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优化

系统优化分析:

1.view层的优化,具体是指web前端优化:

a.前端代码的优化(业务方向的优化,架构设计方向的优化,具体代码逻辑方向的优化),前端的缓存的使用。

2.请求层的优化,具体是指nginx等请求代理服务器:

a.反向代理,b.动静分离。

3.后端层面的优化:

 (1)如果某个接口请求的数据是多个查询拼成的结果的话,可以把每个查询看成一个线程,然后将最后的结果拼好返回给前端。

(2) rpc调用负载均衡。

(3)在java中,vector,hashtable,concurrentHashMap是线程安全的,其实也是他们都是加了对象锁,如果我们开发中,使用了hashMap,但是也想它是线程安全的,

我们可以在它使用hashmap这个方法当中进行锁,也是可以实现线城安全的,但是这样的锁的东西就多一下,锁的粒度就大一些,影响性能。所以一般要求锁的粒度越小越好。

即保证线程安全的情况下,锁的粒度越小,锁持有的时间越短,系统性能越高。

4.数据库层的优化:

a.数据库集群,

b.主从复制,读写分离

c.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相结合

d.分库分表

e.数据查询慢,一般由于数据量大,又要做统计分析等等,这样可以设计粒度更大的数据库来存储多维度统计来的数据(知学云就是这样弄的,监听binlog数据,然后累计到相应维度的表中),

大数据貌似也是这种思想。

f.数据库的查询优化:

查询优化的常用策略
一般常用的查询优化策略有优化数据访问、重写SQL、重新设计表、添加索引4种。下面将分别介绍这4种优化策略。
(1)优化数据访问
应该尽量减少对数据的访问。一般有如下两个需要考虑的地方:应用程序应减少对数据库的数据访问,数据库应减少实际
扫描的记录数。
例如,如果应用程序可以缓存数据,就可以不需要从数据库中直接读取数据。
例如,如果应用程序只需要几个列的数据,就没有必要把所有列的数据全部读取出来,应该尽可能地避免“SELECT*FROM
table_name”这样的语句。
例如,有时我们在慢查询日志里会看到Rows_examined这一项的值很高,而实际上,并不需要扫描大量的数据,这种情况下
添加索引或增加筛选条件都可以极大地减少记录扫描的行数。
例如:表关联比较多的查询,可以采用多步查询,然后拼接在一起,显示在前端。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2)重写SQL
由于复杂查询严重降低了并发性,因此为了让程序更适于扩展,我们可以把复杂的查询分解为多个简单的查询。一般来说
多个简单查询的总成本是小于一个复杂查询的。
对于需要进行大量数据的操作,可以分批执行,以减少对生产系统产生的影响,从而缓解复制超时。
由于MySQL连接(JOIN)严重降低了并发性,对于高并发,高性能的服务,应该尽量避免连接太多表,如果可能,对于
一些严重影响性能的SQL,建议程序在应用层就实现部分连接的功能。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更方便、更高效地缓存数据,方便
迁移表到另外的机器,扩展性也更好。
(3)重新设计库表
有些情况下,我们即使是重写SQL或添加索引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个时候可能要考虑更改表结构的设计。比如,可以
增加一个缓存表,暂存统计数据,或者可以增加冗余列,以减少连接。优化的主要方向是进行反范式设计,反范式的设计请参
考4.1节。
(4)添加索引
生产环境中的性能问题,可能80%的都是索引的问题,所以优化好索引,就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5)慎用临时表。
(6) 查询sql语句和count统计sql语句可以分开写,如果某个表的中所以有字段都没有作为查询条件来筛选,只是作为显示的话,可以不用关联该表来count统计。
 (7) 如果数据库的日期字段存放的是毫秒类型的字段,也做了相应的索引,那么筛选的时候不要使用聚合函数对字段进行处理,这样索引会失效的。
(8)表与表之间关联查询时,尽量是小表驱动大表(sql语句的逻辑层的优化)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pengsheng-javaweb/p/11425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