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阅读笔记06

  本周我阅读了《构建之法》的第15章-稳定和发布阶段,了解了关于软件项目的会诊,以及发布的流程,具体如下:

  1. 发布准备。发布之前,所有程序freezed由测试人员进行确认测试;检查系统内登记的所有bug都已经被解决,或者遗留的bug不影响系统的使用,如果有严重bug未解决,则不能发布;程序打包前做冒烟测试(冒烟测试设计用于确认代码中的更改会按预期运行,且不会破坏整个版本的稳定性。)。

  2. 测试负责人编写发布产品质量报告进行质量分析和总结。

  3. 源码、文档入库。源码包括数据库创建脚本(含静态数据)、编译构建脚本和所有源代码;文档包括需求、设计、测试文档,安装手册、使用手册、二次开发手册、产品介绍(ppt)、使用demo等等。
  4. 进行程序打包;标记源码、文档版本。
  5. 填写发布基线通知,并通知相关人员;经理对发布基线进行审计检查。
  6. 在qcs系统上新建产品发布计划,填写配置项,发布产品
  7. 上传程序包、使用文档至Download站点。
  8. 编写发布说明。内容应该包括产品版本说明;产品概要介绍;本次发布包含的文件包、文档说明;本次发布包含或者新增的功能特性说明;遗留问题、影响说明;版权声明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9. 正式发布通知。通知开发、测试、市场、销售各相关部门并附上产品发布说明和产品介绍。
  10. 后续工作。产品发布后,在使用过程中可能还会发现一些bug。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这些bug将在下一版本发布时解决;如果bug严重影响使用,必须打patch或者按照流程重新发布。
  11. 临时发布。软件产品未正式发布前,可能需要一个临时版本供开发人员或者用户应急使用,这时候需要临时发布一个版本。这个版本只包括基本的程序包和必要的使用说明。临时发布需要通知相关开发、测试人员;BuildMaster需要为源码、文档打tag标记。

还知道了软件按时发布的招数及项目的总结与回顾的相关内容。这是我发表的最后一篇关于《构建之法》的阅读笔记,接下来我会开始发表《梦断代码》的阅读笔记,这本书详细的记录了一个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相信会对我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qing1/p/5402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