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之读书笔记

一、书籍信息:

书名:学会提问:批评性思维指南

作者: 布朗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批判性思维指南

原作名: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丛书: 心理学导读系列

 

二、图书目录

1.首先是提出正确问题的益处。

2.什么是论题、什么是结论;

3.得出结论的理由是什么;

4.哪些词句存在歧义;

5.什么是价值观冲突和价值观假设;

6.什么是描述性假设;

7.推理中存在谬误吗;

8.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直觉、个人经验、证人的证词、专家的意见、个人观察、科学研究、案例、类比);

9.干扰性原因是什么;

10.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

11.被遗漏的重要信息有哪些

12.什么结论可能是合理的。

 

三、每章笔记

第一章:提出正确问题的益处

1.面临的问题:每天都遇到很多新事实和新观念,而我们需要决定应该接受哪个结论,应该反对哪个结论,哪些观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更积极做法是:努力提出一些问题,尽量形成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

3.批判性问题为批判性思维提供了一个刺激和方向:它激励我们去寻找更好的观点、决定和判断。使它们能整合起来帮助我们作出最好的决定

4.批判性思维包括:提出一系列相关的批判性问题的意识,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并回答问题的能力和意愿。(批判性问题:就是对一些观点提出的问题)

5.思维风格:

海绵式思维:

特点:被动吸收知识。

优点:更能理解事物复杂性,增加知识储备。缺点:不能确定哪些信息值得相信,哪些应该反对

淘金式思维:

特点:相互渗透,读者与作者见进行对话。强调提出问题,与知识积极互动,帮助自己发现最有意义的论点或观念。

我们要做的:用海绵式思维获取新知识,用淘金式思维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帮助决定什么是有意义的。

6.思维和情感:阅读时避免情感卷入,对不同甚至是感到怪异或危险的观点保持开放性。一个成功的、积极的学习者应该是一个愿意改变自己思想的人。

7.提出“谁关心这个话题”的作用:时间宝贵,话题对自己或团队有意义,才值得关注。

8.弱批判性思维与强批判性思维:弱批判性思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而强批判性思维把是运用相同的技能来评估所有的观点和信念,特别是我们自己的观点和信念。

 

第二章、什么是论题、什么是结论

1.论题:会话或讨论中所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

2.论题的种类:

描述性论题:针对有关过去、现在、未来的描述是否正确提出的问题(是….,是多少….)

说明性论题:针对我们应当怎么做及对与错、好与坏提出的问题(应该…..必须….)

3.结论:演讲者或者作者希望你接受的观点或信念。

4.寻找结论的线索:1.寻找论题;2.看提示语(所以...因此...这说明....事实的真相是....);3.可能出现结论的特殊位置(首尾等);4.记住那些不是结论(例子、统计数据、定义、背景信息、证据);5.检查上下文及作者的背景;6.问“因此呢?”

5.寻找论题:1、作者或演讲者直接告知;2、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3、了解作者的背景;4、思考作者做出反应的是什么事件,从而找到交流的中心论题;5、如果作者没有明确地陈述论题,最有把握的办法是找出结论。

6.在评论某个观点之前,必须弄清楚他的论题和结论。决定是否接受作者的结论,第一步就是找出作者所辩论的重点

 

第三章、理由是什么

1.理由+结论=论证

2.理由是对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一特定结论的解释。它们是提供给人们并使之接受某个结论的基础内容。

3.论证的特征:

a.每项论证都有一个目的

b.论证的质量不同,我们要运用批评性思维判断其质量高低

c.论证包含两种基本的成分--一个结论和支持结论的理由

4.确定理由:确定理由是你决定接受或拒绝作者结论的第二步,第一步是确定论题和结论

要确定你是否发现了一条理由,最好的方法是你尽量扮演作者的角色。

有助于确认理由的提示语:因为....的缘故,以...为依据,例如...,研究者发现....,首先....

5.理由的类型:事实、研究结果、来自现实生活的事例、统计数据、专家和权威的支持、个人证明或推荐、比喻及类推(8-11章有详细介绍)

6.弱批判式思维的一个模式:先得出结论(个人偏好)再寻找理由——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

7.要寻找真理,一定首先是理由,然后才是结论。

8.确认及组织推理的线索:

a、圈出提示语

b、标出结论和理由

c、在理由及结论出作出标注

d、读完文章后,罗列出理由

e、对于比较复杂的推理,可以用推理结构图

9、“新鲜”的理由助你成长。新鲜的理由就是那些我们不曾考虑过的理由,也许很难接受,但却是有价值的,我们得让自己真正有机会接受“新鲜的”理由

 

第四章、哪些词句有歧义

      ----是否赞同某个观点的根本一步就是确定关键字或关键句的准确含义,也是决定接受或反对一个结论的第三步。

1.有些词句在上下文中的合理含义可能不止一种,这就是关键词句,而不同的含义可能会导致结论的不同。

2.关键词句举例:如“电视暴力是否对社会有不良影响”,歧义词句“电视暴力”“不良影响”没有清晰定义。

3.一个词越抽象,就越可能有多重解释,因此也越需要作者做出更清晰的定义。

4.抽象:一个词语与特定的事例联系越少,其抽象程度就越高。

5.寻找关键词句的线索:1.回顾论题,寻找关键词句;2.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重要的词语;3.注意抽象词语;4.通过颠倒角色寻找有歧义的重要词句。即问问你自己,如果站在作者的相反立场,对这些词你是否有不同的解释。

6.针对每一个词句思考“我是否已经理解它的含义”,主要障碍:1.假定你和作者的意见相同;2.认为词语只有一个单一的、明显的定义。

7.确定自己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歧义词:如果你能为一个词语说出两个或更多含义,并且觉得每一种含义在文章中都讲得通,但是其不同含义会影响理由对结论的支持程度。

8.含糊不清的力量,通过在文章中使用带有情感的、含糊不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理由和结论,从而使读者支持自己。

9.构成推理的四个重要成分:1.关键词语和句子;2.那些关键词语被充分定义了;3.那些关键词语还可能有其他的含义,哪些词语如果用其他的定义替代原来的定义,会改变你对推理的理解;4.哪些词语在上下文中有歧义。

 

第五章、什么是价值观冲突、什么是价值观假设

1.例子:我们不应该允许消遣用的药品合法化(结论)。非法药品引起了太多的街道暴力和其它犯罪行为(理由)。

       隐含的价值观假设:公共安全比自由选择更重要。

2.这些假设的特点:1.隐藏的或没有清楚表述的(多数情况下);2.作者承认的;3.影响对结论的判断;4.具有潜在的欺骗性。

3.寻找价值观假设的一半思路:1.寻找理由所需要的假设,有了这些假设理由才能支持结论(这种假设叫做连接假设);2.寻找能证明理由的真实性的假设

4.理由+价值观假设=结论

5.价值观是我们所认可的行为标准,并且我们希望其他人也接受它。

6.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价值观假设是一种内隐的偏向,它代表着某种价值观胜过另一种价值观。

7.典型的价值观冲突及争论的例子:新闻自由---国家安全:每周召开总统新闻发布会是否明智?

8.寻找价值观的线索:1.作者的背景;2.想想“为什么从他自己的立场得出的结果对作者如此重要”这个问题;3.从相似的社会性观点中寻找类似的价值观假设;4.使用颠倒角色扮演技术,站在与作者相反的立场上并确定对这种立场来说很重要的价值观;5.寻找常见的价值观冲突。

9.在确定价值观假设时要避免的典型问题:对价值观假设的探索停留在没有启发性的分析水平上。

 未完待续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hjlyg/p/5895863.html