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定义了算法族,分别封装起来,让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

三个准则

  • 找出应用中可能需要变化之处,把它们独立出来,不要和那些不需要变化的代码混在一起
  • 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
  • 多用组合,少用继承

  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个抽象类Duck,每一个继承它的具体类代表一种特定的鸭子,这里的鸭子不一定是显示中的,还可能是模型鸭子等。我们试想,每一种鸭子都有自己特定的叫声和特定的飞行方式,有的还不会飞行,那么就会有很多种组合,如果我们将飞行与叫这两个行为定义到Duck类中,那么每一种特定的鸭子我们都要写很多实现,这样就会造成一些问题。

  • 代码在多个子类中重复
  • 运行时的行为不容易改变
  • 很难知道鸭子的全部行为
  • 改变会牵一发动全身,造成其他鸭子不想要的改变。

  这是我们就可以定义两个接口,分为代表飞行行为和叫行为,两个接口分别为FlyBehavior、QuackBehavior。然后在Duck类中调用接口,调用接口的方法,这样就不需要一直重复代码了。
  接着我们需要动态改变鸭子的行为,就可以在Duck类中定义两个set方法,将接口具体的实现赋予Duck类中的接口对象,这样就可以在运行时对行为进行改变了。

  以上就实现了一个简单的策略模式,只需要实现接口,并将接口对象set给特定的鸭子,那么这个鸭子就可以拥有特定的飞行方式或者叫的方式了。这也就是策略模式定义中的定义了算法族,分别封装起来,让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

以下为Duck类的定义

public abstract class Duck
{
    FlyBehavior flyBehavior;        // 飞行为接口
    QuackBehavior quackBehavior;       // 叫行为接口

    public Duck()
    {
    }

    public abstract void display();

    public void swim()
    {
        System.out.println("所有鸭子都可以游泳,我在游泳");
    }

    public void performFly()
    {
        flyBehavior.fly();
    }

    public void performQuack()
    {
        quackBehavior.quack();
    }

    // 设定方法,可以动态改变鸭子的行为
    public void setFlyBehavior(FlyBehavior fb)
    {
        flyBehavior = fb;
    }

    public void setQuackBehavior(QuackBehavior qb)
    {
        quackBehavior = qb;
    }
}

  再实现一种特定的鸭子就比较容易了,这样就将需要变化的代码与不需要变化的代码分隔开来,让代码的可维护性与可扩展性加强。

以上程序的完整代码可在我的Github中查看
地址为:https://github.com/yangliu0/DesignPatterns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uyang0/p/6271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