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工沉浮沉沉沉沉沉沉…记事

软工沉浮沉沉沉沉沉沉…记事

section1

  软件工程并不是我的第一志愿,但我最终来到这个专业也不是意料之外的的事,当初选择专业的时候我只是翻开那本厚厚的专业简介,把所有和数学还有计算机的专业打上了勾,但当时还是不了解软件和计算机科学的关系,软件当然也涉及算法,但我高中最喜欢的是数学,到现在也还是一个眼高手低,不喜欢做实际项目的人。

# section2

  我进入大学前对于大学倒是没有什么幻想,进入大学之后也没有受到什么冲击,只是原先模糊的印象变得具体。但是我理想的大学教育应该是小课堂,教授和学生可以互动,但我们的专业人也太多了些,在上阶梯教室的专业大课总令人昏昏欲睡。和我之前看到国外大学不太一样,外国的教授在课堂上总是喜欢与教材不一样,因为他们认为教材应该是学生课下去读的东西,上课讲的应该在教材之外或者比教材更深,所以他们有时候会从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定义,或者挑选一些重点来讲,但总不会面面顾全;而我们的老师总喜欢按教材的顺序教课,把教材打在ppt上,也喜欢让学生在课上读课本,所有的内容都不会落下。

  现在为止我写的代码我没有具体统计过,但应该有上千行,而且大部分都不是项目的代码,而是数据结构中的算法题,我记得我现在做过的最复杂的,也是让我敲过的最多代码的也我们数据结构的一项作业,要写做PTA上的1000分的课后题,那个时候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在图书馆抱着电脑敲代码敲到天昏地暗,有时候甚至几个小时只能写出一道题,但每看到一道难题被成功通过,心情就会变得格外美丽,虽然最终也没把所有题目敲完,但对我自己来说却是一项很珍贵的经历,我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也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兴趣。

# section3

  对于未来,一个软件工程师需要构建几千甚至几万行代码那样强大的耐心和不断调试维护一个项目的耐心,不过遗憾的是我认识到我似乎不具备这样的特质。但更重要的是对于我来说,我喜欢看到一个方法横空出世后,壁垒被打破,产业飞速发展。所以一个实际问题在提出最优的算法或者方法之后我就已经不感兴趣了。在刚开始接触到计算机领域后,我就有一种模糊的概念,我想从事与数学相关的计算机专业,但到了现在,我已经下定决心从事偏理论的算法工作,那么就一定要考研,未来也许还要去国外深造,当然我明白这不是一条简单的道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被冠以“某某算法”,在就业工作方面也不如前端后端的同学还有产品经理那样抢手,更重要的是,我可能也不具备那样的天赋,但既然已经幸糊运地找到了一条不会令我厌倦的旅途,就只有毅然上路,只顾风雨兼程。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brarian1/p/8538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