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和算法总览

数据结构和算法总览

一。大部分问题抽象其数据类型,可分为三种。

抽象出3种数据模型,并研究这3种模型的存储及常用操作,对于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而且有个重要一点就是让程序员交流起来更顺畅,代码都是推荐的那个套路,减低bug和提高效率。

1.线性关系(可表示1对1关系模型, 天然存在于数据本身就是一个挨一个这种类型。如一个班学生按学号排位)

2.树型关系,常见二叉平衡二叉(表示1对多关系,天然存在于树型层级的关系,或适合对半分的情况,如学生会分级管理, 地区分级,公司分级,成绩分级)

3.图关系(表示多对多关系,天然存在于相对独立,分散的关系,如学生们之间的关系,城市间关系,)

逻辑上模型有3种,数据的存储一般是3种,顺序存储和链表存储,还有一个hash  .

在队列逻辑数据结构中,一般队列和环形缓冲这2中队列,体现了对存储天生的需求不同,非常经典,一般队列,选用链表,方便删除和添加,而环形队列,因为固定大小选用顺序存储,方便读起,

二。大部分问题归纳其解决思路,大致分为分治,贪心,动态,回溯等思路,即算法。

解决问题,也就是算法实现的过程,需要数据结构来实现。二者是一起产生的。

面对一个问题如何分析?自己总结最灵魂的一句话就是如何找出同样形式和性质的小问题,分治,贪心,动态,无不包含此目标。

总体思路,先把问题极简化,简化到心算就可以求解。再慢慢扩大规模,试图发现规律。大概知道规律后,先尝试分治法,因为分治有递归好基友帮忙,好实现,又好理解。

还有一种就是每步都是最优解,期望最后是最优解,就是贪心。

如果需要知道所有解才行的问题,那么也可以先尝试解答最小解,并记录,避免上层重复求解子问题。这就是动态表格法

如果一个问题很小,很简单,那么一般解决操作也会很简单。也就没有研究的价值,所以一般需要研究的是问题规模比较大,所以才需要研究。

那么很自然,算法的目标就是发现规律,把大问题分解为同样形式和性质小问题,并组合起来。这种自然的思路就是分治

分治含有2个注意点:

1,divide和combine 分解和组合,   原问题分解为同质的小问题的组合(X=X1+X2+a),X,无法由具体的操作表示。 a,某个具体的操作

2.  comquer 解决  Xn=b+c   ,    最后问题减少规模到某个阀值,可以表示为某些具体操作。

所以最终问题都变成了具体操作的组合。 X=((b+c)+(b+c)+a)+........................

还有一种相对应的思路就是,每步都是最优解,并更新数据,让问题性质不变,只是缩小问题规模,叫贪心这样很大可能是次优解,但某些问题也是最优解,需证明。

贪心具体的操作

做完当前操作,删除此元素,并更新删除这个元素所带来的条件变化来减少规模。直至达到目标。

基本上就是分治和贪心这两种思路,

在这2个大思路下,针对某些特殊问题,如图的最短路径问题,需要考虑所有解,才能知道最优,如最终有A,B,C方案。而A方案其实又需要求解a1,a2,a3,b1.  而B方案需要求解 b1,b2,a1,如果从上往下就会发现会重复计算很多子方案。

所以动态法其中一种就是表格法,从低往上,记录每个规模的最优解。提供给更大规模使用。也就是先求a1, b1,再求A.和B,C看看好。

又比如切钢条。看看只有2寸,最好的方案是哪个是1+1,还是单个2寸。3寸最好的方案:是1,1,1, 还是 1,2  ,因为2的最佳方案之前求过,所以可以省去重复计算。如此   一个一个上去。直到我们需要的尺寸。

动态:贪心算法,比如安排活动数量最大问题,是做出一个选择,减少问题规模,再继续选择,直到最后一次选择。依据是最优子结构。

而动态,比如切钢条是无法做出第一个选择的,需要自底向上计算最优解答,并保存,一步一步达到我们的目标规模。依据也是最优子结构。

所以动态解决的问题是需要考虑所有解,才能知道最优,而且最优包含子最优。所以从最低最优解,并记录。到最低+1层最优解解。一直到目标。

综合,算法基本核心就1个:分解问题。

从大直接分割为几个小部分有:分治的快排法

从小部分组合为整体有:分治的归并法

从小往大一层一层独立推进有 ,分治的汗罗塔的递归法

从大往小,一层一层缩小有:贪心法的活动安排问题。

从小往大,一层一层利用之前的解有:动态规划法的锯钢条,

动态规划有分但不是分治的分而是吧问题最小化,

动态规划也有治,但是它的治也不是分治法的那种组合的治,而是动态的治,因为无法证明2个分可以治在一起。是一种备忘录式的向上递归法。

还有常见的算法处理的一类排列组合的问题。

还有一些必须穷举的,在穷举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就是回溯思路

还有一写问题和规模无关,比如随机算法。

还有一种我把它叫做创造力算法,比如等差级数之和,按照常规递归思路或缩小问题规模,那么就是一般的一个一个累加,但是如果有相应知识和创造力思维,能吧一个大规模问题,突然变成另外一个规模很小的问题,如加法变成乘法。

那就牛了。想想高斯,一年级就会乘法了,他不但牛在创造,也在于自学厉害,1年级自学了乘法,并会灵活运行。放到现实生活中,如果你发明了一个没人知道的乘法,把它用在大家知道的加法上。你说牛不牛!!!!!!!!!牛到暴躁。

树的最优二叉树即哈夫曼树(Huffman Tree)看起来很简单,但没想出来没关系,霍夫曼本人是博士,而且是经过了一个学期才完成,而且还看了Shannon-Fano,及次优Shannon-Fano的树

算法总结:

1.分治

2.贪心

3.动态规划

4.排列组合

5,深度优先和回溯

数据结构:

1.线性

2.1对多

3.多对多

值得复习的:

快排和归并排序(线性结构数组+分治+递归)

二叉树,以及平衡二叉树(树结构+递归)

最短距离(图+动态)

切钢条(图+动态)

值得复习,但复杂点的:

kmp

rbt

堆排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sfv/p/10198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