

  我们可以看到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 作为一个中东国家,曾经也是饱受战乱之苦,而两个邻国更是死对头,因为戈兰高地争端不休,黎巴嫩很多难民也是从叙利亚逃亡过去的,而电影就是讲述的黎巴嫩贫民窟的事情

   电影的开头就是一个小男孩在法庭上要控告自己的父母,而且还不知道自己多大,是被法医鉴定的12岁,后面镜头瞬间切换回忆到以前的种种场景,一群小女孩 被检查是否怀有身孕,赞恩和一群小朋友吸吐着烟圈,都是为了给后面的情节做铺垫,简单几个镜头就将赞恩生活得环境,周围人的状态体现的淋漓尽致,然后后面 我们看到赞恩被拷上手铐,进来监狱,至于原因并没有说,给观影者也留下了些许疑惑,整个电影前后呼应,情节紧凑,毫不拖泥带水,通过讲述赞恩进监狱的经 过,折射了一系列的问题

  这里以故事的发展经过为主线,重点讲解几个让我感动以及疑惑的地方

  一. 保护妹妹

   赞恩知道妹妹来了月经之后, 为了保护妹妹帮她瞒着月经的事情, 为了不让家里知道用自己的上衣给妹妹做护垫,在店里偷卫生巾,生怕自己的父母知道后把妹妹卖了,会拼死也不愿意让她的妹妹嫁人,因为他害怕,他怕自己的妹 妹遭人欺负,作为一个12岁的少年,赞恩的表现如此的成熟,成熟的让人有些心疼,因为这个年纪他本不该承受这些,而恰恰这样的举动反衬除了父母的懦弱无 耻,为结尾埋下伏笔,也揭露了贫民窟的现状,父母只是把自己的女儿当成赚钱的工具,毫无亲情可言,奈何自己的力量太小了,妹妹被带走嫁给别人,自己却无能 为力, 对父母失望透顶的赞恩离家出走了

  二. 离家出走  

   离家出走后,赞恩来到了一个游乐场, 有个举动开始的时候有点没有看懂,就是赞恩为什么要将雕像的上衣露出赤身??来回看了几次,这里更多的是一种隐喻,作为一个12岁的男孩在不满家庭的情况 下来到游乐场应该是享受游乐场带来的快乐,为什么去撕开雕像上面的衣服呢,一方面赞恩年纪太小没有收到关爱,而对人性来说,最渴望的可能就是母爱了,而这 或许也是他所极度渴望得到的,在赞恩脱雕像衣服的时候其他人都在旁边哄笑,可能更重要的一层含义是只有赞恩一个人勇敢的区揭露事情的真相和本质,给赞恩蒙 上一层英雄主义的面纱。

  后面赞恩认识了泰格斯特,一个带着儿子的埃塞俄比亚难民,同样是处于困境甚至于绝境,泰格斯特却没有像赞恩的父 母那样对待自己的儿子,而是真的是当做自己的骨肉至亲,并且收留了流落在外的赞恩,一个人的善良伟大可能不是看他给予了别人多少帮助而是在自己同样处于困 境的时候仍然保持一个热心愿意伸出援手帮助一个比自己更困难的人,这里不禁让人心头一热,白天泰格斯特去打工,儿子让赞恩帮忙照顾,虽然日子过得有些无 聊,但是这段生活确是赞恩无比幸福的时光了,有泰格斯特的信任,没有人打骂。后来泰格斯特因为身份证问题被返遣回去了,留下了赞恩和自己的儿子约纳斯相依 为命,赞恩本是想抛弃约纳斯一走了之,可是没有这么做,带着约纳斯过起了流浪的生活,好像一切又回到了以前一样,最后赞恩将约纳斯卖给了阿萨德,为什么电 影要这样安排呢?这可能并不仅仅只是一部电影,因为他没办法了,他实在没办法了,约纳斯跟着他甚至可能被饿死,这并不是他的错,我们又何以责怪这样一个善 良有责任感的少年呢

  三. 入狱

   为了出国赞恩回家取证件,就在这时赞恩得知了自己妹妹的死讯,这完全触及到了赞恩的底线,拿起刀去找阿萨德,他明白这是他血浓于水的妹妹。在监狱中赞恩 起诉了自己的父母,理由是他父母生下了他,给予了他生命却没有给他灵魂,照顾他。其中一个很小的细节,就是法官将赞恩的案宗夹在装满慢慢案件的架子里,这 里或许也是侧面展示相关的问题实在太多了。

    我们可以看到赞恩的父母做了些什么,将自己的女儿当做货物卖给别人,对自己的儿子只是一味的使唤,挣钱的工具,还是不断生孩子期望摆脱贫困的现状,真的 能够靠多生孩子改变么,一方面在他们所处的环境,身边或许都是这样的,受到了环境盲目跟风的影响,或许社会的福利不好,环境恶劣,可是真的就只能到卖儿卖 女的地步么,更多的或许也是他们自己的愚昧,自私,没有责任心导致的。

  这是电影故事发展的几个主要事件,我们可以发现里面所有的人都过 得很挣扎,很无奈。只有赞恩在极力努力的改变着事情的发展,从保护妹妹,对父母不满离家出走,照顾约纳斯,最后给妹妹报仇,控诉自己的父母, 这一切都让这一个12岁的少年承受了太多太多,这都是环境强加给他的,其实想想有时候天真,不成熟,能力弱点又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呢

   《何以为家》制作时间长达五年多,前期实际调查就进行了三年,在这期间剧本逐渐形成,更是启用真实生活在影片背景下的人担任演员,真实地还原了黎巴嫩底 层社会的现状。演员都是贫民窟挑选的真实经历的人,就像赞恩接受采访时所说:演电影其实很简单,其实他并没有在演,而是真实的还原了一些现状,所以表现力 才足够惊人,而这种最本色最真实的故事恰恰是最打动观众的。电影的结局是美好的,最让人开心的可能就是赞恩露出了久违的微笑,拥有了身份,不再是这个世界 的隐形人; 约纳斯回到了自己母亲的怀抱,母子团聚。一个美好的结局一方面是导演害怕观众承受不了如此情节,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可能是,娜丁·拉巴基一个愿景,一个艺 术工作者的理想,通过这部电影唤起人们的意识,社会的关注。虽然现实情况或许并不如电影所表现的那样尽如人意,有太多的难民,太多的流离失所。

   正如娜丁·拉巴基采访中所说:“我不知道作为导演我应该说些什么,我只能说我自己是在慢慢的了解电影对人们的影响力。越了解越有一种责任感。对我而言, 艺术与使命交织在一起。作为一名艺术家,我有责任关注我们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一种简单的选择。我希望《何以为家》这部电影最终起到 的作用能够超出一部电影的意义。我会继续为此努力,还会尝试与黎巴嫩政府合作,希望可以缓解儿童权利被忽略的问题。或许有些问题不是一个人可以解决的,但 我至少要先尝试一下”。这部电影本身有很多引人无限深思的问题,马斯洛的人类五种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生理需求 作为最基本的需求也是赞恩所面对的,而对于最基本需求已经满足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思考呢?陷于困境的泰格斯特依然能保持一颗善良积极的心,我们是不是应 该对身边的人更加温柔以待呢?

  抛开电影本身的所讲述的内容,导演娜丁·拉巴基作为一个女性所给我们起到的榜样性的行为,也是值得我们所 推崇的,源于内心深处的善良与真诚,就如《好莱坞报道者》中讲到的:导演的特别之处在于她拥有真正的同理心和耐心,与这些演员默契配合,并且有足够的预算 来拍摄几百个小时的镜头,其目的在于让影片在情感上更有说服力。导演更多的带有一种使命感,使得作品无可挑剔。

 
  有些地方没有分析到,或者解析的有问题的地方可以留言交流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ysky007/p/11067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