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课MINI计划第一周

第一部分   产品经理做什么以及需要的能力

(一)用户分析

用户群——行为分析——需求痛点——产品卖点——更多用户群

(二)功能分析

产品调研——产品结构——功能点——关键流程——下一轮产品调研

(三)流程原型

业务流程——产品原型——考核指标——需求文档

第二部分    MECE法则

拆解原则:

(一)二分法

分成A类和B类,如男女、会员非会员等。

(二)过程法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流程、阶段

(三)要素法

将事物的所有组成部分进行穷举

(四)公式法

如利润=销售额-成本,其中销售额=单价×数量,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五)矩阵法

成熟模型的借鉴,比如紧急重要四象限、SWOT分析、营销4P、PEST分析等经典模型

第三部分   《运营之光》读书笔记

零、引言

(一)国内互联网发展阶段

1.互联网发展早期——概念驱动时代

2.互联网发展的成长期——产品驱动时代(2004至今)

3.运营驱动时代

(二)运营驱动时代

1.产品模式很难创新,产品体验和业务流程同质化,运营开始成为决定一个产品是否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因素

2.“好的运营”,即至少有3-5年以上经验,熟悉内容、用户、活动等各个模块的运营,熟悉各类产品形态,有能力通过各种运营手段的组合拉升一个产品大部分的主要数据,同时还可以做到跟产品间的沟通无障碍,甚至可以出一些简单的产品方案,稀缺。如同05年“好的产品经理”的稀缺

3.人们对运营的理解逐渐变得清晰

(三)运营这件事的苦逼与乐趣

1.目前互联网发展阶段决定运营还不曾受到极度重视

2.运营最大的乐趣和幸福所在“你能够以自己为杠杆,去撬动起来成千上万人的愉悦和满足”。

3.唯爱与用户不可辜负

一、运营是什么——认知

1.产品: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

运营: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

(一)运营的分类

1.经典意义上的4大分支

(1)内容运营:围绕内容生产和内容消费搭建起来的良性循环,持续提升各类跟内容相关的数据。如内容浏览量。

(2)用户运营:围绕用户的新增-留存-活跃-传播以及用户之间的价值供给关系建立起来一个良性的循环,持续提升各类跟用户有关的数据

(3)活动运营:策划-资源确认-宣传推广-效果评估,做好项目推进、进度管理、执行落地

(4)产品运营:通过一系列各式各样的运营手段(如活动策划、内外部资源拓展和对接、优化产品方案、内容组织等),去拉升某个产品的特定数据

2.特定运营岗位及职责

(1)新媒体运营:新媒体账号的内容维护、粉丝关注数增长、粉丝维护、活动策划、外部合作对接(如联合活动、互推)等

(2)APP商店推广运营:跟各种应用商店进行对接,完成APP发布、上架等的全流程,做好APP在应用商店的ASO(应用商店排名优化)......

(3)SEO/SEM运营:

①SEO运营:研究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抓取和排序规则,制定相关搜索关键词匹配策略,结合目前全站内容对网站架构、内容展现形式甚至代码等进行优化,借此在搜索引擎搜索结果页中获得更高排名,从而获得更高流量

②SEM运营:分析产品和业务相关的搜索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中对相关关键词进行付费广告投放及投放策略调整优化,从而获得更多流量。

(4)广告投放运营/流量运营:分析各广告/流量分发平台的数据、推广形式和ROI等,结合产品推广需求制定、调整推广策略和方案,优化流量/用户获取成本

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纯粹“入口类产品”(入口级产品”简单理解就是跟用户产生最重度连接、最高频连接的产品。比如说百度的入口级产品是网页搜索;360的入口级产品是安全卫士。入口等于重度连接,刚需、高频,是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核武器,有了入口才有后面所有想象的东西。而互联网公司免费的真正含义,在于低成本建立一个连接。典型如12306)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纯粹的流量分发和流量运营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5)淘宝店铺运营

(6)编辑

(7)QQ群、小组运营

(8)其他运营

3.不同类型产品和公司的运营

(1)工具类产品

注重效率和体验,产品>运营,运营点在于用户增长,主要手段:渠道推广、BD(战略市场营销)和部分活动,跟数据打交道多

(2)社交/社区类产品

注重社交氛围、话题和玩法,产品=运营,用户增长与维护,用户增长除了常规渠道外可能需要制造一些事件、话题、传播等来完成拉动

(3)内容类产品

能持续做出独特、高质量的好内容,并把这些内容包装好,让用户更易于消费

(4)电商类产品

①关于商品和品类的运营②各种促销活动的策划和落地执行③推广和流量建设④用户关怀和用户维系⑤基础服务。如商品包装、文案优化、客服到位等

(5)平台类产品

①注重节奏,保证服务方与客户人数匹配②针对用户不同特征进行精细化运营③品牌效应,各类活动、品牌宣传文章事件内容等的策划和落地

(6)游戏类产品

①推广②收入:如针对最大可能付费人群提供定制服务

(二)一个互联网人,到底该如何理解“运营”这个职能

1.为什么会出现“运营”职能——互联网时代的产品价值构成发生了部分改变

传统产品价值=功能+体验

互联网产品价值=功能+体验+用户参与价值(消费、互动、主动传播)

2.作为一个运营从业者,应该怎样定义和理解“运营”

(1)微观理解:通过一系列穿针引线式的行为让一款产品或一个事物能够良性运转

(2)宏观理解:为了帮助产品与用户之间更好地建立起来关系,我们所需要使用的一切干预手段

(3)建议:带着宏观的视角去理解运营(知道自己身处何处和方向该在哪里),同时更要带着微观和落地的心态去做好运营(脚踏实地做好具体工作,而非纠缠于我是用户/产品运营类毫无意义的概念问题)

3.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工作流程&全貌

(1)工作流程:制定策略——分解指标,规划工作(具体规划和资源配备)——执行落地,达成目标——监测数据,调整方向(制定新的策略)

(2)建议:做运营,永远要向迭代去要数据,也要依据数据去做迭代

(三)在互联网公司内,“运营”和“市场”的区别与关联

1.传统行业中,从产品出发触达到用户的过程,需经历:用户认知——渠道流通——用户购买

2.互联网行业,用户认知——用户转化——用户使用——用户付费&其他

3.互联网市场部:扩大品牌、产品的用户认知和提升产品的无形价值

运营部:瞄准具体的用户使用场景或转化场景,铺垫,最终目的是更好的实现用户转化,提升具体的数据

(四)如何看待“产品”和“运营”之间的关系

1.产品方向和产品形态要决定运营的思路,反过来,又需要运营根据用户反馈和运营需求来决定产品的调整和迭代。

产品需要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

2.产品很烂,作为运营应该怎么做:维护好核心用户;通过场景/数据向大家说明现在存在的问题;提出经过检验的可行方案

 二、运营之光——思维和意识

1.先由认知和思维,再有方法和技巧

(一)为何超过80%的运营始终只能打杂

1.目标导向意识:不要做简单重复式工作而不加思考,在工作时要有导向性和自我思考创新总结

2.效率意识:先把事情想清楚,找到目标和更容易有所产出的地方,再开始投入执行

(二)身为一个运营,我最大的竞争力和信仰——思维模式

1.“只有...才...”,一种从自身诉求出发的逻辑,核心立场是:只有在我得到了我预期中的某些回报后,我才会考虑提供给你对应的服务或价值

2.“既然...那么...”,一种从用户端出发的“回报后置”式逻辑,用户端核心立场是:既然你已经完成了某件让我认可的事,那么我作为用户理应给予你对应的肯定和回报

3.互联网运营讲“用户”,需要以用户价值为中心。有些事创造用户价值,但不一定看得到回报;有些事消费用户价值,但很容易带来成交和转化。

唯有你创造的用户价值足够多了之后,你才有资格去消耗它一点点。

(三)“精益”的运营——工作习惯

在复杂的“不确定”环境下做好运营工作的基本理念。Dropbox案例、7堂课打包案例

1.当你在一个具体项目中面临N多不确定因素的时候,其中往往存在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它可能会成为整件事情可以顺畅发生的核心前提。

在互联网世界里,这个最重要的因素往往就是“一个基于某种假设的产品或服务,能否得到用户真实、自发的认可”

2.在一个特别不确定的事情或假设面前,运营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用最低的成本去搭建起来一个真实的用户应用场景,并去验证在这个场景下,用户是否会真的产生你所预期的行为。

(四)运营的“做局”与“破局”

1.组局成功的关键,总是在于你要能够一一界定清楚,局内各方的价值供给关系,并在其中穿针引线,优先引入某种较为稀缺的价值,从而逐步让各方间的价值供给关系从最初的假想一点点变为确立。

2.穿针引线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能够找到一个点,实现“破局”

3.总结:爱上“做局”(一个可以让N多人一起参与其中并同时收获价值,在N多角色之间实现价值匹配的氛围和状态,如一场活动)——在任何一个局面前,先找到他的“破局点”,并倾尽全力,通过一系列穿针引线式的动作(往往都必须落实到细节)使之成立和实现。

4.先做小事,以此为杠杆,去撬动更多大事的发生。

(五)我做运营的3个底层工作方法——潜意识和思考习惯

1.熟练掌握杠杆点,借由创造出足够的短期价值,以更好撬动用户去体验你的长期价值,甚至帮你宣传

2.内在杠杆点——运营“底层工作方法”(完全从自身出发,无需依赖外部资源)

(1)让自己拥有对于新鲜事物的高度敏感——追热点、借势

一个人们存在普遍认知的事物,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杠杆点”

(2)让自己拥有对于用户的洞察

尽可能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典型用户,让自己大量置身于真实用户的真实体验场景下

(3)学会更具有打动力和说服力的表达

①短时间获取对方注意力:先抛出一个可以令对方感兴趣的观点和结论,然后再注意论证你的观点是否可以成立

②说服对方接受你的观点:从大量事实和细节出发,通过事实和细节引发出对方的感知、认同,再逐步引申出你的结论

(六)我眼中的4个关键性“运营思维”

1.流程化思维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3个步骤:

①界定清楚我想要的目标和结果

②梳理清楚,这个问题从起始到结束的全流程是怎样的,会经历哪些主要环节

③在每一个环节上,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事,给用户创造一些不同的体验,以有助于我们最终达成期望实现的结果

2.精细化思维

将大问题拆解为小问题,并对小问题有掌控力

3.杠杆化思维

围绕着我想要达成的结果,当前有哪些东西可以成为我的杠杆点?

4.生态化思维

(1)“做局”,很多时候就是在搭建一个生态。即一个所有角色在其中都可以互为价值、共同驱动其发展和上涨的大环境。如内容型产品里有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

(3)能否成功搭建起来生态,最重要的事是要能够梳理清楚并理解一个生态间的各种价值关系,即脑子里要先有一些生态的概念和模型

 三、运营的一些核心技能&工作方法

(一)运营指标的拆解和落地

1.试着让70%以上的事情变得对自己是可知可控的,只留下30%的不确定

how:把围绕着一个大目标的所有工作任务都拆分到极细、极具体

2.拿到一个目标或运营指标的时候,遵循以下步骤来进行思考,并最终落地

(1)这个指标是由哪些分支指标或哪些要素构成的?把目标指标和要素的关系变成一个公式

(2)被提炼出来的分支指标或要素是都还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间

(3)如果要提升某个分支指标,我们需要将其拆分和落实为哪些具体的运营手段?

(二)一个运营必须具备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意识

1.如何从宏观上结合产品形态和产品发展趋势判断一款产品所处的阶段,并制定相应的运营策略

2.如何通过数据界定问题出在哪里:

流程化思维,先梳理清楚流程,再用流程来反推问题所在

3.假如你想达成某个特定目标,如何通过数据来评估和具体化你的最佳达成路径:

指标拆解,不断寻找目标数据来反复进行推导思考

4.极度精细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你通过层层深入,对用户更了解,也对整个站内的生态更有掌控力

(1)数据分析中的基本概念

①度量:具体的数据指标,通常表现为某个量化过后的数据值

②维度:看待这些指标的不同角度

(2)步骤

结合核心产品功能确定需要去评估的度量

对确定要去评估的度量有一个自己预设的合理区间

逐次围绕每一个度量来看可以从哪些维度去看待分析评估

(3)评估出口

①判断数据是否有一些异常需要注意的情况,有的话分析原因

②给自己的运营工作找到一些方向性的指导&依据常识对用户进行划分,再分别去看数据+结合用户访谈,了解不同类型的用户,在具体行为习惯上可能会有哪些不同。根据用户类型不同,分别推送不同的服务和引导他们完成不同的用户行为

(4)补充

①拿不到全部数据

A.具备用数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

B.如果严重影响工作进展,向老板持续沟通,直到拿到

C.先对能拿到的局部数据进行分析推断,带着假设工作,以工作成果验证假设

②28原则:把至少50%的经历用于关注最有价值的部分用户

5.数据当中可能隐藏着一些潜在的能让你把一件事情变得更好的线索和彩蛋有待发现

(1)找出产品中可能存在问题的某个关键度量

(2)对该度量进行纵览,从构成上看是所有用户/服务都很差,还是部分用户/服务在该度量上的表现显著好于其他用户/服务

(3)对表现好的用户/服务在不同维度上进行进一步挖掘,寻找背后的一些共性用户行为或特征,然后再把这些特征放大到极致

(三)关于内容的运营

1.内容的定位、调性和基本原则

(1)长短线

短线:尽一切努力促进内容的被消费

长线:以一系列长期、持续的内容为载体,面向用户建立起一种识别度和信任感——明确内容边界、打上风格化标签(定位、调性)

(2)怎么做

①找差异/品牌定位

②将“调性”落实:先从内容背后提炼出来一些棱角分明的标签,再用一系列具体、切实的行为动作去支撑起这些标签

(3)需要关注和击破的3个“点”

①内容的生产

3个基本原则

A.好的内容有自己的主线

B.逻辑较复杂/需要对比/需要传递某种特殊感觉的部分,尽量用图表或图文的方式来表现

C.围绕用户的感知来进行表达或叙述,让内容于用户而言是易读的——在想抛出一个生僻概念或结论希望获得用户认可的时候,一定要通过大量事实型描述来做好铺垫和引导

②内容的组织和包装

③流通

2.UGC型的内容生态如何持续

——UGC社区的典型内容生产通路

①内容初始化:内容符合目标用户喜好、挑选初始启动话题

②少量用户加入生产:邀请意见领袖/小圈子内名人来生产优质内容

③内容生产者激励:给第二步邀请来的用户以留下来的动因,如更大的影响力/物质激励

④更多新用户进入:把社区内已有的优质内容尽可能输送到外部形成传播、带动用户数的增长

⑤鼓励和引导更多用户加入生产

A.在产品和文案等各种层面加强引导

B.不断制造话题来引发用户的参与意愿

C.通过“造典型、树标杆”来为用户树立榜样,如早期微博上的黄健翔通过每天发微博迅速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D.对经营用户给予特别关注和维系(28原则)

3.PGC型的内容生产生态如何持续

面临问题:

①调性定位

②执行

A.在相应的定位下,如何做出好的、用户爱看爱传播的单篇内容

  • 选题策划:对知名对象的吐槽;对经典案例/对象的专业深度分析;颠覆认知式的观点、论点;热点事件的差异化视角解读、分析;数据、盘点、语言类;共鸣性问题解决;与星座、八卦等大众话题结合的娱乐类内容;精彩故事、段子类消费娱乐型内容
  • 资料收集&整理
  • 内容加工生产:收集灵感;先明确内容框架,再逐次填充细节
  • 内容组织&呈现/内容编排:形成自己的某种固定编排风格

b.如何长期保证PGC内容体系的供应能力和做好长期内容规划?

策略:常规内容保底、爆款内容重点突破(每1~2周1篇)

4.如何思考内容的“组织”和“流通”?

根据产品的内容调性、产品特质、用户需求类型、访问习惯等来明确自己产品的内容组织形式和内容流通机制。然后,产品需要吧所有机制类的东西产品化,而运营则需要具体再去评估,这些组织和流通环节上,有哪些是需要运营驱动的,

(1)内容的组织(4个层次)

①单片内容的组织&标准建立:

对内容的样式、构成本身等进行一系列标准化的约束;人工审核/用户投诉等保证质量

②相关内容的聚合(提升其短期内可以被用户集中消费的可能性):

专题、话题、相关推荐、精选等;可以以特定事件/话题、人物、时间、解决某个问题、用户个人兴趣等为中心

③整体内容的导览和索引:应对用户主动访问内容

“闲逛”式:信息流、热门话题、官方推荐、最新最热

“目的导向”式:分类、搜索导引

④核心拳头内容的呈现:用户第一次访问产品时,把产品特定的调性和识别度传递给用户,让他们能够记住你

站内banner、核心推荐位、浮层、弹窗

(2)内容的流通

①对内的流通

A.内容运营人员的人为干预和组织:内容展示页的维护和更新——适合早期用户基数不大/专业度高需要专业人员解读介绍/用户内容需求高度一致、个性化需求较少的产品

B.算法的智能推荐——适合用户体量大&个性化需求多的产品

C.依靠用户关系和用户行为:基于我关注的人的关系链,通过点赞等用户行为把相应内容推荐到我的信息流来——适合已有用户关系链/用户对内容的消费习惯会高度依赖于“人”的背书和推荐的产品

②对外的流通

A.通过产品机制、运营手段等鼓励用户自发把优质内容分享到外部第三方平台——内容质量(核心)、产品体验、激励机制

B.运营人员主观挑选优质内容分享至外部第三方平台

(四)转化型文案的常见写作方法

1.什么是转化型文案

文案被写出来的唯一意义,就是要引导用户完成某个特定性为,俗称一次转化。如标题是为了让人打开文章

2.短文案(如标题、banner)2个原则

(1)傍大款,与高热度/知名度的产品/人物/事件关联

(2)颠覆认知

发散性地思考一些特定问题,然后在每一个问题方向上,借鉴以上原则产出标题。如是怎么分析的?《一个10年运营总监眼中,Papi酱2200万拍卖会的操盘逻辑》

3.中长文案(如微博、商品描述、转化型软文)

*3个常用方法

(1)引起用户注意——激发他的兴趣,勾起其欲望——促成用户行动,带来转化

(2)以一个故事的方式把用户带入某个场景——制造关键矛盾,引起用户好奇——提出关键问题——推出解决方案

(3)把用户在转化行为前可能面临的问题依次列出,进行解答和说服

*核心原则:文案要先确保用户能看懂,再进一步激发转化

(五)内容质量&标题

1.相信内容的价值和力量,不要只把内容当做一种工具或手段。以得到用户认同而非吸引更多眼球为导向来做内容

2.把内容当做一种“与用户交朋友”的手段,向朋友推荐什么?怎么推荐?

3.让自己更有节制,做符合自己本心、自己喜欢和相信的内容

4.习惯体验新奇有趣的事物并持续思考,从细节中发现不同,从而让内容有吸引力

(六)激发用户参与、调动用户互动积极性的8大原则

8大原则+“流程化思维”=先梳理出某件事情的流程,再去在每一个节点上都通过一些手段方法去刺激到用户,最终带来整体数据和转化率的提升

1.物质激励

2.概率性事件,如抽奖

3.营造稀缺感

4.激发竞争意识,如微信运动排行榜

5.赋予用户某种炫耀、猎奇的可能性

如成功H5核心:“炫耀+猎奇”

(1)给用户分享至社交媒体来“炫耀、秀自己”的理由

(2)被发到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后能引起他人好奇,进而产生互动带来新一轮传播

6.营造强烈情绪&认同感

靠细节的刻画、理念的传递等

7.赋予尊崇感&被重视感。如精心设计的邀请函

8.通过对比营造超值感。如提供三项服务来突出其中一个的优势

(七)两大案例

1.懂球帝

2.简书&魅族

(1)容易激起人好奇心、容易引发传播的活动名

(2)简洁、清晰,能让用户迅速理解的活动规则、活动说明

(3)让用户有想要参加的意愿

(4)保证活动热度不减,通过已有作品的公示等

 四、运营的一些宏观规律和逻辑

 (一)运营背后的客观规律从“层次感”到“非线性”

3大运营规律:

1.带着短视的线性思维(只考虑单一结果导向)投入运营工作中,往往很难做好运营

互联网:A持续使用——A引来B的关注——AB持续使用——C为了让AB关注他愿意跑过来给我钱(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

2.一款产品在其早期过于关注用户增长,甚至出现“爆红”等现象,往往反而会加速其死亡

一款产品,如果自身核心用户价值点还未明确、产品体验还不够完善时,贸然追求大量用户增长,往往导致死亡

3.早期产品的运营,一定要围绕着“口碑”进行

早期产品体验糟糕,口碑从哪里来?——运营对用户的感染力、服务态度、产品理念、产品迭代优化的速度和能力、其他方面给用户创造的价值等

只有产品有扎实口碑后,才能把“增长”作为目标

把早期用户当做最好的朋友

(二)什么是好的运营

1.对各类运营手段非常熟悉

2.有过一些复杂度较高的运营项目操盘经验

3.依据不同产品发展阶段/当前占据市场份额的大小有不同运营侧重点

(1)探索期产品——“口碑”,产品功能、产品使用体验、产品风格、产品分为、服务能力

运营点:

①挑用户:拒绝可能带来伤害&目前服务不好的用户

②找到部分“活跃”、在小圈子内“有影响力”的KOL成为早期种子用户,通过服务好他们,让他们来背书传播

③服务好种子用户,在他们心中建立不可替代性

(2)快速增长期产品——占领市场

运营点:

①推广层面:各种渠道的铺设

②曝光度:创建围绕产品的事件、话题

③补贴:拉动用户增长速度,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④精细化运营:面向不同用户实施不同运营手段

(3)成熟稳定期产品——品牌形象树立、用户活跃度、商业变现

运营点:

①大量品牌传播活动与事件

②大量面向特定用户且周期相对固定的活动

③各种潜在的商业变现方式尝试及围绕着增加收入的运营

④对用户的全面精细化运营

(4)衰退期产品——老用户的维系和生命周期管理、探索新的产品方向

4.依据不同业务类型和商业模式有不同运营侧重点

依据三个维度评估运营工作该如何规划——

(1)商业逻辑

①“直接面向用户售卖某种商品或服务获得盈利”——用户买单(如电商产品)

核心能力:

 A.商品和货源的选择和拓展能力

 B.商品包装和营销能力

 C.供应链全程服务能力

②“免费+增值服务”——用户买单(如工具类产品)

核心能力:

 A.免费试用用户的获取能力

 B.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依赖性培养

    a.慢慢引导用户把更多社交关系、个人记录、数据等逐步沉淀到产品中

    b.通过理念输出、标杆树立等各种方式谆谆善诱式的完成对用户的教育

 C.用户日常使用行为到付费服务之间的路径搭建

 D.最终的增值服务或第三方付费服务的售卖

③“免费+流量or数据变现”——第三方买单(如社区广告)

核心能力:

 A.引导用户发生特定行为、搭建特定氛围的能力

 B.持续维系住用户形成用户活跃度的能力

 C.对于内容、数据和现有重点用户资源等的整合能力

(2)典型用户行为频次

①用户一次性使用——获客渠道的铺设和广告投放;销售转化的有效性;客单价

②用户中低频次使用(数月一次/1~2年一次)——渠道铺设,占据入口;品牌传播,占据认知

③用户高频次使用(至少每周一次)——培养用户使用习惯;鼓励现有用户分享,形成病毒传播和增长

(3)用户间是否会用过产品形成某种关系

①单向服务式

②“连接器”式

A.氛围打造,与早期用户建立紧密联系,并获得认可

B.建立完善规则、边界和约束条件

每一个规则的建立,最好建立在一些真实发生的事件案例上,最好在公布前广泛寻求用户意见。

5.搭建运营体系

(1)保证基础业务的顺畅运转——梳理产品的主业务流程(“流程化思维”);结合流程进行思考,为了保证流程运转需要什么工作

(2)把产品的“开源”和“节流”变成固定动作(非探索期产品)

①开源:结合app现有稳定增长来源指定策略——结合场景,优化分享流程及文案;优质内容外推;优化SEO/ASO;定期推出深度内容

②节流:

A.梳理出六十行为比较高发的节点

B.结合用户访谈、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等各种手段定义出用户流失原因

C.针对每个节点下流失原因,定义出一系列解决方案——如特殊福利折扣、优化流程、引导文案、设置用户流失预警机制等

(3)确保“最关键用户行为”的发生几率——梳理用户引导流程;梳理运营机制;新手任务等

(4)核心用户的界定和维系机制的建立——①什么样的用户为核心用户②如何更好维系核心用户

(5)阶段性通过活动、事件、营销等实现用户增长

(三)社区/社群的典型运营路径和逻辑——同时考虑“关系”&“内容”

4个关键节点

1.创建和初始化

找到一个主题;有某种普世的价值观(建立在一些规则上);熟人推广&精准推广

2.信任感与价值确立——信任感通常产生于社区提供了超出用户期待的服务和回报时

3.社区的去中心化

     2种常见套路

      (1)培养和发掘追随者,多中心

      (2)引导社区内用户建立关系:讨论互动&共同行为

4.社区的“自生长”

      (1)基于共同价值观为社区内的言行画出边界/游戏规则;

      (2)维持成熟活跃状态:①筛选出优质UGC内容二次传播、精准推送②为零散UGC内容梳理框架使之成体系并增加黏性③将社区内活动运营做的常规化、事件化

      (3)拓展社区可以承载的话题,借以扩大潜在用户数

 五、一个运营的职业发展与成长

(一)顶尖运营与普通初级运营的区别

1.对于各种常规运营手段的认知、熟悉和运用

2.对于各种非常规运营手段的认知、熟悉和运用

3.对于各种不同产品形态以及他们所对应更舒适的运营侧重点要有所认知

4.对于“链接产品和用户”这件事的整体节奏感的感觉和把握(快、慢、衔接)

5.构建生态的能力

6.建立起运营方对于用户群体的相对影响力和控制力

(二)互联网运营的能力模型与成长路径

1.一个运营的能力构成和能力模型:进入标志、主要障碍、如何提升

P1:纯新人——多学习接触新鲜事物;多发问多思考;磨练行动力和执行力

P2:有经验的入门型/成长型从业者,1-3年工作经验——多受虐;多接触用户;积累专业知识,磨练专业技能

P3:业务骨干,3-5年经验——多体验分析不同类型产品;业务、行业层面思考;找到特长点并积累

P4:专家,5年以上经验——多与牛人交流;多理解分析成功业务流程和体系;从“业务精英”到“领导者”;学习更多行业知识和产品运营方法;对各岗位间的关系、差异、配合有自己的逻辑并能讲清楚

P5:高级专家,综合型人才——多跟顶尖高手交流;拓宽视野,从大局判断理解事物;负责过2-3款完全不同类型的产品的成长和运营规划

(三)运营人的择业

1.从个人特质和工作方向来说:工作内容、核心能力、具备特征

(1)内容生产、维护型的运营——对内容敏感

(2)创业策划、创意营销型的运营——创意策划能力&懂传播

(3)渠道推广型的运营——对各推广渠道、手段的熟悉度和亲近程度&执行力

(4)用户互动&维系型的运营——优秀的沟通能力&很快让别人在线上喜欢上你&组织张罗能力

(5)销售型的运营——销售能力

(6)强执行、项目推动型的运营——执行力&事务管理、项目管理能力

(7)策略型的运营——数据分析、挖掘能力&逻辑思维+大局观

2.从不同类型的产品来说:主要运营工作

(1)工具类产品——增长和对外清晰传递产品价值为主:推广渠道铺设、营销事件策划

(2)内容型产品——提高内容质量、促进内容传播、依靠内容的积累和传播进行拉新

(3)社交类产品——以玩法驱动用户参与

(4)社区类产品——构建生态,前期靠种子用户和氛围,后期靠话题、事件、用户关系

(5)平台类产品——用户的拓展和运营,前期靠人肉+种子用户运营,中后期靠策略+业务匹配效率

(6)电商类产品——流量建设、老用户维系、品牌建设和营销

3.运营人的“坑”

(1)新人小白没人带

(2)一味追求“大公司”的光环而沦为一颗螺丝钉

(3)团队不靠谱

(4)靠谱的运营无法扮演重要角色(轻运营的产品)

(四)个人经验

1.进入一个新的行业,第一要紧事要尽快建立起几项自己在该行业内的核心技能

2.作为运营,已经有了一两项安身立命的核心技能后,最好参与或负责一些复杂项目的推进落地

3.一个人的进步和提升往往受到环境牵引——压力&风险

4.与高手交流应围绕着让问题得到解决,双方付出几乎相同的努力

5.对个人成长而言,除了环境因素,要把各种对自己有价值的事情串联在一起,为自己构建一个良性循环

6.作为运营,党对所负责的领域已比较熟悉,开始可以独立对运营指标负责,面临两种选择:(1)横向去了解多种不同类型的产品运营逻辑(2)纵向往深了走,比如还是在同一个行业领域内,去负责用户体量更大、业务线更加复杂的产品

(五)工作三五年后,互联网人的未来在哪里?

3大建议

1.如何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1)ABZ计划

(2)如果已经成为了一个中等以上段位的选手,情尽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圈子里的价值传递者或贡献者,而不是单一的观望者或价值消耗者

2.如何完成个人能力的提升和进阶

2条提升个人能力的曲线(先1再2),代表所处不同的段位

(1)第一条曲线向外:行业技能曲线——持续实践+总结+找人讨教交流

(2)第二条曲线向内:思维/认知模式曲线——①多跟行业高手混在一起②找到合适的事情和环境牵引自己往前走

(3)关键节点:对于商业和行业的理解

3.面临不同选择时该如何选择

(1)小公司or大公司

①第一条曲线早中期——大公司打磨;方向清晰有人带的小公司

②第一条曲线末端——独立负责一个业务模块或产品线的机会

(2)现实收益or未来

①卡在第一曲线/没有机会进入第二曲线——未来、机会

②不希望更大突破/能力晋升进入个体成熟期——现实收益

(3)创业or not

取决于个人能力及意愿

 六、一个运营人的自省与思考

1.世界上存在两种逻辑,“推动”&“触动”

(一)未来十年,互联网行业需要什么样的运营

1.能够懂业务的运营

2.有宏观视角,能够对产品的成长负责的运营

3.懂产品的运营

4.能够赢得C端用户发自内心喜爱的运营

(二)运营观和运营“伦理”

1.遵循“触动”的逻辑做事,与用户交朋友

推动:让对方进入你设计的逻辑和流程中,并最终得到你预期的结果,让你获胜。“KPI”

触动:与用户共同创造出一个结果,通过互动给批次带来新的可能性

2.几个建议

(1)与用户互动时“不卑不亢”

(2)不只关注用户是否愿意发生关系,更关注用户与你从认识、喜欢、发生关系及整个过程的感受和体验

(3)推荐之前充分理解产品逻辑并认可喜欢上它

(三)作为运营,对互联网行业的建议和思考

更重视运营;根据产品定位招聘合适的运营;帮助运营成长;打动运营

七、运营人眼中的互联网及未来

(一)互联网是什么

1.互联网是一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工具

2.互联网是一种新的充分拥抱变化的思考方式

敏捷和迭代,倡导一种“把变化视为常态”的思维模式

3.互联网是一种途径:它连接一切,赋予更多人以自由和平等

4.互联网是一种相信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的信仰

第四部分   周报

一、工作情况

(一)已完成

1.小组工作

(1)小组成员破冰并担任组长

(2)小组名称、logo及成员自我介绍设计及提交

(3)确保每个人在官网修改昵称

(4)小组全员完成《运营之光》思维导图的提交

2.个人工作

(1)阅读《运营之光》并完成读书笔记及思维导图,并上交个人作业

(二)进行中

要求组员对思考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在群中分享,10.6号晚统一讨论

二、工作复盘

(一)关于小组

1.满意

(1)在小组成员群内破冰基本结束,聊天进入无序状态时,主动将话题引入任务中来。并在小组成员都表现出对互联网的了解没有自己深入,且未明确表示担任组长意愿的时候,主动表示自己担任组长的意愿并询问他人意见,最终当选组长。——以恰当的方式保证任务顺利完成,并适时表现自我、争取机会

(2)后期每日催促组员在群内打卡进度,保证小组任务及所有组员个人任务都按时完成。——每日打卡利于成员间互相激励,也利于群活跃

2.不满意

(1)在个人认为开始前期,只顾自己的进度,而忽视作为小组长的责任。导致任务前期群内氛围较差,部分成员进度较慢。——应时刻保持作为组长的责任感,不能只顾自己。

(2)群内氛围整体较冷清,与组员性格有关,但作为组长没有及时发现对实施解决方案。——应每天在群里分享自己做任务时的心得和困惑,鼓励大家积极交流,提高小组凝聚力。

(二)关于个人

1.满意

(1)效率较高:在任务较紧急的情况下没有放弃写读书笔记,并完成思维导图。——将自己放在紧迫的环境中,给自己压力,自然就获得了效率和成长。

(2)习惯养成:以前读书只知读书笔记,决心从现在起每读一本书自己制作思维导图。——将别人的思想变成自己的不只需要以自己的方式说出来,还要能够结构化,变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2.不满意

(1)对思维导图的概念不清晰:即便上网查过一些资料,但至今对如何生成优秀的思维导图仍没有明确的方式。期待明晚的班会

三、建议

(一)作业复盘

期待班会在总结作业完成情况的同时,能够给予一些关于作业的指导。以本周为例,什么样的读书思维导图是比较优秀的?怎样完成一份优秀的思维导图?

(二)群管理

鉴于群内人数较多,发言较积极。建议建立【通知群】和【水群】两个群,通知群用于发通知及成员主要问题及解答的总结,水群用于问题解答和交流。

(三)个人感受

我们能够充分感受到各位导师的用心及辛苦,在此代表14组成员(如果可以的话也代表所有mini计划第二期成员)致以非常诚挚的谢意。谢谢所有支撑mini计划顺利进行的小哥哥小姐姐!

第五部分   班会

一、三个工作方法,一个工作原则

(一)工作方法

1.Timeline(SOP工作法):(1)把大任务切分成小任务,将最终ddl切分小ddl;(2)自己定一个较提前的ddl

2.读书:重点&非重点,二八原则

3.分组:团队,每一个人总结其中一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并分享。每人分享7个知识点

4.mece法则——拆解问题

5.smart原则——表达&解决问题

-Sepcific:工作指标必须具体。eg,什么时间内做什么,不引起歧义

-Measurable:可衡量

-Attainbable:可达到,且能充分利用资源

-Relevant:与其他目标有相关性

-Time-bound:有明确的截止日期

二、《运营之光》黄有璨分享

(一)经典案例背后的运转

(二)各个岗位之间的关系及差别(产品、运营、研发、设计......)

(三)底层思维:流程化、精细化思维、杠杆思维、目标导向、效率导向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yuhande/p/11615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