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场通讯技术 (1)

NFC定义
     近场通讯英语: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又称近距离无线通讯,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讯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资料传输,在十公分(3.9英吋)内交换资料。这个技术由免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国内很多地方的公交系统、校园一卡通都采用了这种技术)演变而来,由飞利浦、诺基亚和索尼共同研制开发,其基础是RFID及互连技术。近场通讯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在13.56MHz频率运行于20公分距离内。其传输速度有106 Kbit/秒、212 Kbit/秒或者424 Kbit/秒三种。目前近场通讯已通过成为ISO/IEC IS 18092国际标准、EMCA-340标准与ETSI TS 102 190标准。NFC采用主动和被动两种读取模式。

NFC工作模式

  • 卡模式(Card emulation):这个模式其实就是相当于一张采用RFID技术的IC卡。可以替代现在大量的IC卡(包括信用卡)场合商场刷卡、悠游卡、门禁管制,车票,门票等等。此种方式下,有一个极大的优点,那就是卡片通过非接触读卡器的 RF 域来供电,即便是寄主设备(如手机)没电也可以工作。
  • 点对点模式(P2P mode):这个模式和红外线差不多,可用于数据交换,只是传输距离较短,传输建立速度较快,传输速度也快些,功耗低(蓝牙也类似)。将两个具备NFC功能的设备链接,能实现数据点对点传输,如下载音乐、交换图片或者同步设备地址薄。因此通过NFC,多个设备如数位相机、PDA、计算机和手机之间都可以交换资料或者服务。
  • 读卡器模式(Reader/writer mode):作为非接触读卡器使用,比如从海报或者展览信息电子标签上读取相关信息。

与蓝牙的比较

  NFCBluetoothBluetooth Low Energy
RFID 兼容 ISO 18000-3 active active
标准化机构 ISO/IEC Bluetooth SIG Bluetooth SIG
网络标准 ISO 13157 etc. IEEE 802.15.1 IEEE 802.15.1
网络类型 Point-to-point WPAN WPAN
加密 not with RFID available available
范围 < 0.2 m ~10 m (class 2) ~1 m (class 3)
频率 13.56 MHz 2.4-2.5 GHz 2.4-2.5 GHz
Bit rate 424 kbit/s 2.1 Mbit/s ~1.0 Mbit/s
设定程序 < 0.1 s < 6 s < 1 s
功耗 < 15mA (read) varies with class < 15 mA (xmit)

     NFC和蓝牙(Bluetooth)都是短程通信技术,而且都被整合到行动电话。但NFC不需要复杂的设定程序。NFC也可以简化蓝牙连接。

     NFC略胜蓝牙的地方在于设定程序较短,但无法达到低功率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的速度。在两台NFC设备相互连接的设备识别过程中,使用NFC来替代人工设置会使建立连接的速度大大加快:少于十分之一秒。NFC的最大资料传输量 424 kbit/s 远小于 Bluetooth V2.1 (2.1 Mbit/s)。虽然NFC在传输速度与距离比不上蓝牙 (小于 20 cm),但相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这让NFC特别适用于设备密集而传输变得困难的时候。

     相对于蓝牙,NFC兼容于现有的被动 RFID (13.56 MHz ISO/IEC 18000-3) 设施。NFC的能量需求更低,与蓝牙 V4.0低能协议类似。当NFC在一台无动力的设备(比如一台关机的手机,非接触式智能信用卡,或是智能海报)上工作时,NFC的能量消耗会要大于低能蓝牙 V4.0。

     对于行动电话或是行动消费性电子产品来说,NFC的使用比较方便。NFC的短距离通讯特性正是其优点,由于耗电量低、一次只和一台机器连结,拥有较高的保密性与安全性,NFC有利于信用卡交易时避免被盗用。NFC的目标并非是取代蓝牙等其他无线技术,而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领域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oveyakamoz/p/3096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