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感性

感性理性的理解

  百度百科,理性是指人类能够运用理智的能力。

  在西方哲学中,各种哲学学派对理性有不同的看法。斯多葛派认为理性是神的属性和人的本性;唯理性论把理性看做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理性才是可靠的;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认为,凡是符合人性的就是理性,主张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存事物的尺度,建立一个永恒正义的理性王国;在德国古典哲学中,把理性和知性相对,作为认识的一个阶段。

  百度百科,感性,凭借感官等认知的、基本由个人的感情决定的、并未深入思考而基本以第一印象来做判断的。
  由上面可以看出,感性是一种判断。既然是做出一种判断,那么势必会涉及神经元之间电位的交流,还是会通过大脑皮层的。如果仅仅通过脊神经做出一种条件反射的话,那么也就无所谓判断了。智慧的先决条件既是神经元之间可以交互信息,神经元可以处理信息,神经元对神经元的信息反馈。我们可以不通过神经元做出决策,但无法不通过神经元进行判断。神经元的这些动作就构成了生物的智慧。那么理性是否就是指的智慧呢?
  从上面看到理性是指人类运用理智的能力,这里又涉及一个词——理智。百度百科,理智是一个人用以认识、理解、思考和决断的能力。即这些活动进行的基础是理智,所以,理智是智慧表征(智慧表现的最原始的特征)的一种状态。即有些智慧行为的特征是理智的,有些则不是。再回到上面的问题,理性是指人类能够运用理智的能力,可以理解为理性是利用某些智慧表征下的一些特征的能力,归根结底还是这个能力。从物理的层面上理解就是,理性是某些神经元信息组合的能力,这里把上面说的神经元交互、处理、反馈等操作统一叫做神经元信息组合。这种“神经元信息组合”可以构成一个无穷集合,某些集合属于理性,某些则不属于理性。
  感性,是通过感知器官的一种基本处理,简单的由神经元处理之后就直接反馈给了响应器了。大脑皮层分为4层,每层处理的细度不同,尽管公用一套算法,那么我们可以简单的这样理解感性。我们的感情等因素对某些神经元信息组合的影响比较大,而对另一些比较小,则感性在这块神经元信息组合区域调用比较频繁,而在另一块调用比较少。

感性理性的误解

  时常当我们看到某件事处理时太功利化了,都会说某个人太理性了。其实理性很好,这里只是将理性误解成了功利主义。理性与功利主义并没有半点关系,理性是建立在智慧(不是智慧表征)的基础上的,智慧是一种合理(不说应理是因为我们看不到理,存在是应理,把理的权利留给创造者吧),理性就是把这种合理展现出来的能力。反而常常为难我们的是感性,许多动作因为感性可能并不合理,但那些动作一旦发生可能就不能追悔。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压抑一下感性的问题。
  感性的压抑,需要理性的包容,而不是理性的胜出,两者并非一个互斥的关系,理性完完全全可以包容感性。就像大海可以包容高山,大海下面可能有一座高山,但是高山却只能凌驾大海上面,更加靠近太阳一点。包容也不是淹没,是可以根据理性选择的表达感性,或说可以在理性上加一个过滤器吧。
  我们不要一味的理性,首先说了,理,只有创造者知道,最终理性是不可能,第二,理性随着时间不断的变化。感性时常印证一个人的特性,使得人更有特色,高山给人一种想攀登,至少想触摸的、踏实感觉,大海却给人一种深不见底、神秘而危险的感觉。
  世界为什么有黑白,为什么有好坏,我想创造者之意也就是留下这个感性的空间让我们去亲近,亲近社会,亲近自然。
  末尾附上:生命高于存在,如果一切都觉得没有意义,思考一下存在,那么生命就是必然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ixes/p/420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