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感悟

  一年有365天,自从人类文明开始,这一天已经重复了千百万次。可是在这365天中,给人留下深刻烙印的,也不是很多,或者说对整个世界、国家、社会或者个人特别重要的日子,比如自己的生日。按中国的说法,还有公历和农历的不同。就如同闰年2月29日出生,公历四年才重复一次,也只有提前或者滞后一天过生日了。其实这些都是人为规定的。虽然日历上没有,但仍可以把这四年的一天平分成四分之一天,所以其生日在四年依次为该年2月28日后四分之一天、半天、四分之三天、一天(闰年2月29日)零时之后。即占用3月1日的相应天的份数。

  就象时间会给人以错觉,人的记忆往往会给人造成错觉。人的情绪往往是人的认知出了问题。人们都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其实这有时候就成了累赘。比如厚古薄今、教条主义等。人总是要有些精神的,但如果因此而偏执,恐怕就是不正常了。

  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一种常态。但是往往有一些重大的事件打破了这种状态。比如汶川地震,颠覆了人们所能接受的状况。在这个事件中,由于人们的处境不同,所作出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死者是不幸的,生者也未尝不痛苦。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这种痛苦是不言而喻的。只能祝愿生者坚强、逝者安息。中国人常说叶落归根,可家乡都没有了,哪里是个根呢?难道人们世代生存的地方就是家乡?我想也未必。比如刚刚迁居异地的人,就没有这种归属感。因为这样,你又知道先辈是什么时候来到这个地方的吗?一般平民百姓恐怕也是难以考证的。所以这也是记忆的错觉。

  生命的特征之一就是与外环境的分离,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内环境的稳定。人总要生存于现实的地方,可是与环境的交换却是有选择性的。归根结底,人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人的主要发展方向,所以人永远是大自然(现在的地球)的客人。人们寻根永远是一个难圆的梦。

  仔细考量人类的生存环境,除了房屋与人同为一体之外,往往是人们关注最多的。房屋是人们为了实现与外界环境的隔离人为构筑的各种各样的居住场所。其实房屋也是环境的一部分。可以说,除了作为生命的人的内部之外,都是人类的生存环境,有时也包括其他的人。世界只包括本体和本体之外的事物(环境)。

  正因为人类对于生存环境的依赖性,所以人类往往受到环境的伤害。动物(包括人)都有构筑居所的本能,所以动物在地震中受到了莫大的伤害。我经常和别人讲,老鼠的数量比人还要多,可是你看过几只老鼠死亡了呢?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ossan/p/1231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