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要求 2018091-2 博客作业-1、2、3、4、5、6、7

此作业的要求参见【https://edu.cnblogs.com/campus/nenu/2018fall/homework/2101

1.在 cnblogs.com (博客园)建账号

  博客地址:博客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uyy0817/

   2.(1)回想一下你曾经对计算机专业的畅想

   高考过后,我和我的家人开始研究讨论应该报考的学校,我父母本来的意思是想让我进一所师范类学校,毕业后安安稳稳当一名老师,我就报考了东北师范大学。可是,随后的事情就出乎了我们的预料,我被调剂进了计算机专业,还是非师范类的,我和我的父母都很惊讶,但是没有办法,我不可能回去重新复读一年,于是,就接受了这个上天的安排。在大一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也曾幻想过自己可以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成为一个计算机大神,可以自己写游戏,开发软件,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激情。可是,随着之后课程的深入我发现,计算机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成为一个计算机大神也不是那么简单,甚至我觉得我根本不能成为一个计算机大神,我失去了当初的激情。我在大学本科四年所学的课程都是理论居多,很少有实践,一些理论存在于脑子里,根本不会用,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了,相当于没学。我觉得我过去接触的课程和我对计算机的理解有一些出入,我觉得计算机应该动手编程更多一点。我觉得计算机是我喜欢但不擅长的领域。我喜欢是因为它很神奇,它和我以前接触过的东西都不一样,我对它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我不擅长是因为它对我来说有点难了,本科的课程上学习的理论枯燥无味,很难听懂,就算勉强听懂一点,我也不会应用,久而久之,就都忘记了。

  (2)考取研究生,对照前人们走过的路和描述未来发展,现在的你自我感觉你已经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有哪些?离成为一个合格的计算机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能力上差距哪些?

  本科四年,我学过的计算机的相关课程有很多,例如C语言,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等。在本科期间,我也有写过一些代码,但都是很简单的小题目,所以,编程基础很差。我觉得我距离成为一个合格的计算机学生,我还差很大一截。首先,本科所学的理论知识我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其次,编程基础很差,需要继续努力。最后,我还缺少真正的项目实践,因为我根本就没有参加过项目,在这一方面上很欠缺。

  (3)每天都是一个人生的选择的十字路口,学术研究、工程项目、社会实践 (?) ,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努力方向。对照以上你阅读的前人们的经历,你的选择是什么?在这种选择下,你认为你相比其他同学来说有何优势,有何劣势?针对你的选择,你给自己的本学期的规划是什么?

  我的选择是工程项目。在工程项目方面,我没有真正参加过一个工程,一个项目,我觉饿得相比于其他同学,我没有任何优势,如果非要说一个我的优势的话,那我的优势就是我肯花时间在这个方面吧。我不怕辛苦,我选择工程项目的目的就是想从里面学到真正的我可以应用的东西,以便以后走入工作岗位不那么手忙脚乱。我的劣势就是我没有参加过项目,编程基础差,需要大量的实践学习。针对我的选择,我给本学期订的规划是希望自己经过这个学期的努力,可以多多少少了解一个项目的基本内容,真正知道软件工程是什么,在编程方面得到提高。

  (4)你对这门课的期待是什么?你打算平均每周拿出多少个小时用在这门课上?

  我希望我可以在高级软件工程这门课程上,可以了解软件工程到底是什么,并亲身体会一下参与项目的感受。我打算每周要花25到30个小时的时间在这门课程上,平均每天4个小时左右,时间总是可以挤出来的。

3.通读《构建之法》,发布随笔1篇,要求列出5个问题,可以是读后不理解的,或者读后反对的。要有观点、有证据或分析。字数不是直接的考核标准,但是要求长到能把观点表述清楚。

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请看这个文章:http://www.cnblogs.com/rocedu/p/5167941.html ,以及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问题。 还有这些要点:
① 在每个问题后面,请说明哪一章节的什么内容引起了你的提问,提供一些上下文
② 列出一些事例或资料,支持你的提问 。
③ 说说你提问题的原因,你说因为自己的假设和书中的不同而提问,还是不懂书中的术语,还是对推理过程有疑问,还是书中的描述和你的经验(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矛盾?
一个模板可以是这样:
我看了这一段文字 (引用文字),有这个问题 (提出问题)。 我查了资料,有这些说法(引用说法),根据我的实践,我得到这些经验(描述自己的经验)。 但是我还是不太懂,我的困惑是(说明困惑)。
【或者】我反对作者的观点(提出作者的观点,自己的观点,以及理由)。
大学生应该能写出自己的思考, 而不是摘抄书本内容。
提示:编程经验不多的同学,建议看16章 “创新”, 提出自己的问题。

   问题1.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能否创新?

  在书中16.1.1 “迷思之一:灵光一闪,伟大的创新就紧随其后”中讲到:在我们熟悉的计算机和IT领域,所有我们看到酷的东西,都是几代人,许多团队前赴后继持续创新的结果,就像拼图一样,不要一开始就想着找到并拢对所有的拼图块,以为能打造一个巨大的创新。那这样说的话,创新需要几代人,许多团队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我一个仅仅三年的研究生能否做到创新?

  问题2:作为学生,我有了我认为好的想法,是否应该提出来并坚持实现这个想法呢?

  在书中16.1.3“迷思之三:好的想法会赢”中运用键盘的布局和国际标准衡量制度(米/千克)和英制衡量制度(英尺/磅)的对比告诉我们好的想法不一定会“赢”,这时,我突然有的好的想法是否能够提出呢?是否能够继续将我的想法坚持下去呢?

  问题3:既然领域的专家有时候没有领域外的创新者那么有创意,如果只单纯的追求创新,我是不是可以选择不在计算机领域深造,只单纯的提供创新的想法呢?

  在书中16.1.5“迷思之五:要成为领域的专家,才能创新”中讲到:70%的创新者说,他们最成功的创新,是在他们的拿手领域之外发现的。既然这样,如果只单纯的追求创新,我是不是可以选择不在计算机领域深造,只单纯的提供创新的想法呢?

  问题4:既然没有成功包袱的小公司反而能把颠覆性的创新带到市场,那么,我在经过研究生三年的学习之后,是选择进入成功的公司,还是小公司?

在书中16.1.7“迷思之七:成功的团队更能创新”中说到:当成功的企业步入中年,它们当年发迹的市场成熟了,当年赖以成功的创新技术成了主流的成熟技术,在成熟的市场和维持性的技术环境中,技术的创新并不是影响企业成败的主要因素。然而,颠覆性的创新会带来产品和市场的巨大风险,这些企业中的流程、价值观和文化会排斥颠覆性的创新。那些没有成功包袱的小公司反而能把颠覆性的创新带到市场,挑战成熟企业的霸主地位。既然这样,毕业之后,步入社会的我该如何抉择?

  问题5:创新者是“屡败屡战”,那我是否应该坚持创新?

  在书中16.1.8“迷思之八:创新者就是冒险家”中讲到:创新人士的关键特点不是喜欢冒险,也不是躲避风险,而是从错误中恢复并继续努力,就像文言文中说的屡败屡战。如果我的一个想法在我实验了N次,而这N次都是失败,我自己觉得都看不见希望的时候,是否还应该坚持下去?

  4. 很多人有不为大家所知的本事,而这个能力可以超过周围90%的人。比如课堂中教师提到,如果表现得不像高度近视,如何伪装得不像脸盲,能做40个俯卧撑。当然,也可能是篮球、足球、钢琴、ACM、演讲。请给出你超出朋侪的特殊技能,并告诉我们,你如何通过何种努力、花了多久获得这样的成就。

    我很执着,认定的事我就会坚持下去,比如我与我男朋友恋爱五年。期间双方也会有一些小摩擦,但双方都能很快的冷静下来,和好如初。

  5.采访本课程往届同学(含外校和毕业生). 现代软件工程这门课已经上了好几年了,以前有很多学生做过团队项目(说不定包括本校的学生),请你们找一个以前的团队采访一下:

  • 当时的项目有多少用户,给用户多少价值? 现在还有人用吗?
  • 这个项目能否给我们团队继续开发,源代码/文档还有么?
  • 项目开发有什么经验和教训
  • 对学好软件工程有什么建议

      我找了一个还在读的学长,他们小组做的是一个阅读器,当时大概超过五十人使用,用户读书很方便,现在估计无人使用。

     至于能否给我们团队开发,需要取决于团队的意见。源代码和开发文档是有的。

     他告诉的我的项目开发的经验简讯是:一个小组要团队协作,各尽所能,才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

     他对我学好软件工程的建议是:及时完成作业,尽可能多的完成附加作业,积极参加讨论和课堂活动。

  6.以下统计精确到一百行。

  你目前的代码量是多少?

  你认为优秀的和一般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根据你的理想选择以下两问中的一个)为了有资格入职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需要多少代码量?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呢?

  你计划在本课程结束时,完成多少代码量?这些代码量分布在整个学期中,每周应完成多少代码量?

  我目前的代码量是1500行,我认为有资格进入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需要30000行的代码量。我计划在本课程结束的时候,完成2200行代码,每周约完成122行代码。

7.以下两篇博客必读,并务必写一些心得:

(1)你为何要来上课并且认真参与 [http://www.scalerstalk.com/816-attention]

(2)你在大学中体验到了哪种师生关系 [http://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5/16/2048044.html]

  

 第一篇博客的题目是Scalers:大学生上课为什么一定要认真听讲?读了这篇博客,我认真的反省了我自己。先不说小学、初中、高中的课程,就大学四年来说,我有没有做到上课并认真参与。答案是否定的。大一刚来到学校的时候,一方面基于对课程的好奇,另一方面,高中那种对学校老师畏惧的心理还影响着我,我认真上课,积极参加课堂互动,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上课次数的增多,我发现大学的老师不再像高中那样管着我们,他只管讲课,至于我们在下面是否听了,他们不在乎。这样一来,我开始放松自己,从一开始的上课溜号,到后来我发现周围的同学都在上课时玩手机啊,干点别的事情啊,我渐渐的也随波逐流,在课堂上玩手机,想听了就听一会,不想听就不听了,对待课堂开始随意了起来,不在那么认真听讲,不那么在乎课堂。

  我决定改正,从现在开始努力练习控制自己,认真上课。因为,就如作者所说,能力就像肌肉一样需要训练,既然需要训练就需要持续点滴地培养。而培养的方式就是在大学的每一个课堂上,要求自己认真听老师讲课。让认真成为习惯。要让自己学会不把课程讲的不好当做不听讲的理由;不自己主观的去判定课程有用无用;跟上老师的节奏,梳理自己的思路,以求最大的进步。

  第二篇博客的题目是现代软件工程讲义0教学方法。在这里主要讲述了几种师生关系,例如不成关系的蜡烛、春蚕和园丁关系,Retailer / customer (餐馆/食客)关系,Boss / Employee (老板 / 雇员)关系,Baby-sitter / Babies (保姆 / 幼儿) 关系,Buddies / Buddies (哥们 / 哥们) 关系,Stranger / Stranger (路人甲 / 路人乙)关系,Prison Guard / Prisoner (狱警 / 犯人)关系,Coach / Trainee (健身教练 / 健身学员) 的关系。

  我在大学中体会到了Retailer / customer (餐馆/食客)关系。我们很多人偏爱的是 “作业少、不点名、给分高” 的老师。有一些学生对待上课的态度是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样的上课态度是不对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uyy0817/p/9651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