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学SSH(九)——Hibernate——Session之save()方法

Session的save()方法用来将一个临时对象转变为持久化对象,也就是将一个新的实体保存到数据库中。通过save()将持久化对象保存到数据库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1,系统根据指定的ID生成策略,为临时对象生成一个唯一的OID;

2,将临时对象加载到缓存中,使之变成持久化对象;

3,提交事务时,清理缓存,利用持久化对象包含的信息生成insert语句,将持久化对象保存到数据库。


OK,下面来看一个实例:

        //创建SessionFactory
        Configuration config = new Configuration();
        ServiceRegistry  sr = new ServiceRegistryBuilder().applySettings(config.getProperties()).buildServiceRegistry();  
        SessionFactory sessionFactory = config.buildSessionFactory(sr); 
        
        //打开Session
        Session session = sessionFactory.openSession();
        
        //开启事务
        Transaction tx = session.beginTransaction();
        
        //创建临时对象并赋值
        User user = new User();
        user.setId("1");
        user.setUserName("lsj");
        session.save(user);
        
        //提交事务
        tx.commit();
        
        //关闭Session
        session.close();


PS:

1,从Hibernate 4之后,Configuration类中,原先常用的,获取SessionFactory的方法buildSessionFactory()被标记为过时,官方建议使用buildSessionFactory(ServiceRegistry sr)这个方法来获取SessionFactory。

2,如果映射文件中为对象的ID指定了生成策略,那么在程序中为其ID赋值是无效的。会被系统自动生成的值覆盖,例如:


映射文件指定ID生成策略由Hibernate控制自增:

        <id name="id" type="string">
            <generator class="increment">
        </id>


然后程序中进行如下操作:

        user.setId("1");
        System.out.println("手动赋值为:"+user.getId());
        session.save(user);
        System.out.println("存入数据库的值为:"+user.getId());


这样,最终存入数据库的ID是Hibernate自动生成的自增ID,而不是我们手动给的值。

另外,执行save()方法时并不会将对象存入数据库,在提交事务时,对象才被真正的保存到数据库中。save()方法是将对象保存到Session的缓存中,提交事务时,Hibernate会生成相应的insert语句,将对象保存到数据库。


再跟大家说一点需要注意的地方,Hibernate在提交事务的时候,会将之前对对象做的操作一并提交。就算是在save()方法之后做的操作也一样。什么意思呢?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user.setUserName("old");
        session.save(user);
        user.setUserName("new");
        tx.commit();


执行以上操作,最终user.getUserName();得到的值将会是“new”,而不会是“old”,因为Hibernate在提交事务的时候把对user对象的所有操作都提交了。


OK,今天就到这里,save()方法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但是需要注意这些细小的地方,否则很容易出一些问题。一句话:学习框架的原理很重要,要想理解框架的原理,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看源码。


每天学一点,每天进步一点。祝大家每天进步。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ushuijinger/p/3556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