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常用命令

开关机

sync :把内存中的数据写到磁盘中(关机、重启前都需先执行sync)
shutdown -r now :立刻重启
reboot :立刻重启
shutdown -h now :立刻关机
shutdown -h 20:00 :预定时间关闭系统(晚上8点关机,如果现在超过8点,则明晚8点)
shutdown -h +10 :预定时间关闭系统(10分钟后关机)
shutdown -c :取消按预定时间关闭系统

系统

top :动态实时显示cpu、内存、进程等使用情况
free -h :查看系统内存及虚拟内存使用情况
df -h :显示磁盘的空间使用情况

# 查看指定进程信息
指令  ps 
  参数:
  -A :所有的进程均显示出来,与 -e 具有同样的效用;
  -a : 显示现行终端机下的所有进程,包括其他用户的进程;
  -u :以用户为主的进程状态 ;
  x  :通常与 a 这个参数一起使用,可列出较完整信息。
输出格式规划:
  l :较长、较详细的将该PID 的的信息列出;
  j :工作的格式 (jobs format)
  -f :做一个更为完整的输出。
  例:ps aux|grep redis/6379

#杀死进程
  kill 端口号
  kill -9  端口号  :强制杀死

防火墙

# 查看防火墙运行状态
  firewall-cmd --state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service

开机禁用  :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开机启用  : systemctl enable firewalld

#查看防火墙规则
  firewall-cmd --list-all 

# 关闭防火墙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 开启防火墙
  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service

# 重启防火墙
  systemctl restart firewalld.service

# 查看一个服务是否开机启动
  systemctl is-enabled firewalld.service;echo $?

# 查看已启动的服务
  systemctl list-unit-files|grep enabled

# 查询端口是否开放
  firewall-cmd --query-port=8080/tcp

# 开放80端口
  firewall-cmd --permanent --add-port=80/tcp

# 移除端口
  firewall-cmd --permanent --remove-port=8080/tcp

#重启防火墙(修改配置后要重启防火墙)
  firewall-cmd --reload

路径切换和显示

cd 命令 
# cd [目录名] 
  cd / 切换到根目录 
  cd .. 回到上级目录 
  cd - 回到上一级工作目录 
  cd / cd ~ 回到家目录 
  cd ./目录1/目录2 :进入当前目录下的子目录(相对路径) 
  pwd 显示当前所在位置
ls命令
  ls 显示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和子目录,不包含隐藏文件
  ls -a 列出目录所有文件,包含以.开始的隐藏文件
  ls -A 列出除.及..的其它文件
  ls -r 反序排列
  ls -t 以文件修改时间排序
  ls -S 以文件大小排序
  ls -h 显示文件的大小,
  ls -l 除了文件名之外,还将文件的权限、所有者、文件大小等信息详细列出来
# 目录创建
  mkdir  目录名  创建目录
  mkdir -p  /a/b/c  在某个目录下创建,不存在则创建多级目录

# 文件创建
  touch a.txt  创建文件a.txt

#目录和文件删除
  m 文件  :删除文件
  rm -r 目录或文件   :删除目录(及目录下所有文件)(非空也可以)
  rm -rf 目录或文件  :强制删除,如:rm -rf * 为删除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

# 文件或目录拷贝和移动
  cp  
  -i    提示
  -r   复制目录及目录内所有项目
  -a   复制的文件与原文件时间一样
  例 :p -ai /usr/abc  /usr/git/ :复制abc目录(或文件)到git目录下

mv: mv  /usr/a.txt  /usr/local/  将usr下的a.txt移动到 local目录下

#ln:link的缩写,为某一个文件在另外一个位置建立一个链接
  ln [-s] 源文件 目标文件
  ln -s /usr/a.txt  /a:  在根目录创建对文件a.txt的软链接

#文件权限
  chmod [who] [+ | - | =] [mode] 文件名
---who----
  u 表示“用户(user)”,即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
  g 表示“同组(group)用户”,即与文件属主有相同组ID的所有用户。
  o 表示“其他(others)用户”。
  a 表示“所有(all)用户”。它是系统默认值。
---操作符号----
  + 添加某个权限。
  - 取消某个权限。
  = 赋予给定权限并取消其他所有权限(如果有的话)。
--权限---
  r 可读。
  w 可写。
  x 可执行。
--权限代码---
  -rw——- (600) 只有所有者才有读和写的权限
  -rw-r–r– (644) 只有所有者才有读和写的权限,组群和其他人只有读的权限
  -rwx—— (700) 只有所有者才有读,写,执行的权限
  -rwxr-xr-x (755) 只有所有者才有读,写,执行的权限,组和其他人只有读和执行的权限
  -rwx–x–x (711) 只有所有者才有读,写,执行的权限,组群和其他人只有执行的权限
  -rw-rw-rw- (666) 每个人都有读写的权限
  -rwxrwxrwx (777) 每个人都有读写和执行的权限

例:
  chmod 777 a.html 把a.html文件修改为可写可读可执行:

压缩打包解压

压缩 tar
  -c 建立新的压缩文件
  -f 指定压缩文件
  -r 添加文件到已经压缩文件包中
  -u 添加改了和现有的文件到压缩包中
  -x 从压缩包中抽取文件
  -t 显示压缩文件中的内容
  -z 支持gzip压缩 (常用)-j 支持bzip2压缩
  -Z 支持compress解压文件
  -v 显示操作过程
压缩: 
  tar b.tar.gz ./  将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压缩到b.tar.gz
  tar -zcvf /b.tar.gz ./a/ :压缩tar.gz(把当前目录下的a目录及目录下所有文件压缩为 /目录下的c.tar.gz)
解压:
  tar -zxvf a.tar.gz  解压a.tar.gz 到当前目录
  tar -zxvf a.tar.gz  /user 解压a.tar.gz 到usr目录

zip压缩和解压
  unzip a.zip :解压zip(到当前目录)
  bzip2 -k file1 : 压缩一个 ‘file1’ 的文件(-k表示保留源文件)(bzip2格式,比gzip好)
  bzip2 -d -k file1.bz2 : 解压一个叫做 file1.bz2的文件
  gzip file1 : 压缩一个叫做 file1的文件(gzip格式)(不能保留源文件)
  gzip -9 file1 : 最大程度压缩
  gzip -d file1.gz : 解压缩一个叫做 ‘file1’的文件

VI编辑器

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功能键 
1). 插入模式
      按「i」切换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按"i"进入插入模式后是从光标当前位置开始输入文件;
  按「a」进入插入模式后,是从目前光标所在位置的下一个位置开始输入文字;
  按「o」进入插入模式后,是插入新的一行,从行首开始输入文字。
2). 从插入模式切换为命令行模式
      按「ESC」键。
3). 移动光标
  vi可以直接用键盘上的光标来上下左右移动,但正规的vi是用小写英文字母「h」、「j」、「k」、「l」,分别控制光标左、下、上、右移一格。
  按「ctrl」+「b」:屏幕往""移动一页。
  按「ctrl」+「f」:屏幕往""移动一页。
  按「ctrl」+「u」:屏幕往""移动半页。
  按「ctrl」+「d」:屏幕往""移动半页。
  按数字「0」:移到文章的开头。
  按「G」:移动到文章的最后。
  按「$」:移动到光标所在行的"行尾"。
  按「^」:移动到光标所在行的"行首" 
  按「w」:光标跳到下个字的开头
  按「e」:光标跳到下个字的字尾
  按「b」:光标回到上个字的开头
  按「#l」:光标移到该行的第#个位置,如:5l,56l4). 删除文字
  「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后面"一个字符。
  「#x」:例如,「6x」表示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后面"6个字符。
  「X」:大写的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一个字符。
  「#X」:例如,「20X」表示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20个字符。
  「dd」:删除光标所在行。
  「#dd」:从光标所在行开始删除#行
5). 复制
  「yw」:将光标所在之处到字尾的字符复制到缓冲区中。
  「#yw」:复制#个字到缓冲区
  「yy」:复制光标所在行到缓冲区。
  「#yy」:例如,「6yy」表示拷贝从光标所在的该行"往下数"6行文字。
  「p」:将缓冲区内的字符贴到光标所在位置。注意:所有与"y"有关的复制命令都必须与"p"配合才能完成复制与粘贴功能。
6). 替换
  「r」:替换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R」:替换光标所到之处的字符,直到按下「ESC」键为止。
7). 回复上一次操作
  「u」:如果您误执行一个命令,可以马上按下「u」,回到上一个操作。按多次"u"可以执行多次回复。
8). 更改
  「cw」:更改光标所在处的字到字尾处
  「c#w」:例如,「c3w」表示更改3个字
9). 跳至指定的行
  「ctrl」+「g」列出光标所在行的行号。
  「#G」:例如,「15G」,表示移动光标至文章的第15行行首。
4、Last line mode下命令简介 
  在使用「last line mode」之前,请记住先按「ESC」键确定您已经处于「command mode」下后,再按「:」冒号即可进入「last line mode」。
    A) 
        列出行号
     「set nu」:输入「set nu」后,会在文件中的每一行前面列出行号。
    B) 跳到文件中的某一行
     「#」:「#」号表示一个数字,在冒号后输入一个数字,再按回车键就会跳到该行了,如输入数字15,再回车,就会跳到文章的第15行。
    C) 查找字符
     「/关键字」:先按「/」键,再输入您想寻找的字符,如果第一次找的关键字不是您想要的,可以一直按「n」会往后寻找到您要的关键字为止。
     「?关键字」:先按「?」键,再输入您想寻找的字符,如果第一次找的关键字不是您想要的,可以一直按「n」会往前寻找到您要的关键字为止。
    D) 保存文件
     「w」:在冒号输入字母「w」就可以将文件保存起来。
    E) 离开vi 
     「q」:按「q」就是退出,如果无法离开vi,可以在「q」后跟一个「!」强制离开vi。
     「qw」:一般建议离开时,搭配「w」一起使用,这样在退出的时候还可以保存文件

 在VMware上连接网络,将网络连接改成NAT模式

启动系统,切换到改目录下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ls 查看是否存在 ifcfg-ens33 或者相似的文件 ,使用vi编辑  将ONBOOT=no 改成 yes 重启服务器即可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wjQAQ/p/10635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