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软件工程W班助教小结博客

一、总体回顾

我是汪老师实验室的研二的一名研究生,在研一的课程中就上过老师带的高级软件工程(采取的模式是一样的,亲身经历了一学期所以对整体流程比较清楚)。实验室的学生当老师实践课的助教是这几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所以我和实验室另外一名同学在暑假就成为了软件工程实践课这门课的助教。总体回顾整个学期的工作,从研一自己写博客到当助教点评同学们的博客,心理上也有了一定的变化。趁着学期刚结束,写下这篇总结博客。

二、主要收获

(1)关于答疑、点评、与同学们的交流方面

记得一开始在教学群当中,周老师就发过往届优秀助教们的一些点评心得等经验,等到正式开始布置作业,同学们有问题了之后,真正开始体会到前辈们的经验之谈。关于这方面,有以下感受:

  • 做助教其中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点评同学们的博客,也会占用一定的时间。那关于是利用碎片化时间点评,还是集中时间点评阅读完老助教们的心得就有很大的启发了。
    我个人是比较赞同“较为集中地点评”,考虑的因素是打分的公平性。可以挑出一个比较空的时间段集中点评,在点评博客完就评分,避免下一次评分的时候与上一次的标准有不一样的地方。
  • 第一次做助教关于点评的内容还是经常会感到不知道应该如何点评,阅读完老助教们的心得,对其中几点有所共鸣,我想我可以在以下几点做到改进:
    1、多肯定和鼓励同学们
    2、多引用书中的知识点对同学做出点评(这就需要多看书多看博客啦~)
    3、对分数的等级要细化,太笼统会导致凭着个人感觉打分,不公正且容易引起同学异议
  • 私聊解答同学们的问题确实过于浪费时间了,所以也采取了老助教们的建议:所有问题一律在班群提问,尽量集中时间段进行答疑,这样相似的问题避免了重复回答也能节省不少时间。有这点感悟主要是在发布作业或者公布成绩之后,许多同学们会开始私聊我们,有些问题问得过于细致,很多问题也有共性。所以采取了老师的建议,禁止私聊,集中时间段在群中进行答疑。

但是这样实践一个学期下来,还是发现了我处理的不太好的地方,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要真正做到消灭零回复其实有些困难。后来在我们的工作中,团队的博客由于课堂上当场都有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们较少地回复团队作业部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个人作业的博客评论上;不知道是否是由于采取群中集中式答疑的方式,这届的同学们与助教们的交流明显变少了,很多团队的问题直到冲刺答辩才暴露(过程中遇到问题并没有及时向助教提问,我们也无从得知他们卡在什么地方进行不顺),在此还是反思一下自己与同学们的交流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2)关于这门课&&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方面

我也是经历过一学期软工课程的“过来人”,完全能理解学弟学妹们一开始对写各种博客的抵触心理,以及认为这门课作业实在是太多了(相比其他选修课)。其实回头看,博客这个很好的记录手段,完整地记录下了整个学期这门课的一个进程以及你的所有工作,在记录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不论已经选修过的同学们对这门课的推荐与否,这门课,在下学期要成为福州大学的同学们的必修课,我还是想给学弟学妹们提出一点我的建议。看到有的同学在个人的总结博客中提及,在这门课上花费时间过多或是成绩不理想等等小抱怨。对于每次排名发布都是公平公开,工作量的投入是会体现到最后的成绩当中的。许多同学在一开始觉得项目开发就是打代码,想必通过一学期的课程对整个项目开发流程有了新的理解吧。团队开发阶段的协调、合作,也是为以后的工作学习铺垫的一段路吧。以前的团队作业总是一群人抱大腿等着大佬干活,我想我们通过考察整个项目阶段的贡献率的方式,多少能让同学们平均一点干起活来。以及alpha阶段结束之后进行交换组员的环节,也很可能是以后工作学习上实实在在要面临到的问题,组长的协调分配工作、组员们各自的适应,都会是很好的体验吧。参考小黄衫的获得者们,都是每次作业都认真努力完成,应该也是收获颇丰吧。

自我反思整个学期担任助教有许多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比如上面提到的与同学们的沟通方面。下学期,老师的课程也有了新的更优秀的助教,希望学弟学妹们鼓足干劲好好学习,多和助教、老师交流(不要不好意思在群里问问题啦),少一些抱怨、多一点干活,体会不一样的软件工程吧。

(3)自我成长

  • 助教工作其实需要一定的耐心和责任心,从点评博客到打分到统计数据(期末帮忙老师整理最后成绩的表格也是有点晕乎乎的),以及对同学们的反馈进行答疑等等,坚持下来让我体会到教师的工作实在是不容易呀。
  • 其次是需要合理地安排好时间,比如助教点评、评分工作,我可能一直拖到周末要发布排名前,还是自己没有利用好碎片化时间。这种情况在后期有所改善,可能是我时间上更懂得安排了吧_
  • 一开始发布作业排名就是简单的图表,到后来每次我都会尽可能地去总结同学们出现的共性问题和表扬一些完成度高的同学。在分析总结能力上经过一学期的工作也算有所提高吧

三、感谢

感谢老师给我和另一名助教这次担任助教的机会,在过程中收获了很多

感谢邹老师、周老师在线上的指导、建议,辛苦的督促我们的工作

感谢另一名助教小伙伴对我的包容与帮助,一起把这门课的工作完成的更好

最后感谢班级同学们对我们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nlkg/p/10309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