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跳出日志的围墙[转]

博客是作为网络日志的“概念”引入中国的,由于极大的满足了众多网民的诉说欲望,得以在中国疯火了几年,但是2006年随着web2.0泡沫说的盛起,由于缺乏明确的盈利模式,博客也成为了最多被质疑的web2.0的代表。

分析博客被质疑的几个方面:

    硬性广告潜力不足:博客的自我主义和草根性,决定了关联性不强的硬性广告难以吸引用户眼球。一方面,博主多是抒发内心感受,除少数朋友之外,外界关注度不高,即使有用户浏览,也多只是注重内容;另一方面,博主本身具有明显的草根性,对于未经允许植入其中的广告本身就有排斥意识。虽然bokee已经引入了“博客金行”的模式,但仔细分析下就会发现,这无异于把博主视作小媒体,而浏览者则是广告受众,广告受众对于这种与博客内容关联性甚少的硬性广告,究竟有多少可开发的接纳资源,我们不得而知。

    博客内容缺乏质量:无疑中国话语权的控制,博客以日志为“概念”宣传方式,确实在最初极大的刺激了大量博客内容的产生,但同时也激生了大量垃圾内容的产生。如今blogcn,bokee,blogbus纷纷放出风声,决心打好基础,以培养用户为目标,一则是因为用户数确实不足以有质的发展,二则是目前产生的博客内容还不足以产生商机。

    归纳起来其实博客是吃了“日志”概念的亏,博客是通过概念炒热的,但回头看来博客更确切的说法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既可以用来写日记,也可以成为e-learning的平台,甚至是群体主页。这一点,老外比中国走的又快了一步,《时代》周刊公布的2005年酷站TOP 50中,我们可以看到www.autoblog.comhttp://chocolateandzucchini.com/这样的创新的博客网站,老外卖的是创意。

    纵观目前国内的BSP提供商,sina虽然以名人博客为卖点,但尚没有在已有内容上挖掘出足以成形的人群卖点;bokee和blogcn则更是面对初级用户的日志概念的BSP;而blogbus虽说是以高端用户为主,并用tag的形式对用户进行细分,但其用户数尚待提高,且目前其服务还没有脱离按日志排序的旧有模式。

    博客是有效的web2.0工具,但如果局限于网络日志的概念,则无疑是故步自封。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ugod/p/568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