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写作总结]系列(2) 正式开始写作

关键词:博士论文写作 论文大纲 逻辑性 绪论 写作方法
作者:李二
日期:2020.04.14

如果正要阅读这期博客的看官们还没有看过我的博士论文写作总结的第一期系列(1)写作前的思考,我强烈建议你先看一下,然后再开始下面的阅读。

小注:本期内容为写作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方面。

首先特别感谢我的导师们,下面的很多内容都是基于他们的指导以及我们的不断讨论而总结出来。

1. 大纲梳理

我们经常会听到,大纲是文章的骨架,只有先把骨架搭好了,才能按部就班的填充各个组织。无论你多么才华横溢,写作文不加点,我都建议你要先有一个大纲。 我们写博士论文和期刊论文,最最最重要的就是逻辑性,左说一句右说一句要不得。

一般是如何构建大纲的呢?

大纲是分级的,一般建议最多三级,在综述部分如果内容实在过多可以适当分为四级,不过第四级标题其实是可以通过正文中黑体字标题代替。

以下大纲的写作是基于我在遥感领域看到的博士论文,概括总结的。

第一级标题

  • 一、绪论;二、综述 / 数据 ;三~六、研究章节1-4;七、总结与展望。
  • 具体操作起来可以将综述单独一章或者放在绪论中,数据可以单独一章亦可以分散在每个研究章节中。(总共七章的论文比较常见,总共六章的也有不少(不设置上面的第二章))。

敲重点:三~六章的标题,最好能看出一定的内在逻辑性与关联性,比如让评审专家很容易明白,为什么先写第三章而不是第四章。

(其实每一级标题都应该具有逻辑次序性)

第二级标题

  • 绪论章节中,我建议设置如下: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 研究现状与进展;1.3 研究目标与内容;1.4 论文组织结构。如果综述单独成一章,则可以在删除这里的1.2节,然后视自己的研究内容,设置综述章中的二级标题。
  • 研究章节中,我建议如下:引子(不构成单独小节);3.1 (基础理论);3.2 (新方法);3.3 (研究数据);3.4 (研究结果);3.5 (本章小节与讨论)。 (其实研究章中的小节标题与内容,没有既定方式,符合叙述逻辑即可)

敲重点:在研究章中不建议再次写长篇的引言了,可以考虑采用无标题小引的形式,以便评审专家可以快速抓住本章与其它章节的联系,以及本章的核心研究意义、主要工作。

我导师说: “论文不在于多长,而在于可读性”。我觉得他这话的意思体现在两方面:1. 逻辑性;2.简单性。我们宁可少写点,可能也比写太多,更容易让评审专家抓住重点,否则核心东西就湮没在浩瀚文海了。

(我认为,二级标题是最重要的,也是需要在正式写作前确定好的,三级标题反而随着写作可以再去思考)

第三级标题
没有什么要讲的,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三级标题满足在其二级标题内的逻辑顺序就好。

无论哪一级标题,最好是能让别人不看正文,仅看标题,就能理解你文章的逻辑关系,核心工作。

2. 写作顺序的建议

万事开头难可真不是一句空话。我正式开头就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克服心理障碍,一来想到底从哪开始写,二来总是推脱明天就写明天就写。我推荐一个推动你写作的神器番茄土豆,保证自己在25min中专注于写作。

  • 从最简单的开始写:我认为数据这一章是最容易的,如果你有的话;如果没有,则研究章是最容易的。因为此时你不必过多考虑你的研究背景是什么,工作意义是什么,评审人是否能理解创新性等,只需要陷入你的技术细节中就好,而这正好是你最熟悉的。
  • 把绪论放在最后写:先写综述或研究进展,然后写研究背景与意义,最好写研究目标与内容。(这是我的强烈个人建议)。
  • 综述:其实你在写期刊论文的时候或多或少已经总结过了,这个相对容易,但是一般需要扩充;
  • 研究背景与意义:是解锁论文的钥匙,不能期望每个人一眼都能看出你论文的研究意义,仅有极少数的小同行可以,而这把钥匙正是告诉别人,如何正确地打开本文,如何正确的理解本文的意义,如何看出本文的逻辑内涵,以及什么催生了本文。 这一块是大力气、大功夫,多和导师讨论吧,没有别的招。
  • 研究目标与内容:在背景与意义部分已经告诉了别人为什么要开展这个工作(比如前人有什么问题),以及自己准备在那几个方面展开。自然而然地,目标也就容易设置了,研究内容参考研究章中的就可以了。

值得一说的是,我们做学术工作,是指哪打哪,而写博士论文时,是打哪指哪了,也就是根据你已经完成的研究工作(“打完了”),来思考背景与意义怎么写合适("指给别人"),章节怎么放置合适。

柿子要捡软的捏
柿子要捡软的捏

3. “逻辑化”段落间结构

Alors, 我们开始落笔写作啦,不对,敲键盘打字了。

我觉得一般人们做事情喜欢按着顺序来,但这对于写文章似乎不合适。按着顺序来,容易造成你的逻辑主线弯弯曲曲,甚至断裂,或者你写着写着都忘记主线是什么了,毕竟博士论文的写作非几日之功。因此我建议如下方法:

逻辑化写作的方法:先把每段大致要写的内容,用一两句话写出来,形成一个十分简要的章节;然后看一些逻辑上是否连贯;最后再去填充内容。

这样的写作方式对于绪论尤为重要,即使你的研究章节没有按照这种写作方式,我强烈建议你在研究背景与意义部分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写作。而且你的思路已经落实到纸面上了,以后写作按着这个就是了,不会有思路断裂的危险。

如果非得不按照这样写,也没关系,无非是在修改稿中,再次按照已有内容与上述逻辑,大改一下。上述方式应当是最节省时间的。

4. “总分式”构造段落内容

每段的核心内容构造完成之后,可以填充内容了。直接放上我建议的方式吧。

总分式地写每一段:也就是每段的第一句是该段的总句子。这一段始终围绕这一句话去写,不要绕到其他内容上去。

注意:第一句比较长时,后面的内容就可以围绕这一句话中的不同关键点进行展开;当第一句话没有表现出本段核心时,务必将其设置短一些,在第二句对核心进行描述。

这么写作的目的是两方面:

  • 1. 这样显的逻辑更为清楚。
  • 2. 评审专家们可能不会深入每段具体内容去看,眼睛一般停留在第一句的时间比较长。如果人家花了很长时间没看到你到底想围绕什么去说,肯定觉得写的不好。

当然,如果你不擅长这么写作,也没太大关系,我觉得非常细的逻辑是次要的,决定一篇论文写作的好坏的,应当是大略(观其大略的大略),细枝末节应当是锦上添花的层次了。个人看法,如不赞同,可在评论区评论。

5. 绪论很重要

有的看官可能并没有清楚的理解为什么要写绪论,仅仅是看别人有写,看论文有这个要求,就写了。这里我还是先明确一下。

绪论的具体叫法可能不同博士论文不一样,有的叫绪论,有的叫序言,有的叫引言等,其实说的是一回事。这里我们暂且用绪论这个词。

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对于的阐述,很为人称道。他说:

书之有序,其义有二:

  • 一曰序者,绪也,所以助读者,始得其端绪;
  • 二曰序者,次也,所以明篇次先后之义也。

(原谅我放上文言文,因为没有找到更合适的表述了,但下面我按照博士论文,解释了一下)

也就是说:

  • 一是要帮助读者理清头绪(明述作之本旨),即有条理的揭示出你论文研究的大背景,开展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大的意义,上升到科学问题的层面),前人研究的问题(面向你要做的具体几个研究工作,分别阐述),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打开论文的钥匙
  • 二是指明你的研究从什么方面开展,你的研究工作的先后内容。

敲重点:写作研究背景与意义时,一定要尽快进入与你研究主题实质相关的表述中,我建议仅有第一段描述大背景,第二段就立刻进入本文的具体意义,不要太过拖沓,像是写科普文章似的,引入过慢,我就犯了这个问题。

绪论是怎样炼成的
绪论是怎样炼成的

6. 保持与导师的沟通

这个其实需要提醒一下,我这个人,不是特别喜欢找老师,总希望完成的差不多之后,再去讨论。幸好我的导师比我还积极,总是主动找我讨论,及时纠正我的一些错误方式与各种问题。

沟通些什么:最主要的是沟通全文的整体逻辑,比如二级标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的表述,创新性的表述等。任何有价值的都可以沟通。

但是都快博士毕业了,也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什么事情都麻烦导师。

7. 注意事项

我觉得写作时有以下几个方面可能需要注意:

  • 1. 写作环境:没有一个良好的写作环境,心思就沉不下来,何谈写文章。在家最好构建一个独立的不受干扰的空间,在学校有机房就可以了。疫情期间,我只能在家写作,没有书房,于是就改造了我家的阳台,总共花了100多块钱,建成了一个小工作空间,因此我的博客园名字叫李二的阳台
  • 2. 写作规划:得有一个预期,给自己定多长时间必须写完,有3-5天的浮动期。每周必须完成多少,每天至少完成多少。任务分配好,按计划执行。我相信大多数人的计划性没那么强,我也是,所以设定的时间稍长一点,但是一定要保证一个底线
  • 3. 全心投入写作:刚刚说到了效率神器番茄土豆,意思是在某个短暂的时间段内,一定确保集中精力,完成1-2段内容的写作。哪怕每天用在写作上的时间没那么多,也很离散,但是一定要保证每次精力的投入是全身心的。
  • 4. 写作半衰期:不要担心,每个人都有,因为博士论文写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人不可能很长时间持续保持同一个状态,不妨休息几天,看看闲书,干点其他的事情。比如我利用这个时间总结了二维成像与三维重建的系列博客,在B站上逛逛需要学习的东西,甚至看了看<地下交通站>。然后让自己有点负罪感,再重拾文笔,也是好的。
  • 5. 初稿写作完成:初稿写作完成后,是最开心的时候,感觉此时的论文都能够评优了。但是,但是,但是,还是停止嘚瑟,发给导师,让他们也"受受罪",在他们看得这段时间中,把自己的心思慢慢静下来,千万别去想文章了。我想说的是,过一段时间再去看,自己就会发现,怎么TM那么多问题,是自己写的吗。

8. 后记

我强调一下,上面的总结,仅供参考哦。

这篇博客写在我博士论文预答辩之后,很开心通过组内各位老师的指导,答辩得到了大佬们的赞许,谨此致谢。

另外,特别致谢我的师兄胡容海博士,他教会了我很多关于写作方面的东西。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udwig1860/p/12698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