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鸦:互联网就是社区,液态的社区

1、在说google reader的好友分享功能时,我说到过“ 在Google的眼里,互联网就是社区,液态的社区。”

有人后来在IM上和我交流过所谓的“液态社区”,因为太忙也因为理解不一样,未深聊。更多人没有注意这句话。

2、大家都说2008是open年,最近看到很多人在试用Microfoxmats,也有不少人在研究“语义搜索”,还有人在搞“内容聚合”。

这都是所谓“液态”的开始。

3、我喜欢这样来分析社区的发展:
最早的社区是所谓的BBS,它是一个九宫格,设计者规定好了什么样的信息应该放到什么格子里。如,天涯、西祠等,他们规定好了“贴图区”“灌水区”“购物区”“情感区”“时尚区”。这些社区最大的问题就是麦田常说的“规模瓶颈”,发展到一定量级就很难有所提升;

然 后的社区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WEB2.0产品(特别是那些类SNS的),在这里你可以随便建群,随便形成圈子,随便和好友群聊。它不再是九宫格,但它还 是一个格子,用户之间的交流必须局限于这个格子内。如果我要泡一个80后的MM,就必须启用N年不用的QQ,在Gtalk上等不到她。人被限制在了QQ这 个格子里;

再往后我们有了Facebook这样信息聚合的社区,有了开放的API,完成了多工具之间的互通和互动。在基于用户关系的facebook上,我可以看到好友在其他地方的相册更新,可以看到他的mblog更新。

但,前提依然是:这个好友用facebook。说白了,我们还是在格子里。
说白了,我们依然在限制用户的使用,在规定“用户应该怎么做”,这并非是好的体验。

4、真正的社区应该是用户自发形成的,自然成长的。
被限制在格子之内的“社区”是“机器社区”,没有生命的、不会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的社区。

开放api可以让让格子变的更大或者更多,可以让用户在格子内得到的内容更加丰富。但,如果开放的“价值观”仅限于此的话,那么“开放”其实并不“开放”。

5、互联网是一个松散的结构,没有任何规矩和管理,各自为政,各自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可以看到bloger直接真正的社区行为并非是通过那些BSP们的聚合完成。bsp们通过信息聚合或者“热榜”“好友”等方式联系起来的社区行为往往都是生硬的。

真正bloger之间的社区行为是他们自发互动起来的:我的某blog引用了junchen的观点,junchen在他的另一篇blog里面提到了千鸟的话,千鸟又对我们两个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并提到了臭鱼的看法,最后angela看到了我们的讨论,写了一个专业的总结。

6、这是一种更活跃的更自然更有粘度的社区行为。液态的,没有人限制和规定的,自发的。

通过相互之间的“链接”,通过相互之前的“话题”串连,通过更加开放的API互相读取,这样所形成的社区才是液态的,有真实生命的。

所以,“开放”本身并非只是“让内容更丰富”,在可以放进来的同时一样可以拿出去才是最终的开放要素。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ugod/p/1030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