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Kit中的MemoryCache

WebKit将资源分为main resouce和sub resource,并提供了相应的cache机制,来提高用户体验。

main resource的cache为pagecache,主要缓存dom和render tree,用于提高history操作(back/forward)的速度。

sub resource的cache则由MemoryCache管理和维护。下面我简要分析下memorycache的主要数据结构。

WebCore提供了使用主存的cache机制,称之为MemoryCache。MemoryCache中存放的数据为decode后的数据。

图12-1是MemoryCache的数据结构图。

 

图12-1 MemoryCache数据结构图

CachedResource由HashMap统一管理,其key为resource的url,value为CachedResource对象的指针。每一个CachedResource的data由两种内存管理,一种是data小于segment时,使用vector<char>。当data大于segment时,使用m_segment列表。segment的默认大小定义为4096B,即4K。

CachedResource是个双链表,由LRUList结构体维护。m_allResources负责管理系统的所有LRUList。

MemoryCache将CachedResource分为live和dead两类,并维护一个窗口(默认为95%)。dead resource保留在cache中,直到我们要回收dead resource。当我们主动回收dead resource时,并不释放内存。而是把dead resource标注为Purgeable,并由Purgeable Buffer维护。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减少因回收内存而造成的资源重取过程。

QtWebKit中MemoryCache的默认配置为:

QWebSettings::setObjectCacheCapacities((16*1024*1024) / 8, (16*1024*1024) / 8, 16*1024*1024);

访问MemoryCache的接口为WebCore::memoryCache()。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otushy/p/2410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