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tar命令的一些用法

把常用的tar解压命令总结下,当作备忘
注意: tar是打包命令,本身不具有压缩功能,要压缩文件需要调用压缩功能实现

1.命令格式:

tar[必要参数][选择参数][文件] 

2.命令功能:

用来压缩和解压文件。tar本身不具有压缩功能。他是调用压缩功能实现的

3.命令参数:

必要参数有如下:

-A 新增压缩文件到已存在的压缩
-B 设置区块大小
-c 建立新的压缩文件
-d 记录文件的差别
-r 添加文件到已经压缩的文件
-u 添加改变了和现有的文件到已经存在的压缩文件
-x 从压缩的文件中提取文件
-t 显示压缩文件的内容
-z 支持gzip解压文件
-j 支持bzip2解压文件
-Z 支持compress解压文件
-v 显示操作过程
-l 文件系统边界设置
-k 保留原有文件不覆盖
-m 保留文件不被覆盖
-W 确认压缩文件的正确性

可选参数如下:

-b 设置区块数目
-C 切换到指定目录
-f 指定压缩文件
--help 显示帮助信息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4. 常用参数

上面太多了,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这五个是独立的命令,压缩解压都要用到其中一个,可以和别的命令连用但只能用其中一个。

-c: 建立压缩文件
-x:解压
-t:查看内容
-r:向压缩归档文件末尾追加文件
-u:更新原压缩包中的文件

下面的参数是根据需要在压缩或解压档案时可选的。

-z:有gzip属性的
-j:有bz2属性的
-Z:有compress属性的
-v:显示所有过程
-O:将文件解开到标准输出

下面的参数-f是必须的

-f: 使用档案名字,切记,这个参数是最后一个参数,后面只能接文件名。

5. 命令常见用法

这条命令是将所有.jpg的文件打成一个名为all.tar的包。-c是表示产生新的包,-f指定包的文件名。

 tar -cf all.tar *.jpg

这条命令是将所有.gif的文件增加到all.tar的包里面去。-r是表示增加文件的意思。

tar -rf all.tar *.gif

这条命令是更新原来tar包all.tar中logo.gif文件,-u是表示更新文件的意思。

tar -uf all.tar logo.gif

这条命令是列出all.tar包中所有文件,-t是列出文件的意思

 tar -tf all.tar

这条命令是解出all.tar包中所有文件,-x是解开的意思

 tar -xf all.tar 

5.1 压缩

tar –cvf jpg.tar *.jpg           将目录里所有jpg文件打包成tar.jpg
tar –czf jpg.tar.gz *.jpg        将目录里所有jpg文件打包成jpg.tar后,并且将其用gzip压缩,生成一个gzip压缩过的包,命名为jpg.tar.gz
tar –cjf jpg.tar.bz2 *.jpg       将目录里所有jpg文件打包成jpg.tar后,并且将其用bzip2压缩,生成一个bzip2压缩过的包,命名为jpg.tar.bz2
tar –cZf jpg.tar.Z *.jpg         将目录里所有jpg文件打包成jpg.tar后,并且将其用compress压缩,生成一个umcompress压缩过的包,命名为jpg.tar.Z
rar a    jpg.rar *.jpg           rar格式的压缩,需要先下载rar for linux
zip      jpg.zip *.jpg           zip格式的压缩,需要先下载zip for linux 

5.2 解压

tar   –xvf  file.tar      解压 tar包
tar   -xzvf file.tar.gz   解压tar.gz
tar   -xjvf file.tar.bz2  解压 tar.bz2
tar   –xZvf file.tar.Z    解压tar.Z
unrar e     file.rar      解压rar
unzip       file.zip      解压zip

6. 总结

*.tar     用 tar –xvf   解压
*.gz      用 gzip -d  或者 gunzip 解压
*.tar.gz 和 *.tgz 用 tar –xzf    解压
*.bz2     用 bzip2 -d 或者 bunzip2 解压
*.tar.bz2 用 tar –xjf   解压
*.Z       用 uncompress 解压
*.tar.Z   用 tar –xZf   解压
*.rar     用 unrar e    解压
*.zip     用 unzip      解压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uyiyuan/p/13760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