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Spring:SpringBoot发起bean定义注册的“二次攻坚战”

上一篇文章整体非常轻松,因为在容器启动前,只注册了一个bean定义,就是SpringBoot的主类。

OK,今天接着从容器的启动入手,找出剩余所有的bean定义的注册过程。

具体细节肯定会颇为复杂,同样,大家只需关注都干了什么,不用考虑如何干的。

来宏观的看下容器的启动过程,即refresh方法,如下图01:


只捡重要的来说,就是四大步:


第一,准备好bean工厂(BeanFactory)。

第二,调用已经注册的bean工厂后处理器(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第三,注册bean后处理器(BeanPostProcessor)。

第四,实例化所有的单例bean。

其中第二、第三引入两个新概念,“bean工厂后处理器”和“bean后处理器”。

为了更好的理解它们,再来赘述一遍和bean相关的操作过程。

注册bean定义 ->  -> 实例化bean -> 依赖的装配 ->  -> 初始化bean ->  -> OK

这个就是从一开始到bean实例准备好的整个流程。其中①②③是Spring预留的三个埋点,可以在这些地方插入一些用户代码,进行一些定制化。

其中位于bean定义已经注册好后,尚未开始生成bean实例时,此处就是用来自定义处理bean定义的。

剩余位于bean实例的初始化方法执行之前和之后,此处就是用来自定义处理bean实例的。

所以①处就对应于上述的第二,即bean工厂后处理器。②和③处就对应于上述的第三,即bean后处理器。

因此,可以看出,在容器启动过程中,能够和bean定义搭上关系的只有上述的第二,就是bean工厂后处理器。

它就是接下来我们的突破口。可是会有人问,从一开始到现在,明明没有人注册过它,为什么这里会调用它呢?

咦,这个问题问的好。不妨倒推一下,首先,肯定是注册了这个bean工厂后处理器了,不然这里为啥要调用,不然剩余的那些bean定义是如何注册到容器里的?

既然我们(即用户代码)没有注册,那一定是系统(即框架代码)自动注册了。好吧,只能姑且这样认为了。

那就找吧,肯定是隐藏在了某个地方。找啊找啊找朋友,找找找。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到了,它隐藏在了两个类中,就是两个负责注册bean定义的类。

AnnotatedBeanDefinitionReader这个类的构造函数中,如下图02:


ClassPathBeanDefinitionScanner这个类的scan方法中,如下图03:


我们发现它们执行的是相同的代码,这不就执行两遍了吗?哈哈,里面做了幂等处理啦。

进到这个方法里会发现注册了好几个bean,但是bean工厂处理器的只有一个,如下图04:


它的bean名称里带了个internal,说明是内部使用的,即“基础设施”的作用,如下图05:


这个类的名称以ConfigurationClass开头,表示是对标有@Configuration注解的类的全权处理。

仔细想一下,让你在Spring家族中选择一个最特殊、最常见的注解,任何人都会选择@Configuration这个注解。

再仔细体会下,这个注解其实具有类似“配置”和“管理”方面的功能。可以说整个Spring都是围绕着它构建起来的。

OK,现在即将迎来本文的核心内容,打起精神来。照例还是侧重整体过程,弱化具体实现细节。

第一,取出已经注册的bean定义,其实就是主类自己这个光杆司令。

第二,判断它是否需要被处理,满足的条件是:

1)标有@Configuration注解

2)标有@Component注解

3)标有@ComponentScan注解

4)标有@Import注解

5)标有@ImportResource注解

6)含有@Bean方法

只要这六个条件满足其一,就需要被处理。

由于SpringBoot的主类上标有@SpringBootApplication注解,所以上述第1条就已满足了。

因此主类需要被处理,这不废话嘛,目前只注册了它自己,必须的被处理啊。

编程新说注:每一个符合条件的类,都可以认为是一个源(Source,即源泉),它的作用就是向容器中贡献bean定义。

第三,如果类上标有@Component注解,就去处理它的静态内部(嵌套)类,如下图06:


这其实已经是递归了,所以处理方式是一样的。

第四,接着处理@PropertySource注解,它可以引入.properties文件,会把文件中的属性值放入到Environment中。如下图07:


第五,接着处理@ComponentScan注解,它会扫描指定的jar包,并从中获取bean定义,如下图08:


第六,然后再处理@Import注解,如下图09:


该注解共可以引入三类内容:

1)另一个普通类,但是当作@Configuration类

2)ImportSelector接口的实现类

3)ImportBeanDefinitionRegistrar接口的实现类

其中第2、3是通过实现接口,自己写代码来注册bean定义,超级灵活,随意掌控。

编程新说注:这种方式的一般典型用法是,在实现第三方框架和Spring框架整合时使用。

请看下代码,如下图10:


第七,然后处理@ImportResource注解,它用于引入.xml文件,可以使xml和注解两种方式混合使用,如下图11:


第八,然后再处理类中的@Bean方法,如下图1213:



第九,然后再处理接口里面的默认方法,且方法上有@Bean注解的,如下图1415:



第十,最后再处理父类,如下图16:


因为每个@Configuration类除了自身是源之外,还可以向容器贡献其它的源,所以总体是递归进行的。

在进行的过程中,做好了防重复处理,所以不会出现重复注册。

以上所有这些其实都是ConfigurationClassPostProcessor这类里面的逻辑。

它不仅仅是一个bean工厂后处理器,还是一个专门用于注册bean定义的后处理器。

这个类在容器启动时会被调用,因此把其它类的bean定义注册到了容器中。

>>> 品Spring系列文章 <<<

 

品Spring:帝国的基石

品Spring:bean定义上梁山

品Spring:实现bean定义时采用的“先进生产力”

品Spring:注解终于“成功上位”

品Spring:能工巧匠们对注解的“加持”

品Spring:SpringBoot和Spring到底有没有本质的不同?

品Spring:负责bean定义注册的两个“排头兵”

品Spring:SpringBoot轻松取胜bean定义注册的“第一阶段”

作者是工作超过10年的码农,现在任架构师。喜欢研究技术,崇尚简单快乐。追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说技术,希望所有的读者都能看懂并记住。下面是公众号和知识星球的二维码,欢迎关注!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xinjie/p/taste-spring-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