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算法之堆排序

完全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Complete Binary Tree):若设二叉树的深度为h,除第 h 层外,其它各层 (1~h-1) 的结点数都达到最大个数,第 h 层所有的结点都连续集中在最左边,这就是完全二叉树。

堆总是满足以下两个特性:

  • 堆是一棵完全二叉树。
  • 堆中每个结点的值总是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子结点的值。

其中,每个结点的值总是不大于其子结点的值,这种堆成为小根堆
每个结点的值总是不小于其子结点的值,这种堆称为大根堆

因此,对于一个大根堆R来说,元素R[i](i为元素位置,从0开始)有:

  • 它的左孩子结点为:R[2*i+1]。
  • 它的右孩子结点为:R[2*i+2]。
  • 它的父结点为:R[(i-1)/2]。
  • R[i]>=R[2*i+1] 且 R[i]>=R[2*i+2]

排序思想

根据堆的性质可知:根结点是最大(或最小)的结点。
因此,对于一个待排序数组可以对数组构造出一个大顶堆,然后将去除最大值的数组再次构造大顶堆,直到待排序序列剩下一个元素为止,每次拿出的数即构成了一个有序序列。

根据上述,排序过程可总结为如下两个操作:

  1. 将数组构造成一个大顶堆。
  2. 交换第一个(堆的根节点)和最后一个元素(堆上最后一层最右的叶子结点)即把大的元素放到数组最后。然后在将去除最后一个元素的数组重新构造大顶堆。

重复上面两个操作,直到堆中只剩下一个结点。

构造大顶堆

构造步骤

在一个完全二叉树上,对于任意结点R[i],对以R[i]为根结点的树(假设以R[i]的子结点为根节点的树即R[i]的左子树和右子树已经是大顶堆)进行以下操作:

  1. 取R[i]的子结点中较大的结点R[2*i+1](此处假设左结点大于右结点)。
  2. 若R[2*i+1]不大于R[i],则结束。否则,交换R[i]和R[2*i+1],交换完成后,以R[2*i+1]为根结点,重复上述步骤。

结束后,以R[i]为根结点的树即为一个大顶堆。

构造示例

对数组[3, 4, 63, 4, 0, 1, 32, -2, 21]构造大顶堆过程如下图所示:

构造大顶堆一般先从树上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上图中深度为3、值为4的节点),然后逐渐遍历树上非叶子节点,直到根节点。也就是说对一个元素个数为 n 的(数组长度为n)的树而言,非叶子节点遍历顺序为: (n-2)/2, ((n-2)/2)-1、((n-2)/2)-2、… 、2、1、0。

堆排序过程

详细过程如下图所示:

详细代码

根据前面对堆排序的介绍,有如下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public int[] sort(int[] array) {
int length = array.length;
while (length > 1) {
initHeap(array, length);
System.out.println("初始化堆结果:" + Arrays.toString(array));
int temp = array[length - 1];
array[length - 1] = array[0];
array[0] = temp;
System.out.println("排序结果:" + Arrays.toString(array));
length--;
}
return array;
}
private void (int[] array, int length) {
for (int i = (length - 2) / 2; i >= 0; i--) {
int parent = i;
int parentValue = array[parent]; // 记录下parent的值
int maxChild = 2 * parent + 1; // 先选取左结点为大结点
while (maxChild < length) {
// 如果有右结点且右结点大于左结点,选取右结点为大结点
if ((maxChild + 1) < length && array[maxChild] < array[maxChild + 1]) {
maxChild++;
}
大专栏  排序算法之堆排序line"> // 如果大结点小于父结点直接结束
if (array[maxChild] <= parentValue) {
break;
}
// 将大结点的值赋值给父结点
array[parent] = array[maxChild];
// 发生交换后,继续调整已大结点为根结点的树
parent = maxChild;
maxChild = 2 * parent + 1;
}
array[parent] = parentValue;
}
}

在堆排序过程中每轮交换根结点和最后一个结点后的二叉树上,以根结点的子结点为根结点的子树就是一个大顶堆(在堆排序示意图中,第一轮交换后,以根节点4的两个子节点21、32为根节点的子树依然是大顶堆)。

在上边代码中,每轮构造大顶堆时,都是以树上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遍历,而树上除根结点外的非叶子结点所构成的树已经是大顶堆,这就造成了没有必要的遍历,增加了循环的次数。

我们可以调整代码逻辑为:首先通过遍历所有的非叶子结点去构造一个大顶堆,然后在以后调整大顶堆过程中都是从根节点开始。

优化后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private static void adjustHeat(int[] array, int parent, int length) {
// parentValue保存当前父节点
int parentValue = array[parent];
// 先选取左结点为大结点
int maxChild = 2 * parent + 1;
while (maxChild < length) {
// 如果有右结点且右结点大于左结点,选取右结点为大结点
if ((maxChild + 1) < length && array[maxChild] < array[maxChild + 1]) {
maxChild++;
}
// 如果大结点小于父结点直接结束
if (array[maxChild] <= parentValue) {
break;
}
// 将大结点的值赋值给父结点
array[parent] = array[maxChild];
// 发生交换后,继续调整以大结点为根结点的树
parent = maxChild;
maxChild = 2 * parent + 1;
}
array[parent] = parentValue;
}
public void sort(int[] array) {
// 循环建立初始堆
for (int i = (array.length - 2) / 2; i >= 0; i--) {
adjustHeat(array, i, array.length);
}
// 进行n-1次循环,完成排序
for (int length = array.length - 1; length > 0; length--) {
// 最后一个元素和第一元素进行交换
int temp = array[length];
array[length] = array[0];
array[0] = temp;
System.out.println(String.format("第 %d 趟排序结果:", array.length - length) + Arrays.toString(array));
// 将剩下数组总元素组成的堆继续调整
adjustHeat(array, 0, length);
}
}

优化前代码地址:
https://github.com/zhangyihao/Algorithms/blob/master/com.zhangyihao.algorithms/src/com/zhangyihao/algorithms/sort/HeapSort.java

优化后代码地址:
https://github.com/zhangyihao/Algorithms/blob/master/com.zhangyihao.algorithms/src/com/zhangyihao/algorithms/sort/HeapSort2.java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jianming180/p/12262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