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a 阶段的 postmortem 报告

beta 阶段的 postmortem 报告

1. 每个成员在beta 阶段的实践和alpha 阶段有何改进?

成员 

Beta阶段的实践alpha 阶段有何改进 

周博

beta阶段较alpha阶段对相关技术更为熟悉,效率更高,且及时和用户沟通总结问题。

瞿祥佳

beta阶段较alpha阶段对结构和算法的理解更为深刻,能处理突发问题。

张秋亮

对云服务器和相关技术有了一定的提高。

2. 团队在beta 阶段吸取了那些alpha 阶段的经验教训?

    在alpha阶段中,对功能的需求分析不够仔细,没有很好的了解真实用户的需求。Beta阶段结合了身边同学的需求,加入了用户使用手册功能,也对页面布局有了进一步优化。

 

3. 12 条敏捷开发的原则中, 团队做得最好和最不好的各列举 2 点。

最好的两点:

(1)   符合学生的需求是衡量软件的重要标准。

我们非常认同这个衡量标准并在实际项目执行中很好地应用了这个标准。由于在beta阶段收集了许多同学的需求,所以又对手机页面和功能进行了进一步优化。

(2)   冲刺博客和团队会议推进项目进程

一开始我们有一段时间是自己学习,学习进度参差不齐,后来在建民老师的要求下,要进行每天的进度总结,和团队会议,使我们能够及时沟通和交流,对项目的进一步推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面对面交流,能更好的,及时的反应情况,这种方法对项目开发帮助很大。

最不好的两点:

(1)   敏捷过程提可持续的开发速度。责任人、开发者和用户应该能够保持一个长期的、恒定的开发速度。

Beta阶段由于客观原因没能做到按照恒定速度开发,出现过加班加点的现象。

(2)   我们最优先要做的是通过尽早的、持续的交付有价值的软件来使客户满意

面对在beta发布后反馈的安装不方便的问题,我们得到了一个教训:应该尽早地让客户使用我们的软件,从而了解最需要改善的地方。软件工程不仅仅是写代码,其中还涉及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需要我们去领悟。

4. 对照 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 (大教堂和集市), 你的团队开发模式是哪一种, 优势/劣势在哪里?

我们团队的开发模式在alpha初始阶段更倾向于做成封闭的教堂,然后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慢慢向集市方式转变,所以我们认为更倾向于集市模式。

采用这样的模式,我们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加贴近用户的需求,随时倾听用户的想法,包括功能点和整体软件使用感受等方面。

劣势在于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思考关于项目骨架的问题,在“大教堂和集市”文中提到的以下两点上做得还不够好:

a) 健壮的结构远比精巧的设计来得重要。换句话说,结构是第一位的,功能是第二位的。

b) 保持项目的简单性。设计达到完美的时候,不是无法再增加东西了,而是无法再减少东西了。

在以后的项目中,还是需要尽早考虑一些关于结构的问题,应对敏捷开发中需求的变化。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ieba/p/11031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