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模型

 

 

边做边改模型

      这种模型以前没有学过我们的教材上没有提只是在网上看到过  这是一种类似作坊的开发方式 对编写几百行的小程序来说还不错 但是用在比较复杂的项目中就不行了 这里不多说

 

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规定了各项软件工程活动 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 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 如同瀑布流水 逐级下落

瀑布模型的核心

         瀑布模型核心思想是按工序将问题化简 将功能的实现与设计分开 便于分工协作 即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实现与物理实现分开

快速原型模型

          快速原型是利用原型辅助软件开发的一种新思想经过简单快速分析快速实现一个原型用户与开发者在试用原型过程中加强通信与反馈通过反复评价和改进原型减少误解 弥补漏洞 适应变化 最终提高软件质量

快速原型模型可细分为:

         探索型原型 实验型原型 演化型原型

快速原型模型的开发步骤:

      快速分析 →构造原型 →运行原型 →评价原型 →修改 →完成

混合模型

         把几种不同模型组合成一种混合模型它允许一个项目能沿着最有效的路径发展 这就是过程开发模型(或混合模型) 实际上 一些软件开发单位都是使用几种不同的开发方法组成他们自己的混合模型

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结合起来 强调了其他模型所忽视的风险分析 特别适合于大型复杂的系统 这种模型的每一个周期都包括需求定义 风险分析 工程实现和评审4个阶段 由这4个阶段进行迭代 软件开发过程每迭代一次 软件开发又前进一个层次 由于软件过程呈现一种螺旋上升 迭代发展的形态 所以称为螺旋模型

增量模型

         又称演化模型 与建造大厦相同 软件也是一步一步建造起来的 在增量模型中 软件被作为一系列的增量构件来设计 实现 集成和测试 每一个构件是由多种相互作用的模块所形成的提供特定功能的代码片段构成.增量模型在各个阶段并不交付一个可运行的完整产品 而是交付满足客户需求的一个子集的可运行产品 整个产品被分解成若干个构件 开发人员逐个构件地交付产品 这样做的好处是软件开发可以较好地适应变化 客户可以不断地看到所开发的软件 从而降低开发风险

喷泉模型

         喷泉模型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象为驱动的模型主要用于采用对象技术的软件开发项目该模型认为软件开发过程自下而上周期的各阶段是相互迭代和无间隙的特性 生存期的各个阶段可以相互重叠和多次反复而且在项目的整个生存期中还可以嵌入子生存期就像水喷上去又可以落下来可以落在中间 也可以落在最底部

智能模型(四代技术(4GL))

         智能模型基于知识的软件开发模型 该模型应用基于规则的系统 它把瀑布模型和专家系统结合在一起 采用归纳和推理机制 帮助软件人员完成开发工作 并使维护在系统规格说明一级进行 说实话这个模型我不太懂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ushuijinger/p/2830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