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程序员的HTTP缓存

1.后端程序员只需要关注请求头:

if-None-Match         //上一次response头中的ETag的值。

响应头:

Etag //是URL的Entity Tag,用于标示URL对象是否改变,区分不同语言和Session等等。第一次请求时,会带上etag.

响应头:

Cache-control:    
    public    //所有内容都将被缓存(客户端和代理服务器都可缓存)
    private   //只能客户端能缓存
    no-cache   //在使用缓存的资源之前,必须先和服务器确认返回的响应是否被修改,
          如果资源没有被修改,可以避免下载,验证是否被修改,是通过if-None-match和ETag来实现的。 no
-store  //浏览器和任何中继的web代理都不会储存这次相应的资源。 max-age //在这段时间内,浏览器不会向服务器发送任何情况, must-revalidation/proxy-revalidation

ETags和If-None-Match的工作原理是在HTTP Response中添加ETags信息。当客户端再次请求该资源时,将在HTTP Request中加入If-None-Match信息(ETags的值)。如果服务器验证资源的ETags没有改变(该资源没有改变),将返回一个304状态;否则,服务器将返回200状态,并返回该资源和新的ETags。 

2.ETag如何帮助提升性能? 
    聪明的服务器开发者会把ETags和GET请求的“If-None-Match”头一起使用,这样可利用客户端(例如浏览器)的缓存。因为服务器首先产生ETag,服务器可在稍后使用它来判断页面是否已经被修改。本质上,客户端通过将该记号传回服务器要求服务器验证其(客户端)缓存。
其过程如下:
        1.客户端请求一个页面(A)。 
        2.服务器返回页面A,并在给A加上一个ETag。 
        3.客户端展现该页面,并将页面连同ETag一起缓存。 
        4.客户再次请求页面A,并将上次请求时服务器返回的ETag一起传递给服务器。 
        5.服务器检查该ETag,并判断出该页面自上次客户端请求之后还未被修改,直接返回响应304(未修改——Not Modified)和一个空的响应体。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uyinlei/p/5535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