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第三方评估

前言:
  作为一个ITer, 是否有如下类似的经历? 公司工作心有余力, 或是手头紧想攒点外快. 于是乎尝试去接软件外包, 然而结局往往是"肉包子打狗, 一去不复返"这样的悲剧.
  事情的过程, 有些是热脸贴冷屁股, 有些是初见时交谈甚欢, 仿若相见恨晚, 等到你提交设计文档和报价后, 各种挑剔和否认接踵而至.
  那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是否存在潜伏的陷阱呢? 本文以自己最近经历来谈谈一种可能的原因.

经历:
  算是幸运的事, 作为"特邀"观众, 全程观摩了我同学和一个机构的合作谈判. 我方以软件入股, 对方提供其余资源, 以上为背景.
  会上唇枪舌剑, 你来我往, 好不热闹, 议会的重点, 渐渐落到了软件估值的博弈上. 对方不懂技术, 为了合理估价(也可以说压价), 做了几份第三方评估. 是不是显得很专业和审慎? 但问题来了, 其实所谓的第三方评估---就是邀标了一些外包软件公司.
  某种意义上, 外包软件公司/团队被蒙在鼓里, 做了一封详细的设计书和报价书, 以期能中标和合作, 最终的结果却沦为炮灰, 为他人做嫁衣裳. 这是我所经历的事, 觉得后背凉飕飕的, 为外包行业感到一丝悲哀.
  
  很难讲这种做法有什么错, 这也是为公司负责, 为己方争取更多利益的一种方式. 就看你站在何种角度和位置上了.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生存的方式, 存在即合理.
  我也不清楚真正合理的第三方评估流程如何. 主要碍于自己的阅历和视野.
  唯一我觉得有所收获的地方在于, 当你纠结于软件细节, 抠其功能价值, 以抬高自己的报价时. 何不换种思路跳出去, 用运营/策划/服务来补充体现自身的价值, 提高自身的占股比. 这也是一种谈判思路.
  至于后面提到的一些专业词汇, "同股不同权", "股权对赌", 作为码农, 我只能说"呵呵哒".

后记:
  其实在会的, 有我两个同学A和B, A负责谈判, B也和我一样旁听. 会毕, B同学说了句至今让我很感慨的一句话: "你看对比多明显, A已在谈判桌上谈笑风生, 而你依旧对着电脑码代码".

写在最后: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请小小打赏下. 其实我想试试, 看看写博客能否给自己带来一点小小的收益. 无论多少, 都是对楼主一种由衷的肯定.

  

公众号&游戏站点:
  个人微信公众号: 木目的H5游戏世界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umuxinfei/p/4796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