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力:如何避免重大决策中的非理性和失误

在可靠信息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决策;学会忍耐。


缘起

一大把年纪了,突然发现自己作出的很多重大决策不尽如人意,因此,想专门探究下决策力这个事情。

微决策

要探究决策问题,可以从每日都在做的微决策入手。从微决策分析中,可以得到关于决策的一些基本想法。

决策是什么

决策是什么?先看几个常见场景:

  • 吃饭。中午或晚上吃什么?
  • 购物。要不要购买这件商品呢?在这些商品里,选择哪一个?
  • 职业发展。是从事互联网行业还是从事教育行业呢?是去 A 公司还是去 B 公司呢?
  • 生活追求。是追求事业还是享受爱情呢?是要更多的陪伴家人还是享受事业的激情和成就呢?
  • 幸福人生。是否要接受他的求婚呢?这些意向人中,选择哪一个?

直觉上能感受到,决策的表现形式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选择(实际上是一道简答题)。决策是为达成目标而作出的选择。方向对了,路就不怕走远;方向错了,很容易南辕北辙。

决策要素

决策要素主要包括:目标指向、途径手段、效用评估、特定场景适配、异常因素、受限资源。

以“走累了,想从景区回到酒店”为例:

  1. 目标:尽快回到酒店休息;
  2. 途径:坐公交、地铁、打的;
  3. 效用:安全、便利、高效、便宜。公交的步行路线最短,最便宜,速度尚可,可能堵车;地铁便利,速度可以,便宜,不堵车,但步行距离略长;打的最快、最便利、步行最短,但价格最贵。优先级:地铁作为优先选项,如果想要简单方便不嫌贵可以打的,不赶时间可以选择坐公交欣赏城市风景。
  4. 特定场景适配:特别不想走,期望步行路线最短;尽可能便宜快捷。因此选择了公交;
  5. 异常因素:景区内公交很可能堵车,这样公交会很慢;
  6. 受限资源:景区内可能很难打到的士。

决策的最终指向是目标,目标至关重要。当面临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时,追问终极目标,往往能发现第三条路。

衡量决策好坏的是效用。比如吃饭,是吃得营养卫生吃饱,还是吃得美味、开心呢?不同的效用评估会导向不同的决策。

特定场景适配能够快速过滤一些选项。比如一对情侣一起登山,与一个人独自登山,面临的选项是不同的。情侣登山往往不会选择过长过难的路线。

考虑异常因素,制订更周全的计划。异常因素可能会导致某个看似好的选择却不尽如人意。

考虑受限资源,在当前资源前提下选择最优途径。某些看上去的最优途径,在当前情景下可能并不合适。比如,公司的业务规模不大,开发人员不多,就不宜采用过于复杂和高端的技术栈。

作出好的微决策,能够提升决策力,培养良好的决策习惯。

记录微决策的依据,也是个好习惯。比如,为什么选择明天早上寄出而不是今天寄出,为什么我早上要做这件事而不是那件事等。这些依据可以作为反思和改善决策的基础。

高效决策

任何微决策都会占用很多脑力。为了尽可能高效作出决策,不大可能每个微决策都要深思。定一些基本准则是必要的。

  • 常用选项。比如,早餐的选择,豆腐脑 + 一笼小菜包或肉包 + 一个水煮蛋,营养又热乎。上佳之选;次之,牛奶 + 面包。
  • 快速过滤。比如,杜绝烧烤、麻辣烫及辛辣食物,避免花钱买罪受,可以作为日常饮食的基本准则之一;比如,午餐最好是主食加炒菜(有自助食堂为佳),晚餐可以选择小吃+一点夜宵,带汤;比如,衣饰可以选择简洁明快,轻文艺风格,价格与品质适中;住宿最好书卧一体,洁净明亮;出行安全第一。
  • 扩大范围。比如,就近的午餐提供比较有限,可以扩展搜索范围,在更大的半径内寻找喜欢的餐饮店,然后作为常用选项。
  • 随机选择。比如,在几个无差别常用选项中,根据当时的情景和心情,随机选择一个。
  • 尝鲜准则。心情好的时候,根据口味可以适当尝尝鲜,探索更多的常用选项。

重大决策

大多数人一生会做出大量微决策,但只会做出很少的重大决策。管理者和领导者需要作出更多的重大决策。

微决策的决策要素基本也适用于重大决策,所不同的是,重大决策影响范围更大更持久。比如今天中午吃什么,没吃好顶多饿一下午肚子;选择去哪里旅行,会影响接下来几天的生活;选择从事什么职业,会影响多年的生活;选择和谁在一起,可能影响半辈子的生活;选择怎样的业务方向和战略,则会影响整个公司未来的前景及很多人的生活。由于重要决策的影响非常大,因此,需要深思熟虑,搜集足够多的信息,通过一定的分析来作出决策。

鲁莽的决策往往来自于在极其有限的信息下受情绪波动影响而作出的,会带来比较麻烦的后果,甚至带来致命影响。比如我在没有调研教育行业的情况下,凭着一腔热情去投身教育行业。幸运的是,鲁莽决策并不是给人判了死刑,在中途还可以动态调整和变更。普通人的决策做错了,通常也就是受到一定惩罚,需要做更多行动和努力来挽回损失。

对于某些权威性强的决策,则要尤为慎重。比如皇帝下的命令,或者公司高管采取的战略决定,如果错了,也要打掉牙根往里咽,接受难以接受的后果。这使得作出权威性的决策的难度更上一层楼。

“抓大放小”是作出好的重大决策的准则之一。如果要确保每一个微决策都正确,那实在是要耗费太多脑细胞了,而且会占用作出重大决策的思考力。因此,允许一些微决策的失误,减少脑力占用,也是确保作出好的重大决策的可行准则。

信息搜集及解读能力

可靠信息及解读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撑。比如吃什么,基于对周围吃的喝的快餐店、食堂等信息的掌握。如果新开了哪家,也会抽个时间去尝尝鲜。决定是否买房,是否要换城市或换职业,则需要更多的信息支撑和信息的深度解读。

搜集足够的可靠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先决前提。如何高效搜集信息呢?搜集信息的关键在于:找对地方。

  • 明确信息搜集的目标。 比如调研教育行业的发展状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为职业发展和找工作提供扎实的依据;
  • 明确要搜集的信息。包括:最近十年的教育行业报告;最近五年的教育政策风向;TOP5 头部教育企业及分析;教育业务;
  • 信息搜集方式。1. 知乎问答; 2. 教育权威官网,政策相关;3. 垂直优质网站; 4. 优秀博主或公众号;
  • 寻求咨询和帮助。寻求行业领域专家的咨询和帮助;
  • 专业知识基础。业界经典教材、史学著作、经典论文、优秀书籍、公开课等。

解读信息的能力也同等重要。只有信息而无解读能力,信息就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文字。如何获得相关信息的解读能力呢?这需要一个思考框架。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思考框架。可以上知乎搜索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可以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可以追本溯源,在理解事物的实质的基础上进行推导。

可靠信息及解读分析是决策的基本素养。

决策方法

一种基本的决策方法是计算加权值,比较加权值的大小。将选择题变成计算题。

对于给定的决策问题:

  • 确立期望目标;
  • 列举出若干个关键的效用评估选项,根据自己的需要给予一定的权重值;
  • 针对每一个效用评估选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予分值(会有点主观性);
  • 求加权平均值。

比如,对于职业的选择,期望的目标是:

  • 能够全面发展和发挥自己的能力,创造更多价值和影响力;
  • 能够做有意义的热爱的事情;
  • 可积累性强,丰富的经验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赶超;
  • 适度的收入,但不一味追求高薪;
  • 有较为充足的个人时间,用来充电和陪伴家人;
  • 需要学习,学习量适度,不需要在短时间内跟进大量时新的东西;

可以采用如下表格进行量化:


重大决策反思

我人生中有几次重大决策,大多质量都不够好,带有很多非理性的成分。

  • 大学选专业。那时小镇非常闭塞,能接触到的只是课堂知识(03年高考结束后,我才第一次偶然通过哥哥上网而接触到电脑和谷歌搜索),没有一丁点职业规划的概念。当时因为喜欢数学,想选择应用数学,但看到招生目录的应用数学专业写了个 3,误以为整个系只招 3 个人,因此,放弃了这个选项。最终遵从家人的决定,选了个热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过别人下的决策,往往最后还是得由自己来推翻。一项不明智的重大决策,往往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会立即体现出来,而是具有很大的时滞性,可能要几年才能看出来。决策反思:信息理解错误而导致轻易放弃一个可行选项;选择专业要依据自己适合而非是否热门。
  • 考研。考上研究生是我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本科毕业工作半年后,由于对电子电路很不得要领,而对信号与系统这种算法性的东西比较能上手,我选择了考研,转行到计算机。为什么选择考研?应该是当时的选择极少,作为一个尚未完全踏入社会的学生,学历依然是主要的途径。我本来是想考华科的信号与系统,但到 11 月份,感觉比较悬,故而降低难度选择了华师的计算机系。这个中途调整的决策,外加上当时超强的意志力和执行力,带来了最终的胜利。考研是我在有限的选择空间下完全自主作出的正确的重大决策。考研决策可圈可点。决策反思: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后,往往需要中途作出细节调整,才能走向最终的胜利。
  • 读研。别人在华师看到的是美女如云,我看到的是代码。在一个最值得最适合去找到人生伴侣的地方,我埋头于学习和积累技术知识。或许是个性限使然。这产生了正反两个结果:由于技术上用功,我拿到了知名企业的 offer ;而由于在感情上没有什么敏感度和历练,在爱情来临的时候,我没有一丁点的经验,没有处理好,还因为感情不顺的承压能力脆弱而作出了一个不够明智的决策。在感情上,我太后知后觉了。决策反思:决策具有正反效果,注意负效果的长远影响。
  • 选择去阿里云。读研后,我拿到两个 offer,搜狐和阿里云,搜狐在天津,而阿里云在杭州,开出的 offer 薪水是一样。其实决策也是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受情感影响做出的。不是基于理性分析,而是因为遇到了一位来自武汉理工大的妹纸。某种程度上,也是更喜欢杭州吧。对阿里云的认识仅限于它隶属于阿里巴巴,而阿里巴巴是个很知名的企业,对云计算知之甚少。后来阿里云随集团上市了。有人说,我是阴差阳错搭上了一辆快车,如今看来,实非虚言。很大程度上,这次决策正确是运气成分居多。决策反思:常识和情感会帮助快速作出决策,但含有过多运气成分,会潜伏着风险;选择正在快速成长的行业。
  • 和学妹的时光。有一位代课时的女学生来杭。我对她挺有好感的,尽管有“师生恋”的嫌疑和隔膜,每周都要去缠着她一起玩。她是个有主见的女生,也尽量不定期满足我想和她在一起的愿望。这是我一生中最快乐最闪闪发光的时光。由于缺乏感情历练,我只是凭着本能的冲动和她交往,没有任何技巧和策略。一个节假日,我坐立不安,总想给她带来一些惊喜,结果弄巧成拙变成了惊吓。而我又不会哄女孩子,最终不欢而散。时隔一年多,我发邮件问候她,她接受了,我们从此成为未再见面的普通朋友。决策反思:以诚感人固然不错,交往亦要有策略和技巧,为未来做好仔细的规划。
  • 离职阿里云。当时和学妹已经隔有一年没见面了。我的脑海里每天都在上演龙卷风暴,袭击着脆弱的城堡。关于股票我也了解极少,算了算很少,想想损失不大,就选择了离开,只拿到了 1/4 的股票(再熬三个月就是几十万,我是有多沉不住气),蚂蚁期权也被回购了。如今看来,如果一个人无知,那么财富也不会在他那里停留太久。离职阿里云之前,我也尝试转岗,也和转岗部门谈好了,但时值双十一左右,与老板提出后,老板找我谈心,觉得最近半年我做得不够好,可能会影响转岗结果。没沉住气,如果我再等两三个月提出转岗,或许后面的故事会完全改写。决策反思:作出转变之前要沉住气;透彻理解信息,避免信息理解错误导致不明智的决策。
  • 进入有赞。进入有赞,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战友的推荐。在有赞,感受到了比在阿里云更多的生活气息。不过,这次决策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我做出的,而是战友替我作出的。这意味着,我在离职后找新的工作上错失了一些必要的历练和经验,而这些,需要在我四年半后的下一次离职来承担。决策反思:过于顺利的结果往往让人错失一些必要的历练和经验。
  • 离开有赞,投身教育行业。作出这个决策之前,我想了很多,比如年龄、个性、已有背景和能力,包括这个决策是否理性,—— 我也知自己的冲动个性了。欠缺的是:缺乏对教育行业和面试行情的充分调研,技术和业务视野在深度和广度上是偏浅和偏窄的,但一直都没有人指出这个问题,而是在面试的过程中逐渐反思而获得的。还是沉不住气,有限的理性也难以阻挡个性的冲动。从决策的角度来说,我忽视了一些盲点,而这些盲点很可能会带来不利。决策反思:重大决策一定要保证多个维度的充分调研,避免盲点和缺失。某个盲点或缺失可能会导致全局失败。
  • 回武汉。回武汉的决策还是比较匆忙的。八年没下定决心做的事,三天就决定了。为什么迟迟不回武汉呢?因为我喜爱干净的城市,而武汉给我的影响还是有点脏乱;相比而言,杭州更符合我对居住城市的期许。为什么要回武汉呢?是因为父母年事已高,能够再多陪伴父母,适当做一些职业上的舍弃,是可以接受的。由此可见:在哪个城市定居,我有点固着于某个点上,而不能放开去综合衡量多个因素去做更及时而合理的规划和决策。

幸运的是,由于年轻和勤奋工作可以承担错误,虽然走了不少弯路,结果尚可。不幸的是,如果一个人没有意识到是因为年轻承担了重大决策的错误,很可能会以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策而无识无觉。当年纪大之后,再做错误的重大决策,很可能会带来难以改变的后果。

决策力短板

从重大决策的反思中可以收获很多教训和启示。再仔细看这些重大决策中的失误部分,可以发现有一个通病:在极其有限的信息之下作出了决策。缺乏足够多的可靠信息以及对可靠信息的深度解读。

或许是个性或习惯使然。我习惯于埋头读书学习,对周遭世界的变化却极不敏感。外围世界在我看来只是一个朦胧的印象。这导致:我往往不知道往哪里使力。对于个人来说,顶多承受一些物质利益的损失;但若是作为公司管理者也这么做决策,则会影响很多人的生活乃至命运。

因此,信息搜集及解读能力,是我的决策力短板,是亟待提升的事情;而在做出重大转变之前沉住气,则是下次决策时尤为要重视的。立下一个基本原则:今后,凡要事必定要以可靠信息及分析为基础;缺乏必要的可靠信息及解读,即使错失良机,也不要盲目跟进。

避免直觉陷阱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 从《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提炼了 40 条关于直觉本能思考和判断的内置模式和倾向性陷阱。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要谨防陷入直觉陷阱里。


同类别参考

当要做出重大决策或转变时,不妨参考同类别的已有经验或统计数据(尽管难以获得),预估下自己成功的概率有多大,然后选择更为适宜的策略。

设置过渡期

要做出重大转变前,比如转行,可以设置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内,尝试接触新的行业,新的做法,有一定的经验之后,再正式转向。切忌因过于乐观估计直接转行,导致转向风险很大。

学会忍耐

从反思里可以看出,我个性里还是有不少冲动成分,在要作出重要转变前往往沉不住气,这也是个软伤。成事者善忍,要学会忍耐。《肖申克的救赎》可谓是典范。目标一直放在心里,日行不辍,就像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样。目标要长远,这样才不会因为短暂的收益而喜形于色。

忍耐并不是无谓的等待,而是观察合适的时机。时机的判断需要可靠信息及分析作为基础。

决策自省

建立有效的决策自省机制:记录每一个决策,并进行反思,能够很好地避免一些重新作出不太明智的决策。比如,当我发现自己冲动过量购物后,就能有意识地抑制自己的冲动,延迟决策,尽可能避免买一些自己不需要或者不合适的东西。


建立原则

原则是指导作出重大决策的最高策略层面。取舍进退之间,决定于原则:“我的为人处事原则”。比如回武汉,看上去是舍弃,实际上是为了一个更重要的目标。

保持精力充沛

避免在疲劳、压力等生理不适的情况下作出重大决策。重大决策需要非常缜密周全的思考,需要耗费大量脑力、精力和能量,生理不适无法提供足够的能量支撑,往往容易作出不够周全合理的决定。

如果需要作出重大决策,需要在头脑清醒的时候再进行。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ovesqcc/p/14121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