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Set与HashMap

目的:了解HashSet的内部结构和使用

1:Hash表:要了解HashSet,先要了解Hash表这一数据结构,包括Hash计算、装载因子、扩容等知识点。

2:HashSet的继承关系图

                                 

  对于接口Set,是一种不包含重复的元素的Collection,即任意的两个元素e1和e2都有e1.equals(e2)=false,Set最多有一个null元素。Set的构造函数有一个约束条件,传入的Collection参数不能包含重复的元素。请注意:必须小心操作可变对象(Mutable Object)。如果一个Set中的可变元素改变了自身状态导致Object.equals(Object)=true将导致一些问题。

HashSet的API: 

public class HashSet<E> extends AbstractSet<E> implements Set<E>,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
// 使用 HashMap 的 key 保存 HashSet 中所有元素
private transient HashMap<E,Object> map; 

// 定义一个虚拟的 Object 对象作为 HashMap 的 value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 PRESENT = new Object(); 

// 默认构造函数
public HashSet() 
     
// 带集合的构造函数
public HashSet(Collection<? extends E> c) 
     
// 指定HashSet初始容量和加载因子的构造函数
public HashSet(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指定HashSet初始容量的构造函数
public HashSet(int initialCapacity) 
     
// 指定HashSet初始容量和加载因子的构造函数,dummy没有任何作用
HashSet(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boolean dummy)

由上面源程序可以看出,HashSet 的实现其实非常简单,它只是封装了一个 HashMap 对象来存储所有的集合元素,所有放入 HashSet 中的集合元素实际上由 HashMap 的 key 来保存,而 HashMap 的 value 则存储了一个 PRESENT,它是一个静态的 Object 对象。

往hashset中插入对象其实只不过是内部做了

            public boolean add(Object o) {

                      return map.put(o, PRESENT)==null;
            }

HashSet 的绝大部分方法都是通过调用 HashMap 的方法来实现的,因此 HashSet 和 HashMap 两个集合在实现本质上是相同的。

3:HashMap

                   

上图为Hashmap的数据结构图,具体实线是采用数组结合链表实现,链表是为了解决在hash过程中因hash值一样导致的碰撞问题。
所以在使用自定义对象做key的时候,一定要去实现hashcode方法,不然HashMap就成了纯粹的链表,查找性能非常的慢,添加节点元素也非常的慢
HashMap的成员变量:
//默认初始容量,总为2的次方值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6;  
  
//最大容量  
static final int MAXIMUM_CAPACITY = 1 << 30;  
  
//默认加载因子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Entry数组,每一个Entry是一个键值对实体  
transient Entry[] table;  
  
//实际存的Entry个数    
transient int size;  
  
//数组扩容的阀值,当size+1 > threshold时,扩充到以前容量的两倍  
//threshold = table.length * loadFactor  
int threshold;  
  
//负载比率  
final float loadFactor;  
  
//Map结构一旦变化,如put remove clear等操作的时候,modCount随之变化  
transient volatile int modCount; 

可以看出,Entry就是数组中的元素,每个 Map.Entry 其实就是一个key-value对,它持有一个指向下一个元素的引用,这就构成了链表。

Entry对象:

//很简单的一个键值对实体而已  
static class Entry<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final K key;          //key  
        V value;              //value  
        Entry<K,V> next;  //next Entry  
        final int hash;       //计算出key的hash值  
  
        /** 
         * Creates new entry. 
         */  
        Entry(int h, K k, V v, Entry<K,V> n) {  
            value = v;  
            next = n;  
            key = k;  
            hash = h;  
        }  
        .....  
}  

构造函数:

// 构造函数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if (initial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initial capacity: "  
                + initialCapacity);  
    if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if (loadFactor <= 0 || Float.isNaN(loadFactor))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load factor: "  
                + loadFactor);  
  
    // 将传入的initialCapacity值,转变成2的次方值capacity去实例化hashmap的属性  
    // 比喻传入initialCapacity = 100,则算出来capacity = 2 << 7 = 128,  
    // 最终threshold = 128 * 0.75 = 96,table = new Entry[128]  
    int capacity = 1;  
    while (capacity < initialCapacity)  
        capacity <<= 1;  
  
    this.loadFactor = loadFactor;  
    threshold = (int) (capacity * loadFactor);  
    table = new Entry[capacity];  
    // 模板方法模式,子类想在init里面做点什么重写init就好了  
    init();  
}  

hash算法:

/** 
 * 让hashMap里面的元素尽量分布均需,方便查找 
 * @param h entry中key的hash值 
 * @return 打散后的hash值 
 */  
static int hash(int h) {  
    // This function ensures that hashCodes that differ only by  
    // constant multiples at each bit position have a bounded  
    // number of collisions (approximately 8 at default load factor).  
    h ^= (h >>> 20) ^ (h >>> 12);  
    return h ^ (h >>> 7) ^ (h >>> 4);  
}   

 HashMap的功能是通过“键(key)”能够快速的找到“值”。下面我们分析下HashMap存数据的基本流程:

  (1):当调用put(key,value)时,首先获取key的hashcode,int hash = key.hashCode(); 

  (2): 2、 再把hash通过一下运算得到一个int h.  

     h ^= (h >>> 20) ^ (h >>> 12);  
        return h ^ (h >>> 7) ^ (h >>> 4); 
为什么要经过这样的运算呢?这就是HashMap的高明之处。先看个例子,一个十进制数32768(二进制1000 0000 0000 0000),经过上述公式运算之后的结果是35080(二进制1000 1001 0000 1000)。看出来了吗?或许这样还看不出什么,再举个数字61440(二进制1111 0000 0000 0000),运算结果是65263(二进制1111 1110 1110 1111),现在应该很明显了,它的目的是让“1”变的均匀一点,散列的本意就是要尽量均匀分布。那这样有什么意义呢?看第3步。 
    (3) :得到h之后,把h与HashMap的承载量(HashMap的默认承载量length是16,可以自动变长。在构造HashMap的时候也可以指定一个长 度。这个承载量就是上图所描述的数组的长度。)进行逻辑与运算,即 h & (length-1),这样得到的结果就是一个比length小的正数,我们把这个值叫做index。其实这个index就是索引将要插入的值在数组中的 位置。第2步那个算法的意义就是希望能够得出均匀的index,这是HashTable的改进,HashTable中的算法只是把key的 hashcode与length相除取余,即hash % length,这样有可能会造成index分布不均匀。还有一点需要说明,HashMap的键可以为null,它的值是放在数组的第一个位置。 

 

 (4) :我们用table[index]表示已经找到的元素需要存储的位置。先判断该位置上有没有元素(这个元素是HashMap内部定义的一个类Entity, 基本结构它包含三个类,key,value和指向下一个Entity的next),没有的话就创建一个Entity<K,V>对象,在 table[index]位置上插入,这样插入结束;如果有的话,通过链表的遍历方式去逐个遍历,看看有没有已经存在的key,有的话用新的value替 换老的value;如果没有,则在table[index]插入该Entity,把原来在table[index]位置上的Entity赋值给新的 Entity的next,这样插入结束。
总结: Key -> hashCode -> h -> index -> 遍历链表 -> 插入

 

存储实现:put(key,vlaue)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当key为null,调用putForNullKey方法,保存null与table第一个位置中,这是HashMap允许为null的原因
        if (key == null)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计算key的hash值
        int hash = hash(key.hashCode());                  ------(1)
        //计算key hash 值在 table 数组中的位置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2)
        //从i出开始迭代 e,找到 key 保存的位置
        for (Entry<K, V>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判断该条链上是否有hash值相同的(key相同)
            //若存在相同,则直接覆盖value,返回旧value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value;    //旧值 = 新值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返回旧值
            }
        }
        //修改次数增加1
        modCount++;
        //将key、value添加至i位置处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return null;
    }

  通过源码我们可以清晰看到HashMap保存数据的过程为:首先判断key是否为null,若为null,则直接调用putForNullKey方法。若不为空则先计算key的hash值,然后根据hash值搜索在table数组中的索引位置,如果table数组在该位置处有元素,则通过比较是否存在相同的key,若存在则覆盖原来key的value,否则将该元素保存在链头(最先保存的元素放在链尾)。若table在该处没有元素,则直接保存

要同时复写equals方法和hashCode方法。

按照散列函数的定义,如果两个对象相同,即obj1.equals(obj2)=true,则它们的hashCode必须相同,但如果两个对象不同,则它们的hashCode不一定不同。

如果两个不同对象的hashCode相同,这种现象称为冲突,冲突会导致操作哈希表的时间开销增大,所以尽量定义好的hashCode()方法,能加快哈希表的操作。

 文章出处:http://blog.csdn.net/o9109003234/article/details/44107811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yseries/p/5203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