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第二章读后感

《大道至简》第二章读后感

“僰蘭道有蜀王兵,亦有神作大滩江中。其崖崭峻不可破,(冰)乃积薪烧之。” 

话说,战国时期有一人叫李冰,他干了一件事情与愚公类似,那就是凿了一座大山,然而凿山的过程却与愚公相去甚远。愚公历代子孙去凿穿了山而李冰以火烧石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那李冰又是为什么会用“烧”这种方法来碎石的呢?如果李冰也象愚公那样日复一日地督促着他的团队凿石开山,那他一定没有时间来学习、寻找或者观察,当然也不会发现“烧”这种方法可以加快工程进度,使得一大座山短时间就被哗啦哗啦地给“碎”掉了。所以说,正是一个懒人造就了“烧石头”这个“碎石”的方法。愚公太勤快了,勤快得今天可以比昨天多凿一倍的石头。或者在愚公的项目计划案的首页里就写着朱笔大字:“吾今胜昨倍许,明胜今倍许,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快。”但是越发的勤快,愚公将越发没有机会找到更快的方法,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尽可能用简单高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才可以突破人力的极限。

在计算机语言刚刚流行的时候, 人们是将所有代码都写在一个文件中,然后出现的一些高级语言,人们也是习惯于将代码写在一个文件中,甚至于有一个语言源代码文件有大小限制时,人们竟齐齐声讨。当然,后来有人发现将代码模块化更加的便捷,因此人们创造了单元文件,这样人们便可以开始分工合作,一部分人写这几个单元的代码,另一部分则写那几个。这样,终于可以让源代码分散开来。结构化编程的时代终于开始了,新的方法取代了旧的方法,更贱便捷和高效取代了老旧的习惯。

正是这样的一些些改变突破之前的旧习惯,让计算机和互联网迅速发展,所以我们也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突破以前老旧思想,去改革创新,有自己的思想,突破陈规,发现不同。

如果一个人学了一年的编程,他的脑袋里还是昏乎乎的,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也不知道如何做程序。那想来只有一个原因:他学了,也把知识学进去了,就是不知道这些知识是干什么的。或者说,他不知道各种知识都可以用来做什么。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是要知道自己学的什么,第二更要学会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我们应该尝试一下分类,把既有的知识象桌子上的书一样整理一下,最常用的放在手边,而最不常用的放在书柜里。如果这样的话,我想我们已经在九个月前就开始写第一个软件产品了。

程序 = 算法 + 结构 + 方法,所谓“面向过程开发”,其实是对“结构化程序设计”在代码阶段的一个习惯性的说法,即使没有任何“方法”的存在,只需要有了“单元(Unit)”和“模块(Module)”的概念,在面向过程时代,一样可以做出任意大型的程序。在那个时代,“方法”问题并不会象鼻子一样凸显在每一个程序员的面前。而与“面向对象”是否出现完全无关的一个东西,却因为“过程”和“单元”的出现而出现了。这就是“工程。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uxiaozhou/p/5906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