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python课程第二十八天

 一.  什么是粘包现象 :

  须知: 只有TCP有粘包现象,UDP永远不会粘包. 这是socket收发消息的原理导致的.

  

  对于TCP协议发送端可以是一K一K地发送数据,而接收端的应用程序可以两K两K地提走数据,当然也有可能一次提走3K或6K数据,或者一次只提走几个字节的数据,也就是说,应用程序所看到的数据是一个整体,或

  说是一个流(stream),一条消息有多少字节对应用程序是不可见的,因此TCP协议是面向流的协议,这也是容易出现粘包问题的原因。

  UDP是面向消息的协议,每个UDP段都是一条消息,应用程序必须以消息为单位提取数据,不能一次提取任意字节的数据,这一点和TCP是很不同的。怎样定义消息呢?可以认为对方一次性write/send的数据为一个

  消息,需要明白的是当对方send一条信息的时候,无论底层怎样分段分片,TCP协议层会把构成整条消息的数据段排序完成后才呈现在内核缓冲区。

  例如, 基于TCP协议的套接字客户端往服务端上传文件, 发送时文件内容是按照一段一段的字节流发送的,在

  接收方看来,根本不知道该文件的字节流从何处开始,在何处结束.

  所谓的粘包问题主要还是因为接收方不知道消息之间的界限,不知道一次性提取多少字节的数据所造成的.

  此外,发送方引起的粘包是由TCP协议本身造成的,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往往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

  后才发送一个TCP段. 若连续几次需要send的数据都很少,通常TCP会根据优化算法把这些数据合成一个

  TCP段后一次发送出去,这样接收方就收到了粘包数据.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是面向连接的. 面向流的. 提供高可靠性服务, 收发两端.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都要有----成对的socket,因此, 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送接收端的包, 更有效的发到对方,

  使用了优化方法 (Nagle算法) , 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 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 然后进行封包.

  这样,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来了. 必须提供科学的拆包机制, 即面向流的通信是无消息保护边界的.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 是无法连接的, 面向消息的. 提供高效率服务. 不会使用块

  的合并优化算法, 由于UDP支持的是一对多的模式,所以接收端的skbuff(套接字缓冲区) 采用了链式结构来

  记录每一个到达的UDP包,在每个UDP包中就有了消息头(消息来源地址,端口等信息), 这样, 对于接收端来说

  就容易进行区分处理了.即面向消息的通信是有消息保护边界的.

  TCP是基于数据流的. 于是收发的消息不能为空, 这就需要在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添加空消息的处理机制,防止

  程序卡主,而UDP是基于数据报的,即便是你输入的是空内容(直接回车),那也不是空消息,UDP协议会帮你封

  装上消息头,实验略

  有两种情况会发生粘包问题:

    1. 发送端需要等缓冲区满才发送出去, 造成粘包 (发送数据时间间隔很短,数据量很小,会合到一起.产生

      粘包)

    2. 接受方不及时接受缓冲区的包,造成多个包接收 (客户端发送了一段数据,服务端只收了一小部分,服

      务端下次再收的时候还是从缓冲区拿上次遗留的数据,产生粘包)

    

  解决粘包问题:

    我们通过上面的分析发现.粘包问题出现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接收方不知道该提取多少字节,那么想要解决

    粘包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让接收方知道提取多少字节, 粘包问题不就解决了.那么如何让接收方知道应

    该提取多少字节呢?

    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就确定要发送的数据长度,问题的关键在于,长度不是固定的(例子:148bytes和10014

    bytes)类似这种的应该如何发送呢?

    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模块来帮助我们实现了.

    首先, 我们来学习一下struct模块的使用.

    该模块可以把一个数据类型.如数字,转成固定长度的bytes

    

  struct模块可以将不定长度的数字转换成固定长度的bytes类型,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struct模块将我们要发送

  的数据长度打包成一个固定长度的bytes然后发送过去, 这样接收方就只需要接受固定长度的bytes然后反解

  出要发送数据的长度就解决了粘包问题

  代码示例:

    服务端

    

    from socket import *
    import subprocess
    import struct

    # 创建服务端套接字对象
    server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 绑定ip和端口号
    server.bind(('127.0.0.1', 8080))
    # 进入监听状态
    server.listen(5)

    # 循环接收客户端连接请求
    while True:
      conn, client_addr = server.accept() # (连接对象,客户端的ip和端口)
      print(client_addr)
    # 循环与客户端进行通讯
    while True:
      try:
        cmd = conn.recv(1024)
        obj = subprocess.Popen(cmd.decode('utf-8'),
                  shell=True,
                  stdout=subprocess.PIPE,
                  stderr=subprocess.PIPE
                  )
        stdout = obj.stdout.read()
        stderr = obj.stderr.read()

        # 1、制作固定长度的报头
        total_size = len(stdout) + len(stderr)
        header = struct.pack('i', total_size)

        # 2、发送报头
        conn.send(header)

        # 3、发送真实的数据
        conn.send(stdout)
        conn.send(stderr)
      except ConnectionResetError:
        break

      # 回收资源
     conn.close()
    server.close()

    客户端

    

    from socket import *
    import struct

    # 创建客户端套接字对象
    client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 连接服务端ip和端口号
    client.connect(('127.0.0.1', 8080))

    # 循环与服务端进行通讯
    while True:
      cmd = input('>>>: ').strip()
      if not cmd: continue
      client.send(cmd.encode('utf-8'))
      # 1、先收固定长度的报头
      header = client.recv(4)
      # 2、解析报头
      total_size = struct.unpack('i', header)[0]
      print(total_size) # 1025
      # 3、根据报头内的信息,收取真实的数据
      recv_size = 0
      res = b''
      while recv_size < total_size:
        recv_data = client.recv(1024)
        res += recv_data
        recv_size += len(recv_data)

      print(res.decode('gbk'))
    client.close()

    

  至此, 粘包问题确实解决了.但是解决的但是解决的不够完美.我们只发送了数据长度,让接受方知道该接收

  多少数据,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对数据的描述信息等一起发送过去呢?

  自定义报头:

  服务端 

  

  

    from socket import *
    import subprocess
    import struct
    import json

    server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server.bind(('127.0.0.1', 8080))
    server.listen(5)

    while True:
      conn, client_addr = server.accept() # (连接对象,客户端的ip和端口)
      print(client_addr)
      while True:
        try:
          cmd = conn.recv(1024)
          obj = subprocess.Popen(cmd.decode('utf-8'),
                      shell=True,
                      stdout=subprocess.PIPE,
                      stderr=subprocess.PIPE
                      )
          stdout = obj.stdout.read()
          stderr = obj.stderr.read()

          # 1、制作报头
          header_dic = {
            'total_size': len(stdout) + len(stderr),
            'md5': '123svsaef123sdfasdf',
            'filename': 'a.txt'
              }
          # 将字典形式的报头转换为字符串形式
          header_json = json.dumps(header_dic)
          # 将字符串形式的报头转换成bytes格式
          header_bytes = header_json.encode('utf-8')

          # 2、先发送报头的长度
          # 获取bytes格式报头的长度
          header_size = len(header_bytes)
          # 将长度打包成固定长度发送过去
          conn.send(struct.pack('i', header_size))

          # 3、发送报头
          conn.send(header_bytes)

          # 4、发送真实的数据
          conn.send(stdout)
          conn.send(stderr)
        except ConnectionResetError:
          break

      conn.close()
    server.close()

    客户端

    

    

    from socket import *
    import struct
    import json

    client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client.connect(('127.0.0.1', 8080))
    # print(client)

    while True:
      cmd = input('>>>: ').strip()
      if not cmd: continue
      client.send(cmd.encode('utf-8'))
      # 1、先收报头的长度
      header_size = struct.unpack('i', client.recv(4))[0]

      # 2、接收报头
      header_bytes = client.recv(header_size)

      # 3、解析报头
      # 将bytes类型的报头转换为json字符串形式
      header_json = header_bytes.decode('utf-8')
      # 将json字符串形式的报头转为字典形式
      header_dic = json.loads(header_json)
      total_size = header_dic['total_size']
      # 4、根据报头内的信息,收取真实的数据

      recv_size = 0
      res = b''
      while recv_size < total_size:
        recv_data = client.recv(1024)
        res += recv_data
        recv_size += len(recv_data)

      # 这里用gbk解码的原因: subprocess模块是将命令在cmd中执行, windows的cmd中, 默认字符编

        码为gbk, 所以应该用gbk解码
      print(res.decode('gbk'))
    client.close()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vyipin1/p/9943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