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具体解释--nagle算法和TCP_NODELAY

在client一直给server发送小数据的时候,接受到一个回应会在非常长的时间以后,可是将多个小数据写操作合并成一个写操作,问题就没了。

这个事件的缘由可能是TCP_NODELAY的原因


如今大概明确。是因为nagle算法在捣乱。
TCP/IP协议中。不管发送多少数据,总是要在数据前面加上协议头,同一时候,对方接收到数据。也须要发送ACK表示确认。为了尽可能的利用网络带宽,TCP总是希望尽可能的发送足够大的数据。(一个连接会设置MSS參数,因此。TCP/IP希望每次都可以以MSS尺寸的数据块来发送数据)。
Nagle算法就是为了尽可能发送大块数据。避免网络中充斥着很多小数据块。

Nagle算法的基本定义是随意时刻,最多仅仅能有一个未被确认的小段。

所谓“小段”。指的是小于MSS尺寸的数据块,所谓“未被确认”。是指一个数据块发送出去后。没有收到对方发送的ACK确认该数据已收到。

举个样例,一開始client端调用socket的write操作将一个int型数据(称为A块)写入到网络中,因为此时连接是空暇的(也就是说还没有未被确认的小段)。因此这个int型数据会被立即发送到server端,接着,client端又调用write操作写入‘/r/n’(简称B块),这个时候。A块的ACK没有返回。所以能够觉得已经存在了一个未被确认的小段,所以B块没有立即被发送,一直等待A块的ACK收到(大概40ms之后),B块才被发送。整个过程如图所看到的:

这里还隐藏了一个问题,就是A块数据的ACK为什么40ms之后才收到?这是由于TCP/IP中不唯独nagle算法,另一个ACK延迟机制。当Server端收到数据之后,它并不会立即向client端发送ACK,而是会将ACK的发送延迟一段时间(如果为t),它希望在t时间内server端会向client端发送应答数据,这样ACK就行和应答数据一起发送。就像是应答数据捎带着ACK过去。在我之前的时间中,t大概就是40ms。这就解释了为什么'/r/n'(B块)总是在A块之后40ms才发出。

假设你觉着nagle算法太捣乱了,那么能够通过设置TCP_NODELAY将其禁用。当然,更合理的方案还是应该使用一次大数据的写操作,而不是多次小数据的写操作。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engfanrong/p/5109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