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physics背景知识(3)

Geophysics背景知识(3)

常速单界面反射波特征

时距曲线

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旅行时间同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的水平距离之间的关系曲线。时距曲线中的这个水平距离叫做炮检距(offset)。

初至

接收点由静止状态到因波到达开始振动的时刻。

直达波

从震源向外传播,没有遇到分界面而直接到达检波点的波。直达波的时距曲线是一条直线。


这里写图片描述

同相轴

同相轴(event)指一组地震道上的属于同一个相位的振动的连线。注意,这里的相位并非物理学中的相位,在地震中常常把某个特定位置的极大值称为相位。

地震勘探的记录方式

1. 单道接收

在某一个点激发,并且同一个点一道接收,自己激发自己接收。这种方式的同相轴与地下界面形态相对应,但是常常接收道会收到爆炸的干扰,而且效率低。

2. 共炮点接收

一点放炮,多道接收。共炮点接收的同相轴与地下界面不相对应。

激发点与接收点在同一条直线的测线称为纵测线。用纵测线进行观测得到的时距曲线称为纵时距曲线。激发点与接收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者激发点不在测线上叫非纵测线。用非纵测线进行观测得到的时距曲线称为非纵时距曲线。一般我们讨论的都是纵时距曲线。

共炮点道集,分为单边放炮和中间放炮。

水平界面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

t2=t20+x2v2

其中 t0 = 2 * h0 / v,叫做零炮检距时间自激自收时间,这个方程表征了双曲线型时距曲线。如果用x的平方和t 的平方作图,可以通过斜率找到介质波速,这叫 x^2 - t^2 法

直达波是反射波的渐近线(指时距曲线)


这里写图片描述

倾斜界面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

时距曲线为双曲线,也可以计算出方程。相当于offset即x带有一个偏置的双曲线方程。

正常时差

正常时差(normal moveout)是在水平界面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x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旅行时以零炮检距(自激自收)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旅行时之差。是由炮检距不为零引起的时差。**

动校正

水平界面情况下,从反射波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得到了可以反应地下界面形态的曲线,这叫做动校正,比如,在共炮点道集中,水平界面显示为一条双曲线,通过动校正,可以拉成水平直线,这样就和地下界面形态相一致了。

倾角时差

倾角时差(dip moveout)是由于界面倾斜引起的两侧对称位置的反射波时差(来自同一界面)。

时距曲面

在一点激发,面上多点接收,得到时距曲面,直达波为圆锥面。时距曲线是包含测线的平行于t轴的面。

时间场

波至时间的空间分布叫做时间场。

地震中的正反演问题

给定地下界面的产状要素和速度要素等条件求时间场叫地震运动学的正演问题。

根据地震勘探工作获得的时间场来求取地下界面的几何形态叫地震运动学的反演问题。

地震折射波运动学

关于视速度和同相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折射波的形成前篇已述,此略。注意,滑行波是以下层介质的速度传播。由于两介质密接,为满足边界条件,滑行波的传播引起上层介质扰动,在上层介质中激发出新波即折射波。折射波射线是一系列的平行线。

地层屏蔽效应

如果地层中有高速厚层存在,就不能用折射波法研究更深处的速度比它低的地层。这种现象称为屏蔽效应。

折射波的视速度为下层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界面速度” 。

折射波有起始点,小于起点的为盲区,界面埋藏越深,盲区越大。在起始点处,反射波与折射波相切。


这里写图片描述

在x < xc区间内,直达波为初至 ,在x > xc的区间,折射波为初至,而直达波为续至,反射波最后接收到。其中xc表示直达波与折射波在时距曲线的交点。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连续介质中的地震波运动学

用连续函数表征地层介质,略

透射波和反射波的时距曲线

把检波器放入井中,在地面距井口一定距离激发,称作地震测井。这种观测方法得出剖面是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e, VSP ),得到垂直时距曲线。井中观测时,直达波就是透射波。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orikokyuro/p/13256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