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面向对象设计模式纵横谈 笔记11 Facade外观(结构型模式)


系统的复杂度

   假设我们需要开发一个坦克模拟系统用于模拟坦克车在各种作战环境中的行为,其中坦克系统由引擎、控制器、车轮、车身等各子系统构成。

如何使用这样的系统

      A方案                                                    B方案 

动机(Motivation

   上述A方案的问题在于组件的客户和组件中各种复杂的子系统有了过多的耦合,随着外部客户程序和各子系统的演化,这种过多的耦合面临很多变化的挑战。 

   如何简化外部客户程序和系统间的交互接口?如何将外部客户程序的演化和内部子系统的变化之间的依赖相互解耦? 


意图(Intent

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 Façade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  《设计模式》GoF


例说Facade应用   Codes in VS.NET

namespace 第11讲_Facade_外观模式_结构型模式_
{
/// <summary>
/// 车轮
/// </summary>
internal class Wheel
{
public void WAction1()
{ }
public void WAction2()
{ }
}
/// <summary>
/// 车身
/// </summary>
internal class Bodywork
{
public void BAction1()
{ }
public void BAction2()
{ }
}
/// <summary>
/// 引擎
/// </summary>
internal class Engine
{
public void EAction1()
{ }
public void EAction2()
{ }
}
/// <summary>
/// 控制器
/// </summary>
internal class Controller
{
public void CAction1() { }
public void CAction2() { }
}
/// <summary>
/// 外部只依赖此类
/// </summary>
public class TankFacade
{
#region 可以采取采用创建型设计模式

Wheel[] wheels = new Wheel[4];
Engine[] engines = new Engine[4];
Bodywork body = new Bodywork();
Controller controller = new Controller();
#endregion
public void Start()
{
//... ...
}
public void Run()
{
//... ...
}
public void Shot()
{
//... ...
}
}
}


结构(Structure

Facade模式的几个要点

1)从客户程序的角度来看,Facade模式不仅简化了整个组件系统的接口,同时对于组件内部与外部客户程序来说,从某种程度上也达到了一种解耦的效果—— 内部子系统的任何变化不会影响到Facade接口的变化。

2)Façade设计模式更注重从架构的层次去看整个系统,而不是单个类的层次。Facade很多时候更是一种架构设计模式。

3)注意区分Facade模式、Adapter模式、Bridge模式与Decorator模式。Facade模式注重简化接口(去除了不必要的依赖关系)Adapter模式注重转换接口接口之间的转换,例如COM互操作Bridge模式注重分离接口(抽象)与其实现,Decorator模式注重稳定接口的前提下为对象扩展功能。

理解:

1. Adapter Facade:要理解设计模式意图,考虑变化的原因。Adapter实现起来可能与Facade相似,但是从意图上理解就可以发现其区别。

2. AdapterDecorator:都存在遇到变化接口的变化。前者转换接口,后者保持接口的稳定但是扩张功能。

.NET架构中的Facade应用   Codes in VS.NET

1)电子商务的认证系统:可能涉及到密码认证、权限认证、定制认证等。可以将这些放在Facade模式下,不管调用淘宝的WebService、还是调用微软的Password、或者本地的认证组件。可以将其封装为一个认证系统,在认证内部的接口切换都不会影响外部的变化。

2)跨平台聊天工具:构建一层Facade API,封装不同操作系统的差异。在Facade的之上,不用关心平台的变化。

推荐资源

1)《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GoF

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Grady Booch

3)《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Robert C. Martin

4)《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Martin Fowler

5)《Refactoring to PatternsJoshua Kerievsky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ujiao_cs/p/2196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