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第六章

第6章  从编程到工程

第一节:语言只是工具

     要认清代码、方法、过程与组织的关系。看清这一切的第一步即是”语言只是工具“。而猿之于为人”学会制作和使用工具“是最重要的标志。

第二节:程序

”程序=数据+算法“是编程的本源定义,也是原始的状态。与代码相关的任何工作,最终仍旧会落足于这样的一条规则。而编程的精义也在于此。并且从有开发行为开始,它就已经存在了,并且愚公以及十几万年前的智人,也在循环与分支所构成的逻辑中打转。

第三节:方法

   推动这种逻辑向前发展的是“方法”和“方法论”的出现。随着长期的编程实践。自然的归演与总结,出现了“过程”、“对象”以及相关的方法论。这些都是实践的成果,并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组织创造的。

   方法并不神秘,就是你现在正在做的、从事的和实现的。例如“模式”就是一种方法,模式就是你昨天书写代码的那个行为。只是Gog归纳、抽取、提升了这些行为的内在规律。模式需要一定的编程经验才能理解。而理解过程也需要编程经验,理解对象也需要编程经验,理解MDA与SOA同样需要编程经验。经验则来源于回顾、理解与分析,而不是你将要写的下一行代码。

第四节:过程

过程伴生工程而出现。过程解决的是工程中角色间的关系问题。过程说的是很多人(团队)如何组织一起进行开发的问题。它首先把工程的环节分解出来。从而有了环节,有了角色,有了沟通。具体的编程行为即具体的项目决定了环节的重要性。

角色的确定,以及角色间的沟通问题,在项目过程中也同样重要,工程组织是否合理,相互协作是否紧密,是项目成功的保障。

“合作无间”通常是流于书面报告中的措辞。真正的“无间”,应当是沟通的结果。UML则可能是你与客户,以及项目经理与开发人员被“离间”的第一因素。

第五节:工程

狭义的工程,是,描述“做什么”和“做到什么”。即是对目标的描述和成果的检测。工程目标的实现,是“过程”和“方法”的事;有效、快速地实现“”过程”和“方法”所需的是“工具”。

项目的“复杂”可能要求不同的知识领域的角色参与,而“庞大”则要求更多的(人力、技术与管理)资源。“团队”作为开发行为的模式,是软件规模与复杂度渐次累积的结果。

第六节:组织

工程理论包含组织学。作为项目经理必须更关注对工程的组织与计划。

需要为项目的各个阶段建立计划,并逐渐地细化计划的内容,以及确立项目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计划阶段的优先级和复杂度; 确立项目或者产品阶段目标,成果的准确描述、定位,以及整个项目的质量目标及其评核办法;对团队中的不同角色展开培训,以指导并协调角色间的工作,从而消除因为工作习惯的差异带来的影响;为每一个人准备他所需要的资源,这不单单是把一套shareware变成正式版或者把512M内存变成2G,还包括准确地评估他的工作量,以及决定是否为他增加一个(能协同工作的)副手;决定在哪些环节上反复审核和回顾,而在哪些环节上采用较为宽松的方式以加快进度;习惯于开会、组织更短而有效的会议以及建立激励机制,当然也不要忘记让每一个成员意识到这一项目的风险; 不要乐观。

第七节:BOSS

BOSS在公司中解决的使“经营”问题。是在比“组织”更靠外侧的一层。他与“工程”并没有什么关系。BOSS决定了一个方向,组织者保证决策与这个方向是同步的,而工程是在这样的一个方向、决策的构架下的一个具体行为。

第八节:上帝之手

实现是软件开发的本质需求。方法是对既有行为的归纳总结,所以实现方法是最先出现的,然后才有分析和设计方法。而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与编程的出现顺序,与其在工程过程中的实现顺序正好相反,与编程实践行为的顺序则正好相同。

为了实现更大规模的软件系统而有了团队组织模式,而团队的协作决定了过程模型的产生,在过程环节中的沟通问题导致了(模型化)语言的出现。

工具的产生仍旧是出于“(软件)实现”的需要。软件工程的体系中,“实现”作为软件开发的本质需求和基本动因,如同上帝之手在推动这几十年来的软件工程理论体系的形成。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uamu/p/4934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