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关联、聚合和组合

书中对依赖、关联、聚合和组合的解释:

  • 依赖(Dependency)关系是类与类之间的联接。依赖关系表示一个类依赖于另一个类的定义。例如,一个人(Person)可以买车(car)和房子(House),Person类依赖于Car类和House类的定义,因为Person类引用了Car和House。与关联不同的是,Person类里并没有Car和House类型的属性,Car和House的实例是以参量的方式传入到buy()方法中去的。一般而言,依赖关系在Java语言中体现为局域变量、方法的形参,或者对静态方法的调用。
  • 关联(Association)关系是类与类之间的联接,它使一个类知道另一个类的属性和方法。关联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在Java语言中,关联关系一般使用成员变量来实现。
  • 聚合(Aggregation) 关系是关联关系的一种,是强的关联关系。聚合是整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例如,汽车类与引擎类、轮胎类,以及其它的零件类之间的关系便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与关联关系一样,聚合关系也是通过实例变量实现的。但是关联关系所涉及的两个类是处在同一层次上的,而在聚合关系中,两个类是处在不平等层次上的,一个代表整体,另一个代表部分。
  • 组合(Composition) 关系是关联关系的一种,是比聚合关系强的关系。它要求普通的聚合关系中代表整体的对象负责代表部分对象的生命周期,组合关系是不能共享的。代表整体的对象需要负责保持部分对象和存活,在一些情况下将负责代表部分的对象湮灭掉。代表整体的对象可以将代表部分的对象传递给另一个对象,由后者负责此对象的生命周期。换言之,代表部分的对象在每一个时刻只能与一个对象发生组合关系,由后者排他地负责生命周期。部分和整体的生命周期一样。

——摘自《Java面向对象编程》,作者:孙卫琴

 从依赖、关联、聚合到组合,类的耦合性依次增强。

依赖:一个类依赖于另外一个类的定义。依赖关系在Java语言中体现为局域变量、方法的形参,或者对静态方法的调用。

class Car {  
    public stat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汽车在奔跑");  
    }  
}  
  
class Driver {  
    //使用形参方式发生依赖关系  
    public void drive1(Car car){  
        car.run();  
    }  
    //使用局部变量发生依赖关系  
    public void drive2(){  
        Car car = new Car();  
        car.run();  
    }  
    //使用静态变量发生依赖关系  
    public void drive3(){  
        Car.run();  
    }  
}

关联:一般表现为一个类作为另外一个类的属性,或者作为方法参数。

class Driver {  
    //使用成员变量形式实现关联  
    Car mycar;  
    public void drive(){  
        mycar.run();  
    }  
    ...  
    //使用方法参数形式实现关联  
    public void drive(Car car){  
        car.run();  
    }  
}

聚合:是关联关系的一种,两个类处在不同层次,并且两个类的生命周期不一样。部分的生命周期可以超越整体。如电脑和鼠标。

class Driver {  
    //使用成员变量形式实现聚合关系  
    Car mycar;  

  public Driver( Car mycar) {
    mycar = mycar;
  } 

public void drive(){ mycar.run(); } }

组合:是关联关系中的一种,整体的生命周期代表部分的生命周期,周期销毁了,部分也随之销毁。

class Driver {  
    Car mycar;  

  public Driver( Car mycar) {
    mycar = new Car();
  } 


    public void drive(){  
        mycar.run();  
    }  
}
比如A类中包含B类的一个引用b,当A类的一个对象消亡时,b这个引用所指向的对象也同时消亡(没有任何一个引用指向它,成了垃圾对象),这种情况叫做组合,反之b所指向的对象还会有另外的引用指向它,这种情况叫聚合。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ing-zi/p/6214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