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 常用命令

# 常用命令
- git init
把当前目录初始化为仓库,多了一个.git的目录,这个目录是Git来跟踪管理版本库的
也不一定必须在空目录下创建Git仓库,选择一个已经有东西的目录也是可以的
- git add 文件名
告诉Git,把文件添加到仓库
- git commit -m "这里写注释"
告诉Git,把文件提交到仓库,-m后面输入的是本次提交的说明,可以输入任意内容,当然最好是有意义的
- git status
git status命令可以让我们时刻掌握仓库当前的状态
- git diff
查看difference,显示的格式正是Unix通用的diff格式
- git log
命令显示从最近到最远的提交日志,版本号是一个SHA1计算出来的一个非常大的数字,用十六进制表示
如果嫌输出信息太多,看得眼花缭乱的,可以试试加上--pretty=oneline参数,后面显示commit时的备注
用==HEAD==表示当前版本
上一个版本就是HEAD^,上上一个版本就是HEAD^^,当然往上100个版本写100个^比较容易数不过来,所以写成HEAD~100
```
li.tianzeng@litianzeng MINGW64 /f/git (master)
$ git log
commit 9b378c6671d5d975d80e621f047140660f8be617 (HEAD -> master)
Author: ltz150 <ltz150@163.com>
Date: Sun Oct 28 16:38:53 2018 +0800

版本3

commit 60f710a986e854da76fe71561c8bfd59979b00e5
Author: ltz150 <ltz150@163.com>
Date: Sun Oct 28 16:37:54 2018 +0800

版本2

commit b73a42c36aac49acc8eb9bfe4d0d29aba2fd093a
Author: ltz150 <ltz150@163.com>
Date: Sun Oct 28 16:35:20 2018 +0800

版本1

```
- git reset --hard HEAD^ 恢复到上一个版本
从最近的一个commit恢复
上一个版本就是HEAD^,上上一个版本就是HEAD^^,当然往上100个版本写100个^比较容易数不过来,所以写成HEAD~100

- git reset --hard 9b378(版本号前几位) 恢复到指定版本
版本号没必要写全,前几位就可以了,Git会自动去找。当然也不能只写前一两位,因为Git可能会找到多个版本号,就无法确定是哪一个了。
- git reset HEAD <file>
可以把暂存区的修改撤销掉(unstage),重新放回工作区
用HEAD时,表示最新的版本

- git reflog
记录你的每一次历史命令

> Git跟踪并管理的是修改,而非文件

- git checkout --文件名
把文件在工作区的修改全部撤销,这里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文件自修改后还没有被放到暂存区,现在,撤销修改就回到和版本库一模一样的状态;

一种是文件已经添加到暂存区后,又作了修改,现在,撤销修改就回到添加到暂存区后的状态。

总之,就是让这个文件回到最近一次git commit或git add时的状态。
- git rm 文件名
删除版本库里面的文件,git checkout -- 文件名,把版本库 的文件恢复到工作区

- git remote add origin git@github.com:id/仓库名.git
把一个已有的本地仓库与github关联
- git push
把当前分支推送

- git clone github地址
从地址克隆仓库

> master和其他分支名字 才是指向提交的,,HEAD指向的就是当前分支

- git checkout -b 分支名字
命令加上-b参数表示创建并切换,相当于以下两条命令:
git branch 分支名 #创建分支
git checkout 分支名 #切换分支
- git branch
命令会列出所有分支,当前分支前面会标一个*号。
```
li.tianzeng@litianzeng MINGW64 /f/git (master)
$ git checkout -b fenzhi
Switched to a new branch 'fenzhi'

li.tianzeng@litianzeng MINGW64 /f/git (fenzhi)
$ git branch
* fenzhi
master

```
- git checkout master # 切换到主分支
- git merge命令用于合并指定分支到当前分支
当前在master上,指定fenzhi合并到mastershang
```
li.tianzeng@litianzeng MINGW64 /f/git (fenzhi)
$ git checkout master
Switched to branch 'master'
Your branch is up to date with 'origin/master'.

li.tianzeng@litianzeng MINGW64 /f/git (master)
$ git merge fenzhi
Updating a8baa73..49f9e1b
Fast-forward
number.txt | 3 ++-
1 file changed, 2 insertions(+), 1 deletion(-)

```
![2018-10-28-22-03-13.png](https://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0797253-84aa6565ba94c5e0.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 git branch -d fenzhi
git branch -D <name>强行删除。
删除fenzhi,建议合并后删除

> 当Git无法自动合并分支时,就必须首先解决冲突。解决冲突后,再提交,合并完成。

解决冲突就是把Git合并失败的文件手动编辑为我们希望的内容,再提交。

用git log --graph命令可以看到分支合并图。
# 分支策略
1. master分支应该是非常稳定的,也就是仅用来发布新版本,平时不能在上面干活
2. 干活都在dev分支上,也就是说,dev分支是不稳定的
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支,时不时地往dev分支上合并就可以了
4. 合并分支时,加上--no-ff参数就可以用普通模式合并,合并后的历史有分支,能看出来曾经做过合并,而fast forward合并就看不出来曾经做过合并

![2018-10-28-22-41-48.png](https://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0797253-b8c9e80afe7f0748.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 git stash
把当前工作现场“储藏”起来,等以后恢复现场后继续工作

- git stash list
显示保存的工作是现场

- 恢复现场3种方式
* git stash apply恢复,但是恢复后,stash内容并不删除
* git stash pop,恢复的同时把stash内容也删了

- git remote
git remote -v显示更详细的信息
要查看远程库的信息 ,远程仓库的默认名称是origin


# 推送分支
- git push origin master
git push origin dev

> - master分支是主分支,因此要时刻与远程同步;
> - dev分支是开发分支,团队所有成员都需要在上面工作,所以也需要与远程同步;
> - bug分支只用于在本地修复bug,就没必要推到远程了,除非老板要看看你每周到底修复了几个bug;
> - feature分支是否推到远程,取决于你是否和你的小伙伴合作在上面开发。

- git checkout -b dev origin/dev
创建远程origin的dev分支到本地,这个命令创建本地dev分支.
- git branch --set-upstream-to=origin/dev dev
本地dev分支与远程origin/dev分支的链接,根据提示,设置dev和origin/dev的链接

- git rebase
rebase操作可以把本地未push的分叉提交历史整理成直线;
rebase的目的是使得我们在查看历史提交的变化时更容易,因为分叉的提交需要三方对比。

# 标签tag
- git tag <tagname>用于新建一个标签,默认为HEAD,也可以指定一个commit id;

- git tag -a <tagname> -m "blablabla..."可以指定标签信息;

- git tag可以查看所有标签。
- git push origin <tagname>可以推送一个本地标签;

- git push origin --tags可以推送全部未推送过的本地标签;

- git tag -d <tagname>可以删除一个本地标签;

- git push origin :refs/tags/<tagname>可以删除一个远程标签。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tz150/p/9868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